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脱囊疾病别名: 囊脱、阴囊毒、囊发疾病概述: 脱囊,又称囊脱、阴囊毒、囊发,是阴囊部的急...
养生
疾病名称: 脱囊
疾病别名: 囊脱、阴囊毒、囊发
疾病概述:
脱囊,又称囊脱、阴囊毒、囊发,是阴囊部的急性感染性坏疽性疾病。临床以阴囊皮肤红肿剧痛,并迅速坏死脱落,睾丸外露为主要特征。多因个人卫生差、坐卧湿地、阴囊外伤手术、感染湿热火毒所致。本病发病急骤,发展迅速,如能及时治疗,一般都能控制其发展,若治疗不及时,常可危及生命。相当于西医阴囊特发性坏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男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阴囊
常见症状: 阴囊皮肤红肿剧痛,并迅速坏死脱落,睾丸外露
主要病因: 感染湿热火毒、年老体虚
检查项目: 血常规、细菌学培养、X线或B超检查
重要提醒: 若出现阴囊皮肤红肿剧痛,并迅速坏死脱落,睾丸外露的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进一步发展,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分类:
1、湿热下注
主要表现为阴囊突然剧痛,红肿发亮,皮温升高,或有水疱;伴有发热,胸闷,口渴但不想喝水,小便短少,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2、气营两燔
主要表现为阴囊皮肤坏死,或局限、或蔓延至整个阴囊,颜色紫黑,溃烂后流血水或脓液,气味腥臭,严重的阴囊的整个皮肤脱落,睾丸外露;伴有高热寒战,大汗淋漓,呼吸气粗,口渴,心烦失眠,大便秘结,小便色黄,甚至神志昏迷,胡言乱语;舌质红或红绛,苔黄厚而干或起芒刺,或少苔,脉洪数。
3、气阴两虚
主要表现为疮面腐肉大部分已脱落,露出红色疮面,或疮面肉色淡红,或疮面淡白无华,光亮如镜;伴有低热,神情疲倦,四肢乏力,口干,头晕眼花,面色发白,食欲不振;舌红而干,少苔,脉细数或虚数。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农村,好发于不注意个人卫生的老人。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多与个人卫生差、坐卧湿地、阴囊损伤、感染湿热火毒、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为阴囊气血壅滞,肉腐血败。日久耗损气血,以致气阴两虚。病位在阴囊。
病因-基本病因:
1、感染湿热火毒
(1)阴囊湿疹因抓挠损伤或阴囊外伤,继而感染热毒,邪毒乘虚而入,致使阴囊气血壅滞,肉腐血败而引起发病。
(2)卫生条件差,或不讲究个人卫生,少洗澡,或随处坐卧湿地,导致阴囊皮肤不洁,再感染外来湿毒,化火生热,蕴结阴囊而形成本病。
2、年老体虚
老年人多营养不良、年老体弱,邪毒容易乘虚侵袭而导致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临床以阴囊皮肤红肿剧痛,并迅速坏死脱落,睾丸外露为主要特征。初起有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甚至可发生毒邪内陷。
症状-典型症状:
1、起病急骤,多于夜间突然发生,阴囊剧痛,阴囊皮肤红肿发亮,并迅速扩大和加剧。
2、1~2天后阴囊潮湿,并迅速变为紫黑色及发生坏死、溃烂。溢流污臭血水或稀薄秽浊脓液,最后腐肉脱落。严重者坏死脱落累及皮肤全层及鞘膜,使睾丸和精索裸露。
症状-并发症:
内陷
如果老人体质虚弱,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正不胜邪,毒邪内陷入里,可导致内陷逆证,出现高热不退,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甚至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肢体不温等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若出现高热不退、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必要时到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突然出现阴囊剧痛,皮肤红肿发亮。
2、或阴囊潮湿,皮肤紫黑,甚至发生坏死、溃烂。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出现以上症状时及时去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男科、泌尿外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建议抽血前不要进食过于油腻的食物。
3、医生可能需要暴露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体格检查,穿易穿脱的衣裤,避免造成不便。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7、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没有阴囊红肿、紫黑,迅速溃烂,甚至整个阴囊皮肤腐脱,睾丸外露等症状?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高热、口干口渴、大便干结等?
3、有没有其他什么疾病,如阴囊湿疹,或其他瘙痒性皮肤疾病?
4、最近做过什么检查吗?吃过什么药吗?
5、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6、最近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为什么会这样?
2、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是怎么治疗?
5、治疗需要多久才能好?需要复查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治疗后会复发吗?
