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手术后膈疝疾病英文名称: postoperative diaphragmatic her...
养生
疾病名称: 手术后膈疝
疾病英文名称: postoperative diaphragmatic hernia
疾病概述:
手术后膈疝(postoperative diaphragmatic hernia)是指途经膈肌的手术,因术中对其修补不严密或术后裂开,腹腔内脏器(胃肠)突入胸腔并发的内疝,多发生于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术后。临床可有胸痛、胸闷、憋气、咳嗽、心悸、呼吸困难、腹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表现。通常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胸外科
发病部位: 胸部
常见症状: 胸痛、胸闷、憋气、咳嗽、心悸、呼吸困难、腹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消化不良
主要病因: 主要因手术损伤膈肌、术中对其修补不严密或术后裂开而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X线检查、CT检查、B超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胸腔镜检查、心电图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胸腔脏器正常功能,还可能发生疝入脏器绞窄、坏死等不良情况,建议积极就医进行诊治。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准确、权威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存在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术等手术病史的人。
病因-总述:
膈疝(diaphragmatic hemia)为腹腔内或腹膜后的内脏器官通过膈肌裂孔或膈肌缺损部位疝入胸腔形成。若手术操作不当引起膈肌损伤,或手术修补不严密,或者剧烈运动等导致术后裂开,均可引起手术后膈疝的发生。
病因-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1、术后出现长期咳嗽;
2、术后频繁转动体位;
3、术后存在用力排便情况;
4、术后未恢复完全即进行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
症状-总述:
手术后膈疝的症状通常与移位腹腔脏器的性质、数量和空腔内脏是否并发扭曲或狭窄的严重程度等有关。病情较轻时,可无异常表现;病情严重时疝可能会压迫胸腔脏器,导致相关症状,或者腹部疝入脏器引起相应不适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胸部症状
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胸痛、胸闷、憋气、咳嗽、心悸症状,一般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口唇青紫、低血压。
2、腹部症状
患者也常见腹部症状,如左上腹胀痛,以及食欲不振、恶心、腹胀、消化不良,严重时可有呕吐、呕血、黑便,有时还可出现停止排气、排便的肠梗阻表现。
症状-并发症:
1、感染
疝入组织器官发生坏死,甚至并发感染,可能会引起胸膜炎,还可能出现毒血症,甚至导致休克,危急生命。
2、肠绞窄和肠坏死
肠通过膈肌裂口进入腹腔,若长期卡在破裂口,会造成肠道严重的缺血,导致肠绞窄和肠坏死,死亡率较高。
就医-门诊指征:
1、胸痛、胸闷、憋气、咳嗽、心悸。
2、左上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消化不良。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就诊于胸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4、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最近做过胸腔或腹腔手术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3、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5、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发现膈疝,或者术后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胸部及腹部X线、胸部CT、B超、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同时根据患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可行心电图、胸腔镜探查,来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首先观察患者的面容、精神状态等情况,了解有无面唇发绀、精神萎靡等情况,同时注意胸廓、腹部有无异常。
2、触诊
医生可能会对腹部和胸部进行检查,了解局部脏器的情况,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作用。
3、听诊
有时可发现膈疝同侧呼吸音异常,胸腔闻及肠鸣音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有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行血常规检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同时判断有无感染情况发生。
检查-其他检查:
1、胸腔镜
怀疑膈肌破裂,但影像学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可行胸腔镜检查,了解膈肌损害情况。医生在患者胸部钻孔,将摄像头与手术器械伸入胸腔内,明确探查胸腔内情况,并可同时清除胸腔内积血和血块,进行止血和创伤的修复。
2、心电图
患者就诊时出现胸痛,且疼痛向肩背放射,尤其是中老年患者,需要做心电图,以与心梗进行鉴别。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胸部及腹部X线
