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暑瘵疾病英文名称: summerheat phthisis疾病概述: 暑瘵(summer...
养生
疾病名称: 暑瘵
疾病英文名称: summerheat phthisis
疾病概述:
暑瘵(summerheat phthisis)是指以突然咯血、流鼻血、咳嗽气促、头昏眼花、烦躁口渴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病。发生多与感受暑热病邪等因素相关。本病起病急,病程短而病势凶险,为夏季发病,若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当,严重可出现气随血脱的危重表现,预后不良。西医学的钩端螺旋体病肺弥漫性出血型属本病范畴。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突然咯血,流鼻血,咳嗽气促,头昏眼花,烦躁口渴
主要病因: 外感暑热
检查项目: 胸部x线检查、尿常规、便常规、血常规
重要提醒: 若出现突然咯血、流鼻血、咳嗽气促、头昏眼花、烦躁口渴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并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病情严重,出现气随血脱的危重表现。
临床分类:
暑伤肺络
主要表现为突然咯血,流鼻血,咳嗽气促,头昏眼花,烦躁口渴,伴有精神疲倦,全身乏力,舌红苔黄,脉弦数。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鼠类和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和储存宿主。钩体病患者不是钩体病的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可通过直接接触携带病原的鼠或猪而传播。
2、可通过间接接触被病原污染的水或被感染家畜的排泄物、血液、脏器等而传播。皮肤,尤其是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是钩端螺旋体最主要入侵途径。
3、可经口传播,食用被鼠尿污染的食物和水等。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人群对钩体普遍易感,新入疫区的人更易感染,且较易发展为重型。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本病发生于夏季。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多与夏季感受暑热邪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暑热伤肺,肺络损伤。病位在肺。
病因-基本病因:
外感暑热
夏季暑热邪气侵袭人体,损伤肺脏,肺络受损,血从上溢,出现咯血、流鼻血等表现;肺升清肃降功能失职,气机逆乱,出现咳嗽气促;暑热熏蒸人体津液,出现心烦口渴、头昏眼花。
症状-总述:
本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咯血咳嗽,状似痨瘵。临床常见咯血、流鼻血、咳嗽、呼吸急促、头昏眼花、烦躁口渴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轻证表现
突然出现咯血、流鼻血、咳嗽气促、头昏眼花、烦躁口渴等表现。
2、重证表现
可见大量咯血,口鼻涌血,甚则窒息或因出血过多而导致气随血脱的危重证候。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资料研究。
就医-急诊指征:
1、出现大量咯血、口鼻涌血,甚至窒息等表现。
2、或伴有心慌、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症状。
以上须立即就医,必要时到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突然咯血、流鼻血、咳嗽气促、头昏眼花、烦躁口渴等表现。
2、或伴有精神疲倦、全身乏力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
2、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触诊和体温测量,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怀疑有心肺疾病者可能需要进行一些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其他不适,如咳嗽、头晕、烦躁等症状吗?
4、有没有其他什么疾病?都经过什么治疗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吗?
6、平时有吸烟、喝酒的习惯吗?
7、平时体质如何,容易感冒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咯血、流鼻血、咳嗽、头昏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胸部X线检查、尿常规、便常规、血常规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咳嗽的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以及问过敏史、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胸部心肺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医生通常还需使用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来初步判断病情轻重。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检测尿液中有无红细胞,来排除泌尿系统炎症疾病。
2、便常规
检测大便有无隐血,排除肠胃出血等因素,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3、血常规
观察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判断是否为感染现象。
检查-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
对肺部结构的观察比较直观,用于确定有无肺部并发症或鉴别肺部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咯血、流鼻血、咳嗽气促、头昏眼花、烦躁口渴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咯血症状的痨瘵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主要表现
突然咯血、流鼻血、咳嗽气促、头昏眼花、烦躁口渴。
2、检查
胸部X线检查、尿常规、便常规、血常规等,有助于疾病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痨瘵
痨瘵与暑瘵均属肺脏病变,均有咯血表现。痨瘵为慢性疾病,病程长而病势缠绵,四季皆可发生,常伴有低热、入睡汗出、心烦、手足发热、干咳少痰、咯痰带血等症状;暑瘵发生于夏季,病程短而病势凶险,主要为热伤肺络出现咯血、流鼻血、咳嗽气促、头昏眼花、烦躁口渴等表现。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中医治疗原则为凉血解毒、清络宣肺。病情危重,出现大量咯血,或出现窒息的情况,应进行中西医结合急救。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暑伤肺络
1、若出血较多的患者,可加用参三七、云南白药等。
2、若热重的患者,可加用生石膏、知母、黄连等。
3、若出现气随血脱危证,须急投补气固脱之剂,可选用独参汤、参附汤等。
治疗-药物治疗:
暑伤肺络
1、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加减。
2、常用中药:犀角(如无,升麻代之)、生地黄、芍药、牡丹皮、金银花、连翘、牛蒡子、桔梗、淡竹叶、芦根、甘草、山栀子、黄芩、白茅根、侧伯叶炭、藕节炭。
治疗-相关药品:
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紫雪丹、至宝丹、银翘丸、六味地黄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
治疗-治疗周期:
暑瘵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暑瘵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早期症状较轻,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疾病后期,症状加重,病情危急,则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治疗不当,严重时可引起大量咯血,甚至窒息,或气随血脱而危急生命。
预后-治愈性:
本病初起,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暑瘵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规律作息、保持积极的心态等,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本病症状明显,可影响生活,患者容易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应积极排解,消除悲观、忧伤情绪,避免不良情绪而加重疾病。
2、患者应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服药,用药后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反应。
2、病情危急,出现气随血脱证,可选用独参汤、参附汤等。
日常-生活管理:
1、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以及环境整洁、安静。
2、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而引起火热上炎。便秘时,可在晨起温服蜂蜜1小匙并轻轻按摩小腹部。
3、病情危重,出现窒息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并给氧。
4、避免大声喊叫、情绪激动,防止病情加重。
日常-病情监测:
1、观察患者咯血的颜色变化和次数,以及咳嗽的强弱程度等。
2、若出现突然心慌、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危急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救护。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胸部X线检查、尿常规、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肥腻及海腥发物等;禁止吸烟、饮酒及烈性饮料。
饮食建议:
1、可多食水果和蔬菜。
2、多食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等。
3、多食易消化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4、避免吃生冷、硬质粗糙、过咸的食物,如雪糕、凉拌菜、年糕、粽子等糯米类制品。
5、禁止吸烟、饮酒。
预防措施:
本病预防应重视增强体质,防止受邪。同时注意起居规律、饮食调护、保持心情舒畅等,可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生。
1、平时注意生活起居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度运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防止夏季暑热邪气的感染。
2、平日应注意饮食,忌烟酒及辛辣食物,防止引发本病。
3、平时保持心情舒畅,戒抑郁、愤怒等情绪,要怡情放怀,避免精神刺激。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