8、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血常规、细菌学培养、X线或B超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局部皮肤颜色、肿胀范围、神态、面色、姿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疼痛、问四肢、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问既往病史、问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局部的肿胀、皮肤温度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判断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感染的类型。
2、细菌学培养
取患者阴囊上的创面异常分泌物,进行实验室培养,可培养出致病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或B超检查:可评估泌尿生殖系统其它部位有无受累。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起病急骤,阴囊皮肤红肿疼痛,并迅速坏死脱落,睾丸外露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在医学的辅助检查,即可诊断。此外需要与囊痈、阴囊急性丹毒加以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多发于平时不注意卫生的老年人。
2、初起阴囊皮肤红肿,1~2天后皮肤潮湿,并迅速变为紫黑色,发生坏死、溃烂,流出污臭血水或稀薄秽脓液,最后腐肉脱落。
3、坏死与正常皮肤之间起一裂缝,为毒邪局限;坏死如继续蔓延,可使整个囊皮脱落,睾丸外露,但不损伤睾丸。
4、大多伴有恶寒发热,大便干结,小便色红等全身症状。
诊断-鉴别诊断:
1、囊痈
二者病位都在阴囊。囊痈主要以阴囊皮肤红肿疼痛,皮温升高,化脓为主,发病相对较缓,无大片坏死,睾丸也不外露;脱囊,发病急骤,多有阴囊皮肤外伤史,阴囊由红肿而迅速变为紫黑腐烂,甚至睾丸暴露情危重,易发生内陷。
2、阴囊急性丹毒
二者都可出现阴囊脓肿等表现。阴囊急性丹毒主要表现为阴囊局部先有局限性炎性病灶,呈鲜红色,肿胀明显,表面光滑紧张,逐渐向周围扩延,可有小的水疱或许多小水泡密集成片,严重时有大片组织坏死,甚至并发肾炎、败血症等。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病情凶险,应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初起应以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为主;后期应以益气养阴、清解余毒为主。一旦出现坏死情况,应立即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湿热下注
(1)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常用中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 柴胡、甘草、当归、生地。
2、气营两燔
(1)方药:解毒凉血汤加减。
(2)常用中药:水牛角、生地黄、金银花、白茅根、天花粉、紫花地丁、生栀子、蚤休、生甘草、川黄连、生石膏。
3、气阴两虚
(1)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川芎、白芍、黄芪、当归、白术、茯苓、金银花、白芷、甘草、皂角刺、桔梗。
治疗-相关药品:
龙胆泻肝丸、仙方活命片、大败毒胶囊、黄连解毒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阴囊肿胀明显,无论有无阴囊皮肤坏死,诊断确定,宜多处切开阴囊皮肤,畅通引流。并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过氧化氢溶液外洗或湿敷。
治疗-其他治疗:
1、外治法
(1)红肿期:用玉露散、金黄散以水加少量蜂蜜调敷。
(2)坏死腐烂期:用三黄汤或紫苏煎汤清洗或冷湿敷,后涂5%蟾酥合剂。
(3)恢复期:坏死脱落后,用生肌散或生肌玉红膏收口,局部坏死组织应积极清除,敞开创面,保持引流通畅。如阴囊皮肤缺损过大,无法遮盖翠丸时,用缝线将残余囊皮加以缝合,以利愈合。
2、西药治疗
病情严重时可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或头孢唑啉静脉注射。必要时可应用多价气性坏疽抗毒血清,用量为预防剂量的3~5倍,肌内或静脉注射。
治疗-治疗周期:
脱囊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脱囊的治疗费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发病急骤,发展迅速,如能及时治疗,控制发展,一般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及时,正不胜邪,毒邪内陷,可危及生命。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发病急骤,发展迅速,治疗不及时,正不胜邪,毒邪内陷,可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本病及时治疗,控制发展,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脱囊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局部干燥清洁、保持心理舒畅等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病情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由于病变部位的特殊性,可使患者有较重的思想负担,应了解有关医学知识,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偏温服。
2、外敷药膏时,注意湿度,使药力易于透达。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局部反应。
3、局部禁用刺激性药物外涂。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宜安静、整洁、舒适,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温、湿度适宜。
2、急性期卧床静养,用阴囊托悬吊阴囊。非急性期适当活动不坐卧湿地。
3、及时更换汗湿内裤,内裤柔软宽大,并勤洗勤换,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4、保持皮肤清洁,做好口腔护理,口干者给予银莲含漱液漱口或芦根煎水代茶饮。
5、保持排便通畅,大便秘结者按医嘱用大黄6~10g冲服,或用番泻叶煸服。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局部肿胀范围、有无成脓破溃,皮肤颜色、疼痛等变化。
2、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防止中毒性休克的发生。
3、发热时卧床休息,多饮水,可遵医嘱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降温后及时更换衣服。
4、若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甚至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肢体不温等症状时,应立即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血常规、细菌学培养、X线或B超检查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食高维生素、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鼓励多饮水。注意饮食忌宜,忌食辛辣刺激、肥腻、煎炸食物。
饮食建议:
1、宜食清淡、性凉、易消化食物,如粥类、面条、高维生素、赤豆、绿豆、丝瓜、冬瓜、西红柿。
2、湿热下注的患者可食用丝瓜扁豆粥、茯苓山药粥等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通络止痛作用的药粥。多饮水,可用芦根煎水代茶凉服。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的发生与感染湿热火毒、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因此积极治疗阴囊皮肤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受外伤等,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注意局部卫生,勤洗、勤换内裤,减少阴囊皮肤病的发生。
2、积极治疗阴囊皮肤病、糖尿病等,防止外伤与感染。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多饮水、多食水果,忌食鱼腥、辛辣等发物。节制房事。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