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体表蔓状血管瘤疾病概述: 体表蔓状血管瘤是由血管壁扩张的动脉与静脉直接吻合而形成具有搏动...
养生
疾病名称: 体表蔓状血管瘤
疾病概述:
体表蔓状血管瘤是由血管壁扩张的动脉与静脉直接吻合而形成具有搏动性的血管瘤,其发生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先天性血管发育不全、创伤、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常表现为体表肿块,触之表面温度较正常皮肤为高,且有搏动感。此外,还可有疼痛、骨骼或关节畸形、活动障碍等症状。临床上常通过药物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体表肿块、疼痛、骨骼或关节畸形、活动障碍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先天发育不全、创伤、遗传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彩超、血管造影、CT、核磁共振、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国内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体表蔓状血管瘤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先天性血管发育不全、创伤、遗传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血管扩张,使动脉和静脉直接连接,引发本病。
症状-总述:
体表蔓状血管瘤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体表肿块,其质地柔软,有时可触及硬结,为血栓或血管周围炎所致,有明显压缩性和膨胀性,皮肤呈紫红色,有动脉搏动。此外,还可有疼痛、骨骼或关节畸形、活动障碍等临床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体表肿块
肿物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血管为蚯蚓状,触之有搏动感,可伴有周围皮肤温度升高。
2、疼痛
可有皮肤拉扯的疼痛感或压痛感。
症状-并发症:
1、当血管瘤过大时可压迫周围肌肉以及骨骼,可出现骨骼或关节畸形,并伴有相应肢体的活动障碍。
2、还可有血管瘤周围的皮肤缺损、溃烂;若血管瘤破损,可有出血,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的发生。
就医-急诊指征:
1、体表肿块破溃出血。
2、休克。
3、出现其他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体表出现肿块,伴疼痛或压痛,皮温升高。
2、骨骼或关节畸形、活动障碍。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病情严重时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病情较轻时可到血管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7、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体表肿块、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一般依据外观即可初步诊断为血管瘤。根据血管瘤的发生部位和大小,之后会建议进行超声、CT、核磁共振(MRI)、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目前,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和鉴别动静脉血管瘤的金标准。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患处硬物的部位、质地、活动度、颜色、周围皮肤生长情况,以此来初步评估病情。本病视触诊表现为孤立的暗红色或蓝红色硬物,触之皮肤潮红、皮温升高,硬物具有压缩性和膨胀性。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通过一种简单的手术方法取出一小块血管瘤组织,并进行病理切片组织学观察,以明确其性质,排除其他疾病。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可显示瘤体内血流情况,可见动脉血流入静脉内。此检查可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2、CT、MRI
可通过CT或MRI显示其范围及其与邻近组织的结构关系。
3、血管造影
尤其对于需手术切除的动静脉血管瘤,术前应进行血管造影,明确血管构成,避免造成大出血。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以及体表肿块、疼痛、骨骼或关节畸形、活动障碍等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瘤体对患者外观的影响。医生评估病情后会根据瘤体的自然属性,如生长部位、大小、性质等因素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大多数人无明显症状,可不予治疗。如因瘤体不断增大、影响外观等,可进行手术或药物等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缩小瘤体的药物
主要适用于早期、局限性、深在或明显增厚凸起的血管瘤,治疗终点为病灶体积缩小,甚至接近平坦。
(1)口服或血管瘤体内注射类糖皮质激素对快速生长的血管瘤疗效明显。常用药物有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
(2)体内注射鱼肝油酸钠,可使瘤腔组织纤维化、瘤腔闭锁,最终肿瘤缩小或消失,但因注射后疼痛,并有组织坏死,形成瘢痕等危险,较少使用。
2、抗肿瘤药物
注射抗肿瘤药物,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使其消退,此类药物常用于口服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时,常用药物为博来霉素、平阳霉素等。另外,平阳霉素可能引起肺纤维化,应予以注意。
治疗-相关药品:
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鱼肝油酸钠、博莱霉素、平阳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1、根治手术
适用于孤立、病灶较小的情况。术前应查明肿瘤部位、层次和毗邻。由于肿瘤是由大量血管构成,故手术中存在出血较多的风险。除此之外,皮肤血管瘤切除常伴有植皮、皮肤颜色不匹配、植皮物坏死、皮下组织过度增生等问题,切除应予慎重考虑。
2、保守手术
对于无法进行根治手术、手术将对容貌产生严重影响者,可行部分切除术,来延缓病程、改善外观、避免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其他治疗:
1、冷冻治疗
适用于表浅血管瘤,但需分次冷冻,易形成瘢痕并伴有疼痛,现较少使用。
2、激光治疗
对增殖期和萎缩期的血管瘤均有一定效果。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能会给患者的容貌带来影响。
2、本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骨骼或关节畸形、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本病通过治疗后,可实现治愈。
日常-总述:
手术患者需卧床休息,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注意观察患处皮肤情况。未手术患者应避免刺激体表肿块。另外,所有患者都应注意保持个人及环境的清洁、卫生,病情允许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日常-生活管理:
1、患病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在病情恢复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3、未手术患者注意保护患处皮肤,避免磕碰或摩擦导致体表肿块破溃出血。
4、保持床单、被褥的清洁、干燥、柔软。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观察伤口恢复情况或复查血管超声。
日常-术后护理:
1、卧床休息,遵医嘱采取合适的体位,避免压迫手术区域。
2、保持手术部位及敷料的清洁、干燥,防止污染伤口。
3、注意手术部位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饮食调理:
适当补充营养,对保证机体能量供给、促进机体恢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宜清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谷物、豆类和奶制品,保持充足的营养。
饮食禁忌:
病情期间避免食用肥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不明,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