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围术期伴发的精神障碍疾病概述: 围术期伴发的精神障碍是指手术前后数天内发生的精神障碍。目...
养生
疾病名称: 围术期伴发的精神障碍
疾病概述:
围术期伴发的精神障碍是指手术前后数天内发生的精神障碍。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内心恐惧、敏感个性、手术后躯体异常等因素有关。患者可出现焦虑、抑郁、谵妄、智能减退、昏睡、昏迷等表现。本病可通过多种抗精神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进行针对性的术后处理,帮助患者恢复。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焦虑、抑郁、谵妄、智能减退、昏睡、昏迷等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脑脊液检查、X线、CT、MRI、精神评定量表、智力检查、精神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可能影响患者的手术恢复情况,可能导致患者有自杀行为,应尽早治疗,以免出现不良预后。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特定性格(敏感、多疑)、病情严重或原有精神疾病等人群更容易发生。
病因-总述: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手术对心理、躯体方面的影响有关。手术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脑功能,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导致本病发生。
病因-基本病因:
1、心理因素
主要由于对手术的恐惧、担心,患者在术前普遍存在着怕手术、怕麻醉意外、怕头痛、怕出血、怕残废、怕死亡等。这些不良心态大多是因为对手术情况的不了解;有的与个体的个性(敏感、多疑者重)、体质、耐受性不同有关;年龄(中年人最高)、文化(文化愈高,焦虑愈重)、手术的大小、疾病的严重程度等也有不同程度影响。术后进入重点监护病房导致的隔绝环境、接受各种检查仪器限制等也可导致患者出现精神障碍。
2、躯体因素
由于术后的虚弱、失血、休克、脏器功能损害、各种代谢障碍,包括水、电解质紊乱、糖、蛋白质异常等,麻醉、合并感染及内分泌异常等因素影响了脑功能。
症状-总述:
本病患者相关的精神障碍主要有焦虑、抑郁、谵妄等,如情绪低沉、兴趣减少、焦躁不安。患者还可出现智能障碍、除谵妄外的其他意识障碍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谵妄
包括认知障碍、感知障碍、行为障碍等。认知障碍可从轻度感知迟钝,记忆力减退、逻辑思维能力降低、理解困难、意识清晰度下降到意识模糊、谵妄,直至昏迷。早期主要表现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随之出现逻辑推理能力降低,或出现思维混乱,记忆能力减退或出现记忆错误。通常有定向障碍。感知障碍表现为错觉、幻觉(幻视多见),内容常带有恐怖性。情感反应早期多表现轻度抑郁、焦虑、易激惹,病情严重时,情感相对淡漠,有时表现焦虑恐惧、激越。行为障碍可表现为抑制、反应迟钝,甚至呈现亚木僵状态;多数呈现兴奋骚动不宁;若出现恐怖性视幻觉或错觉时,可出现逃避或攻击行为。
2、焦虑
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下,出现内心极度不安的期待状态、伴有大祸临头的恐惧感。表现惶惶不安、坐立不定、精神紧张。常常伴有心悸、气急、出汗、四肢发冷震颤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和运动性坐立不安。严重者可以表现为惊恐发作。
3、抑郁
患者情绪异常低落,心境抑郁。表现忧愁、语音低落、动作明显减少、自我感觉不良,常常自责自卑,严重者有明显的罪恶感,甚至可出现自伤和自杀念头或行为。
4、其他意识障碍
如嗜睡(意识水平下降,如不给予刺激患者昏昏入睡,呼叫后能简单应答)、昏睡(强烈刺激下有简单或轻度反应)、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等。
5、智能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智能的下降,无法进行正常的记忆、思维、感知等过程。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能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导致伤口愈合慢、身体机能恢复差。如果病情严重,还可能影响预后,甚至导致患者出现自杀等情况。
就医-就诊科室:
可咨询原发病科室和精神心理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了解患者情况的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症状?
2、您是手术前还是手术后出现的这些症状?
3、您的手术结果怎么样?顺利吗?
4、您既往有过肝脏疾病、胃部疾病、心脏疾病、精神疾病等病史吗?
5、您的家属中有和您症状相似的患者吗?
