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退休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retirement syndrome疾病别名: 离退休综合征...
养生
疾病名称: 退休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retirement syndrome
疾病别名: 离退休综合征
疾病概述:
退休综合征(retirement syndrome)又称离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适应不良性的心理障碍。患者可出现坐立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等表现,有失落感、自卑感、孤独感等感受,易产生对现实的不满。可通过心理治疗、行为调整等方法进行调节,如有其他严重的躯体症状,也可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坐立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焦虑、抑郁等
主要病因: 生活内容、生活节奏、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发生变化、患者难以适应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X线、精神评定量表
重要提醒: 本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异常行为,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有自杀行为,患者应积极就医、尽快调整,争取获得良好的退休生活。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据统计,约有1/4的离退休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休综合征,尚无明确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存在其他疾病;平时工作繁忙、事业心强;性情急躁、固执等老年人可能容易患病。
病因-总述:
离退休是老年人生活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在生活内容、生活节奏、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应激因素使一些老年人在一定时期内难以适应,导致退休综合征发生。
病因-基本病因:
1、退休后,生活模式的改变引起心理上的不适应。离退休以后由于职业生活和个人兴趣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长期紧张而规律的职业生活,突然转到无规律、懈怠的离退休生活,难以适应而产生焦虑、无所适从,有一种失落感,有的认为自己精力充沛、壮志未酬,完全能胜任原工作,现在让退下来就会产生失落感,还可有轻度抑郁,认为自己被遗弃,无精打采,悲观,失眠。特别是沉湎于辉煌的过去,为消逝的美好时光而遗憾,即产生抑郁。
2、缺乏思想准备,不能妥善地安排空闲时间,或体力下降、疾病缠身、行动不便等加重障碍。
3、退休后体力和脑力活动减少,社交活动减少,生活单调,易产生心理老化的感受,这加速了生理衰老进程,容易使人产生忧郁、焦虑、死亡来临的惊恐、疑病心理等。
症状-总述:
退休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在退休后有失落感、自卑感、孤独感等感受,有坐立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等表现,还可能出现较大的性格、行为变化。
症状-典型症状:
1、焦虑症状
坐卧不安、小动作多、行为重复,严重者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性格发生变化,敏感多疑烦躁不安;睡眠质量差、心悸、全身燥热等。
2、抑郁症状
情绪低落、沮丧、意志消沉;有强烈的失落感,对未来生活悲观失望;行为退缩、兴趣减退,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3、躯体症状
头痛、头晕、乏力、失眠、疼痛、全身不适等。
症状-并发症:
1、部分患者抑郁症状严重,可能有自杀的行为。
2、患者的不良情绪、生活习惯改变可能导致其他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等)的出现,也可导致原有疾病病情的加重。
就医-门诊指征:
退休人员出现明显的情绪障碍、性格改变,或伴发系列躯体症状,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至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心理测试,建议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7、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
2、您出现这种情况有多久了?
3、您有其他症状吗?比如失眠、幻觉、食欲减退等?
4、您之前有过这种情况吗?您之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呢?您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5、您有没有长期服用什么药物?
6、您平时吸烟、喝酒吗?量大吗?
7、您家里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能治好吗?
5、治疗费用高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需要长期服药吗?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复发后是不是会加重?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抽烟、喝酒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退休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坐立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焦虑、抑郁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X线、精神评定量表等检查了解患者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初步检查患者体温、血压等情况,观察有无明显的全身病变,然后进行系统的查体,检查是否存在疾病表现,寻找可能的病因。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等检查,观察有哪些异常表现,有助于寻找病因。
检查-其他检查:
还可能进行精神评定量表检查。医生会让患者对一些问题作出回答,并统计患者最终的得分,根据分数所处的区间,分析患者的心理、智力状态,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否有精神异常及严重程度。如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能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有哪些组织异常改变,如发现异常,还可能进一步进行CT、MRI、超声等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异常症状出现的时间,询问患者退休时间与症状发生是否有联系,了解患者退休前的身体情况及生活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体格检查、血常规、X线、精神评定量表等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通常退休综合征患者的异常表现与无法及时的适应退休生活有关,可能无需进行常规的药物和手术等方式的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可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治疗。此外应注意开导患者,与家属共同协商,帮助患者完成心理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尽快适应新生活。
治疗-对症治疗:
如果患者有其他的躯体疾病,应针对其进行治疗,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治疗方式,请以医嘱为准。
治疗-一般治疗:
保证患者有充足的营养摄入和睡眠时间,如有必要可进行相关治疗,比如营养剂、抗失眠药物等。这些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药物治疗,如果患者情况较重或是存在其他情况,也可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比如抗抑郁药(丙米嗪、阿米替林、氟西汀等)、抗焦虑药(地西泮、阿普唑仑等),具体请以医嘱为准。
治疗-相关药品:
丙米嗪、阿米替林、氟西汀、地西泮、阿普唑仑。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可以鼓励患者参加一些专业的退休群体组织,通过专业的生活指导帮助者尽快的适应退休生活。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及时有效的干预,通常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状态,还可能引起其行为、性格的改变,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其他的身体疾病,甚至导致患者自杀。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的帮助,通常患者可以适应新的生活,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预后较好。
日常-总述: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多与人沟通,多参加社交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对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有积极作用,同时,适当锻炼,保持身体的健康也有益于疾病的康复。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因生活状态的改变,在退休后有失落感、自卑感、孤独感等感受,有坐立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等表现,家属要多关心,多问候,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与鼓励,帮助患者提高人际交往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向上的心理,还要引导患者利用各种支持系统,例如:亲属、子女、邻居进行心理、语言沟通,适时倾诉苦闷心情,进行适当引导。多陪患者出去散步,多晒太阳。并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对于女性患者,可鼓励她们参加广场舞等群体性健身运动,既可以健身,还可以增加社会交往,使其思想放松,注意力转移,调整心情,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会有积极作用。
日常-生活管理:
1、尽量给患者创造安静、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培养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2、适当进行户外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
3、适当补充钙质。
饮食调理:
退休综合征患者没有特定的饮食禁忌,保证健康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注意补充营养即可。日常生活中的平衡饮食对抑郁情绪的预防和改善是有益的。
饮食建议:
1、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2、注重饮食丰富多样性,保证营养均衡。
3、家属可结合患者的口味提供健康的饮食。
饮食禁忌:
1、戒烟,不酗酒。
2、少吃或不吃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3、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规律作息,培养兴趣爱好可降低本病发病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