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外斜V征疾病英文名称: exotropia V sign疾病别名: V型外斜视、外斜V现...
养生
疾病名称: 外斜V征
疾病英文名称: exotropia V sign
疾病别名: V型外斜视、外斜V现象、V-外斜、分开性斜视V综合征
疾病概述:
外斜V征(exotropia V sign)又称V型外斜视、外斜V现象等,是A-V综合征的一种类型,指外斜视向上注时视斜视角明显大于向下注视时的斜视角,呈英文字母V状,外斜度看远大于看近,常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手术矫正外斜V征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式。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视疲劳、复视、代偿头位
主要病因: 水平肌异常、垂直肌异常、斜肌异常、肌肉附着点异常、颅面异常
检查项目: 体和检查、眼底照相、屈光检查、视功能检查、斜视角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重要提醒: 外斜V征患者应及早治疗,避免影响治疗效果。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外斜V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A-V综合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儿童较成人多见。
病因-总述:
外斜V征的病因复杂,目前认为其主要与水平肌异常、垂直肌异常、斜肌异常、肌肉附着点异常以及颅面异常等因素有关。其中,斜肌异常可能是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
病因-基本病因:
1、水平肌异常
向上注视时外直肌功能过强或下注视时内直肌功能过强,均可引起V现象。
2、垂直肌异常
如双上直肌功能不足,则向上注视时内转作用减弱,产生V现象。
3、斜肌异常
斜肌为外转肌,在向上或向下注视时,上、下斜肌的亢进能减少内斜视或增加外斜视。下斜肌功能亢进则使向上注视时外转加大,因而呈V现象;上斜肌功能不足时则使向下注视时外转不足,也形成V现象。
4、肌肉附着点异常
(1)水平肌附着点异常:患者内直肌附着点较正常位置偏高,而外直肌附着点较正常位置偏低,造成眼球上转时外直肌外转作用增强,下转时减弱,从而产生V征。
(2)垂直肌附着点异常:上斜肌附着点靠前可以产生V现象。
5、颅面异常
先天具有蒙古脸型的面部特征,颧骨大,睑裂向上倾斜(反八字),下睑缘平直,可造成外斜V征。
症状-总述:
外斜V征患者主要表现为外斜视向上看时外斜视度比向下看时加大相差15△。患者常可出现视疲劳、复视、代偿头位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视疲劳
患者经常有间歇性、一过性视力疲劳。
2、复视
患者视物有重影。
3、代偿头位
患者不自主地采取各种不同代偿头位,以保持视线所在侧的注视野融合功能,避免复视。患者常将下颌上抬,使头后仰。
症状-并发症:
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弱视等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视力。
就医-门诊指征:
1、经常眼痛、头痛等视觉疲劳现象;
2、视物有重影;
3、经常将下颌上抬,使头后仰,才能看清;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至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眼部体格检查,勿自行涂药,以免影响医生检查。
3、可能需要做视力检查,就诊前一天晚上不要熬夜,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现在都有哪些不适?
2、您的症状是在视近物时还是视远物时发作,或远近均有?
3、您的症状指持续存在的还是间歇性发作?有什么诱发因素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有受到过头面部的外伤或做过眼部手术吗?您家里人有类似症状吗?
7、您之前视力正常吗?有近视、远视或散光散光吗?度数多少?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视疲劳、复视、代偿头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眼底照相、屈光检查、视功能检查、斜视角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主要检查患者是否伴有上睑下垂,是否有异常头位。观察每只眼的注视质量和双眼同时注视的情况等。
2、视力检查
主要通过视力表进行检查,以了解患者视力有无异常。
3、眼球运动检查
用于检查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是否受限。
检查-其他检查:
1、屈光检查
明确近视、远视、散光状态。
2、视功能检查
常用Worth四点灯试验、Bagolini线状镜检查、立体视检查等方法。以判断患者的视功能有无异常。
3、斜视角检查
主要包括角膜映光法、三棱镜加遮盖试验、同视机法等。 应重点检查向上和向下注视(通常上转25°和下转25°)时斜视角度的变化。
4、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能够了解眼底病变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眼底照相可了解眼斜肌情况,对斜肌功能进行较准确的判定,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外斜视向上注时视斜视角明显大于向下注视时的斜视角等临床表现,并结合眼底照相、屈光检查、视功能检查、斜视角检查等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外斜V征患者如发生屈光不正,需佩戴眼镜矫正视力。但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应根据患者的斜视特点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1、伴有明显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外斜V征,行下斜肌减弱术是矫正外斜V征的主要方法,且能达到较好的矫正外斜V征的效果。
2、伴有轻或无下斜肌亢进,常选择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
3、当患者单眼视力较差或外斜度看近物大于看远物时,应选择该眼外直肌后退和内直肌缩短术。
治疗-其他治疗:
有屈光不正者,应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外斜V征的预后与有无明显症状、是否影响视功能、有无及时治疗等有关,一般较好。明确诊断后应及早治疗,避免治疗效果差,影响视功能。
预后-危害性:
本病患者常可出现视疲劳、复视等,影响视功能,给生活带来不便。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手术矫正等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视力功能。
日常-总述: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对眼睛的保护,尤其是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用眼。定期复查,以了解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2、眼部手术者应定期换药,保持术区清洁,避免感染。
3、避免过度用眼,平时注意用眼卫生,不要在太强或太弱的光线下看书。
4、学龄前的儿童,家长应该督促每半年重新验光,学龄前儿童至少每年重新验光1次。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饮食禁忌:
无特殊禁忌。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但是定期关注眼睛发育和变化、做好眼部护理,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治疗等,有助于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及改善预后。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