6、您目前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的诊断和治疗的下一步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9、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手术患者于术前或术后数天内出现焦虑、抑郁、谵妄、智能减退、昏睡、昏迷等表现时,应及时检查。医生可能通过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脑脊液检查、X线、CT、MRI、精神评定量表、智力检查、精神检查等了解患者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查体,以不影响手术切口、引流等为前提,初步了解患者情况,检查有无异常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脑脊液检查等多种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颅内感染、电解质异常等发生,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
检查-其他检查:
1、精神评定量表
医生会让患者对一些问题作出回答,并统计患者最终的得分,根据分数所处的区间,分析患者的心理、智力状态,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否有精神异常及严重程度。如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等。
2、智力检查
医生可通过智力检查了解患者的智力情况。
3、精神检查
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多种精神检查,检查患者有哪些异常表现,有助于医生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检查患者头部有哪些异常改变,还可以了解患者其他组织存在哪些病变,有助于寻找患者精神障碍的病因,同时了解手术的效果如何,是否有其他损害出现。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了解患者手术的详细情况、询问手术前有哪些精神方面的异常表现,同时了解患者既往有无精神方面疾病、是否有过于敏感的性格,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脑脊液检查、X线、CT、MRI、精神评定量表、智力检查、精神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患者可通过多种抗精神药物进行治疗,控制患者的精神障碍。同时要积极了解患者的手术及原发疾病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进行相对的处理。不同的患者治疗方式也不相同,具体请以医嘱为准。
治疗-一般治疗:
1、如果患者有较大的动作,可适当固定患者手脚,防止其伤害自身。
2、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请以医嘱为准。
1、抗精神病药
酚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硫杂蒽类(三氟噻吨)、丁酰苯类(氟哌啶醇)、二苯氧氮平类(五氟利多)、苯甲酰胺类(舒必利)、其他(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等)。
2、抗抑郁药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异丙烟肼)、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米嗪、阿米替林)、其他杂环类抗抑郁药(马普替林)、5-HT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等。
3、抗躁狂药或情感稳定剂
碳酸锂、新型抗躁狂药(加巴喷丁、拉莫三嗪)等。
4、抗焦虑药
苯二氮䓬类(地西泮、阿普唑仑)、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等。
5、抗惊厥药
如卡马西平、水合氯醛等。
6、精神营养药物
B族维生素、甲钴胺、地巴唑、神经节苷脂等。
治疗-相关药品:
氯丙嗪、奋乃静、三氟噻吨、氟哌啶醇、五氟利多、舒必利、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异丙烟肼、丙米嗪、阿米替林、马普替林、氟西汀、碳酸锂、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地西泮、阿普唑仑、普萘洛尔、卡马西平、水合氯醛、B族维生素、甲钴胺、地巴唑、神经节苷脂。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与原发疾病、手术情况有关。如果原发疾病得到较好控制、手术恢复较好,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精神症状也能得到缓解。如果原发疾病重、手术恢复差,可能疗效不理想,甚至导致患者自杀。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谵妄、智能减退、昏睡、昏迷等,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患者手术恢复差、原发疾病恶化等,如果患者病情重,还可能有自杀等情况出现,威胁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通常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部分患者可能疗效较差,无一致定论。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护理对患者的整体健康、减少并发症、维持认知等有积极作用。增强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对疾病的预防与预后都有积极影响。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出于对手术的恐惧和术后恢复情况的担心,常出现消极的情绪,患者应多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平稳的心态面对手术及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日常-生活管理:
1、规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培养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劳逸适度,增强体质。
2、对有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的患者,应加强管理和教育,进行心理治疗和工娱治疗等康复措施,鼓励患者做适当的劳动、参加文娱活动,鼓励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综合以上可以提高病人情绪,锻炼劳动能力,促进食欲和改善睡眠。
3、应积极治疗手术后遗症,最大限度改善精神症状。
4、家庭日常保持氛围的和谐,有助于患者精神愉快及情绪稳定。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诊,复诊时要携带病历及相关资料。
日常-术后护理:
1、预防感染
遵医嘱按时让患者服用抗感染药物,保持创面的干燥清洁,防止感染。
2、手术并发症监测
手术结束后72小时内,家属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了解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体温)是否平稳,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会复查头颅MRI,以监测有无出血、水肿或脑梗塞,复查脑电图以评估患者脑功能的损害程度,需要家属陪同。
3、术后活动管理
麻醉未清醒前平卧,头转向健侧。清醒后可取头高位,躁动不安者可加床档。保证睡眠充足,如果能下床走路时,可以每日散步2次,一次15分钟左右。对于频繁发作的重病人,家属、护工应帮助使其侧卧,经常翻身,防止形成褥疮。
4、术后饮食护理
需根据个人情况询问主管医生或护士。一般术后1-2天给流食,以后逐渐改半流食、普食。暂不能进食者,给予补液和肠内营养。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按手术要求遵医嘱适当调整围术期食物。
2、饮食宜清淡,同时宜进食松软、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素菜,或经常选用山药、薏米、赤豆、绿豆、小米等健脾化湿之品煮粥食用。
3、尽量选择营养丰富、患者喜欢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
饮食禁忌:
1、忌烟酒,减少摄入咖啡、茶、辣椒等有刺激性或引起兴奋的饮料和食物,以免降低药效或加重病情。
2、忌过冷过热食物的刺激,少食肥甘之品,避免摄入油炸食品、甜食,以减少痰涎的滋生。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