是本病常用的检查方法。有时可见患侧膈肌轮廓不清或部分消失,胸腔内见到含有气体与液体的胃肠影像或其他实体脏器影像,心脏、纵膈移位,出现消化道穿孔的患者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2、胸部CT
胸部CT扫描可能会见到膈肌不连续,胸腔内见到胃肠等结构,并能进一步了解腹腔脏器和胸壁情况。较X线能更清晰显示病变情况,尤其是螺旋CT的发展,且扫描快、范围全面,适用于病情平稳,能够配合检查的患者。
3、B超
B超检查无创伤,可进行床边操作,对膈肌结构和胸腔内疝入物显示较清晰,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4、磁共振成像(MRI)
核磁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膈肌上下的关系,更好地观察膈肌形态与疝入胸腔的脏器,在显示疝具体内容上比CT更准确。但MRI检查时间长,需要平卧,不适合危重患者。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手术史,以及胸痛、胸闷、腹胀、恶心等临床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项辅助检查的结果,通常不难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通常术后膈疝一旦明确诊断,只要患者全身情况允许,无手术禁忌证,应尽早手术处理,以避免不良情况发生。
治疗-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无法治愈本病,但若患者病情严重,无法立刻手术,可先酌情予以抗感染、抗休克、输血、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待患者情况稳定,一般状况好转后,再行手术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原则是将疝入脏器复位至腹腔并修复疝环(膈肌裂口)。对于无症状的术后膈疝,原则上应择期手术治疗,否则有可能随时发生严重的肠管嵌顿梗阻,甚至绞窄、坏死危及病人生命。
1、对于术后1周之内并发膈疝者,由于疝入胸腔内的肠管尚无与胸腔内器官发生粘连,可以经原胸部切口入路实施手术,亦可考虑经腹手术治疗。
2、对于术后晚期发生膈疝、确诊较晚、或者估计疝入胸腔内的脏器已与胸内器官发生粘连的病人,应采取经胸进路手术治疗。
3、如果疝入的脏器没有发生绞窄、坏死,或虽疑有血供障碍但经处理迅速恢复,可将疝入肠襻回纳腹腔并修补疝环,一般能获得良好效果。
4、如疝入胸腔的脏器已发生绞窄、坏死,或有血供障碍但经处理其血运不能恢复,应行肠管切除和一期吻合术。
5、对疝入胸腔内的肠管已发生坏死、穿孔和急性胸腔感染,而且一般情况差的病例,先行胸腔引流、肠减压手术,术后予以相关药物治疗等,待病情平稳,再行肠切除吻合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疝入脏器绞窄、坏死等情况,若病情较重或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能会引起多种不适症状,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不断加重,还可能出现疝入脏器绞窄、坏死情况,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接受合理、规范的手术治疗后,多数患者的疝可得到修补,疾病可获得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患者要正确看待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治疗。手术患者应积极预防伤口感染,遵医嘱下床活动,并做好引流管和胃管的护理。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可能会引起多种不适症状,还可能出现疝入脏器绞窄、坏死情况,甚至危及生命,可能会使患者产生恐慌、焦虑、悲观等情绪。
2、护理要点
(1)患者应正视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家属应耐心的倾听患者诉说自己内心的痛苦,安慰并疏导患者,鼓励患者将内心的情绪通过正确的渠道发泄出来,帮助其积极面对现有的状态。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要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与负重。
2、戒烟限酒;进行呼吸和咳痰的训练。
3、保持口腔卫生,餐后或呕吐后及时漱口。
4、在病情恢复较好后,可进行手术侧肩关节和手臂的锻炼,帮助功能恢复。
日常-病情监测:
应对患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若出现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按照医嘱进行定期复诊,复诊时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还可能做胸腹部x线、CT或B超检查,以判断疾病恢复情况及是否发生并发症。
日常-术后护理:
1、预防感染
手术后的患者要注意伤口处的清洁、干燥,避免伤口感染。
2、活动管理
鼓励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利于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有严重感染或进行特殊手术的患者,不宜早期活动。
3、引流管及胃管护理
术后可能会留置胸部或腹部引流管,并留置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患者应严格遵照医嘱妥善固定引流管,尽量避免打折、弯曲,更不可自行拔管。期间需要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颜色、量等情况。
饮食调理:
患者术后禁食,恢复饮食后应给予充分的营养补充,保证机体能量供给,促进机体恢复。
饮食建议: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胸腹腔手术后避免剧烈活动,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病的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