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双分支阻滞疾病英文名称: bifascicular block疾病别名: 双分支传导阻滞...
养生
疾病名称: 双分支阻滞
疾病英文名称: bifascicular block
疾病别名: 双分支传导阻滞、双束阻滞
疾病概述:
双分支阻滞(bifascicular block)又称双分支传导阻滞、双束阻滞,是指室内传导系统的三个分支,即右束支、左前分支、左后分支中任意两支出现传导阻滞的组合。其中,以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为最常见,而右束支阻滞伴左后分支阳滞比较少见。常发生于老年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通常预后不良。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乏力、胸闷、心悸、头晕、晕厥、抽搐
主要病因: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外科手术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电生理、冠状动脉造影
重要提醒: 双分支阻滞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心脏损害加重,出现严重并发症。
临床分类:
根据束支传导阻滞组合情况,可将双分支阻滞分为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右束支伴左后分支阻滞、左前分支合并左后分支阻滞三种。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双分支阻滞在临场上较为少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发生于老年人。
病因-总述:
双分支阻滞的病因主要为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等。此外,还可见于心肌病、心内膜垫缺损、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脏外科手术后(如二尖瓣换瓣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等)。
症状-总述:
双分支阻滞通常无明显症状,患者常表现为原发病症状。当引起心动过缓时,患者可出现乏力、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可能会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猝死等。
症状-并发症:
1、阿-斯综合征
患者表现为突发短暂意识丧失,晕厥或抽搐。
2、心脏性猝死
部分患者在死亡前并没有任何表现,但有时在死亡前的1小时会出现胸痛、感觉心跳得厉害(心悸)、呼吸困难等表现。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一般首诊科室为心血管内科。
3、14岁以下患者可至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症状多久了?
3、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什么原因会导致症状的加重或减轻?
4、您有心脏疾病吗?
5、您平时的饮食习惯怎么样?
6、您的亲属有没有类似的症状或疾病?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什么原因可能导致了我的症状?
3、我现在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4、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您比较推荐哪种呢?
5、如果手术治疗会有什么风险呢?
6、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效果吗?
8、治愈后会不会影响之后的生活呢?
9、现在开始我应该注意什么呢?
10、我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一次呢?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乏力、胸闷、心悸、头晕、晕厥、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常规、血生化、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电生理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会对患者的心脏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心脏的形态、大小有无变化,通过心脏听诊闻及的心率、心律、心音、杂音等,初步了解心脏病变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观察血细胞计数,能够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
2、血生化
可以了解患者有无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损伤等。
3、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
抽血检查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指标,可帮医生识别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心肌肌钙蛋白I或T(cTnl/cTnT)、心肌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这几项指标最有诊断价值。脑钠肽测定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衰。
检查-其他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可将心脏的电活动显示为纸上的描记曲线,有助于了解心脏病变情况及诊断本病。
2、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能够连续24小时记录日常活动时心脏产生的电活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心脏情况。
3、心脏电生理
电生理检查是记录心脏电活动和电通路的检查,有助于确定心律紊乱的原因和最佳治疗方法。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示心脏结构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助于了解心脏病变情况,有助明确诊断。
2、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能较明确的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有助于了解心脏缺血情况,进一步明确病因。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外科手术等病史,出现乏力、胸闷、心悸、头晕、晕厥、抽搐等症状,并结合血常规、血生化、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电生理、冠状动脉造影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双分支阻滞患者常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双分支阻滞本身无特殊处理,必要时,应酌情安置临时性或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治疗-一般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特效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1、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
原有右束支阻滞,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增加了其他分支传导阻滞,或新出现的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或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同时并发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考虑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
2、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如经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3周后,传导阻滞仍未能恢复,不能脱离起搏器者,应考虑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双分支阻滞的预后与原发心脏病的性质、病程进展速度、治疗是否规范等因素有关。容易发展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会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猝死等,危及生命。
预后-危害性:
若诊治不当,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影响心脏功能,降低生活质量,严重时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总述:
双分支阻滞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重视日常生活管理,保持良好心态、遵医嘱正确用药等,尽量避免疾病进展,导致不良后果。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不要进行大运动量的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如果出现头晕、无力、胸闷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卧床休息,以免发生晕厥、摔倒。
2、患者平时最好不要单独行动,外出散步时应该有人陪伴。
3、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
4、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加减衣物,避免呼吸道感染。
日常-复诊须知:
起博器安装术后患者应该定期复查,早期发现问题,,避免造成恶果。一般在起搏器植入后1、3、6个月,之后每一年都要做一次复查,复査内容主要是检测起博系统是否工作正常,另外有些功能可以根据病情开启或调试,从而达到安全、省电、舒适的目的。如果患者出现心跳有变化,或者又出现头晕,甚至晕厥,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待到接近起搏器的使用寿命时(一般为8年左右),患者应适当增加随访频率,甚至可以每月一次,以便了解电池消耗情况,及时更换电池,以保证起搏器正常工作。
日常-特殊护理:
1、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基础心脏病。
2、加强监测,随访传导阻滞的发展,如病情稳定,即使较严重的束支及其双分支阻滞也可不进行特殊治疗。
饮食调理:
患者应重视饮食调理,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遵循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三低”原则。少食多餐,避免过饥过饱,防止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
饮食建议:
1、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菠菜、香蕉苹果等,防止大便干燥。
2、夏季出汗多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但有水肿者,要限制水的摄入。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和烟酒等。
2、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蛋黄、螃蟹、鱼子等。
3、慎食易胀气的食物,如萝卜、南瓜、红薯、豆浆等,以免胃肠胀气,影响心脏活动。
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原发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均能够有效降低双分支阻滞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病后应坚持按医嘱服药,巩固疗效,避免不良刺激。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注意衣着,起居有常,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3、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在备孕前应进行产前咨询,避免孕育患病胎儿。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