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疾病概述: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由过伸暴力或外展外旋小腿引起的韧带...
养生
疾病名称: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疾病概述: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由过伸暴力或外展外旋小腿引起的韧带损伤,患者常表现为膝部剧烈疼痛、肿胀与活动障碍。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的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膝部
常见症状: 膝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活动受限
主要病因: 膝关节强力过伸或外展
检查项目: X线、MRI
重要提醒: 治疗后,患者应严格遵照医嘱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以更好的促进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美国每年发生10万~20万例次前交叉韧带断裂,其在一般人群中年发病率约为1/3500,但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运动员中常见的损伤,女运动员比参加相同运动或活动的男运动员更有可能发生前交叉韧带损伤。
病因-总述:
膝关节伸直位内翻损伤和膝关节屈曲位外翻损伤都可以使前交叉韧带损伤。一般前交叉韧带很少会单独损伤,往往合并内、外侧副韧带与半月板损伤,但在膝关节过伸时,有可能会单独损伤前交叉韧带。另外,暴力来自膝关节后方,胫骨上端受到向前冲击的力量,也可使前交叉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亦多见于竞技运动。
病因-基本病因:
前交叉韧带发生的场景有:
1、股骨或胫骨受到前后方向的暴力作用,可同时引起后交叉韧带的损伤。
2、膝关节前部受到直接的暴力作用,可同时造成后关节囊和后交叉韧带的损伤。
症状-总述:
前交叉韧带能防止胫骨向前移动和旋转移位,受损后其功能受到影响,使膝关节的正常活动受到影响。患者还会有疼痛、膝关节肿胀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强力外伤时有的患者觉有膝关节内撕裂声,随即膝关节软弱无力。
2、关节疼痛剧烈,迅速肿胀。
3、有关节囊损伤时,关节周围有皮下淤斑,关节功能障碍。
症状-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并发关节内骨折或撕脱骨折。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怎么受伤的?跌倒了吗?
2、受伤时膝盖是什么动作?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您从事什么工作?运动员吗?
7、您原来出现过这种情况吗?
8、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会有后遗症吗?
7、以后还能运动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外伤后出现膝部疼痛、活动障碍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之后为明确诊断及了解病情,需要进行X线、MRI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触诊等方式来了解患者膝部是否有外伤、红肿、瘀斑、压痛以及活动障碍等表现。
2、抽屉试验
(1)膝关节屈曲90°,检查者固定患者足部,用双手握住胫骨上段做拉前和推后动作,并注意胫骨结节前后移动的幅度。
(2)前移增加表示前交叉韧带断裂;后移增加表示后交叉韧带断裂。
(3)单独前交叉韧带断裂时,胫骨前移幅度仅略大于正常,若前移明显增加,说明可能还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
(4)由于正常膝关节在膝关节屈曲90°位置下胫骨亦能有轻度前后被动运动,故需将健侧与病侧作对比。
3、Lachman试验
Lachman试验是前交叉韧带损伤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患者屈膝20°~30°,检查者一手握住股骨远端,另一手握住胫骨近端,对胫骨近端施加向前的应力,可感觉到胫骨的前向移动,表示前交叉韧带有损伤。同时,评定终点的软硬度,与对侧膝关节进行比较。
4、轴移试验
本试验用来检查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出现的膝关节不稳定。病人侧卧,检查者一手握住足踝部,另一手在膝外侧并对腓骨头向前施力,使病人充分伸膝,内旋外翻胫骨,然后缓慢屈曲膝关节,至屈曲20°~30°位时突然出现错动与弹跳,为阳性。提示前外侧旋转不稳定。
检查-其他检查:
膝关节镜检查是最直观、最准确的诊断方法,冲净积血后,可见前交叉韧带断裂端出血或小血块凝集。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膝关节X线可显示胫骨髁间隆突有无撕脱性骨折。
2、磁共振(MRI)
MRI检查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可达到95%的准确率,同时亦可检测到股骨、髁骨挫伤和半月板损伤。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尤其是外伤史)、典型症状(膝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活动受限)与体征,结合X线、MRI等相关的检查,一般诊断不难。
治疗-治疗原则: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措施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确定。需首先判断患者是新发的损伤,还是遗留下的陈旧性损伤,然后再判断损伤的程度决定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选择治疗方式时还应考虑到患者的职业特点。
治疗-药物治疗:
一般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1、新发损伤
(1)适应证
①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韧带损伤,膝关节旋转明显不稳,或出现外翻异常活动时,均宜早期手术修复;
②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者,闭合不能复位,亦应早期手术复位;
③伴有内侧半月板破裂者应手术探查;
④小于35岁的竞技运动人士、活动要求高者,可先行关节镜检查,行半月板成形或修补,再检查ACL,若ACL损伤小于50%,可不必行ACL重建术;采用支具固定和康复锻炼,但必须密切随访评估;若大于50%的ACL损伤或ACL完全断裂,应行断裂的前交叉韧带重建修复,并对合并损伤作相应处理。
(2)手术方式
目前多采用骨-髌腱-骨、腘绳肌腱自体移植和异体的骨-髌腱-骨,以及人工韧带重建修复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目的是复制正常前交叉韧带的强度、位置和功能。
(3)术后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①关节活动度丢失。主要是由于关节术后要固定于伸直位。术后一周,应尽快应用支具进行屈膝锻炼,同时增加髌骨活动锻炼,减少髌股关节瘢痕粘连。
②膝前痛。原因不明,应加强股四头肌锻炼。
2、陈旧性损伤
(1)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
由于骨折移位,在膝关节内前部对膝关节活动发生阻挡作用,膝关节伸直受限,对其治疗应手术切开复位。若撕脱骨折在移位处并未完全骨性愈合,可以清除骨折凹中的瘢痕组织,将撕脱骨折块复位,如同新鲜骨折一样用钢丝固定,术后效果仍然很满意。
(2)陈旧性韧带撕脱或断裂
对年龄轻,症状较严重,无骨关节炎表现者,可行修复重建手术治疗。撕脱骨折缝合者固定4周。止点撕脱及中部断裂者,石膏固定6~8周。拆除石膏后练习关节活动。ACL重建术后以长腿支具固定膝关节于屈曲20°~30°位,练习股四头肌收缩。术后一周即可开始膝关节屈伸锻炼,术后4~6个月恢复正常运动。
治疗-其他治疗:
对于新发的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或不全断裂,年龄大于35岁的非体育专业人员,可采取保守治疗。先用长腿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膝于屈曲30°位,注意在石膏成形前将患侧胫骨上端向后推,固定6周。石膏固定3天后开始股四头肌训练。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急性损伤关节积血时,可先行穿刺,抽出积血,减轻疼痛。
预后-一般预后:
经治疗后,一般预后尚可,膝关节功能可恢复到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但对于运动员来说,可能会无法达到之前所能达到的高度。
预后-危害性:
韧带损伤对膝关节的正常活动会有较大影响,使患者不能进行正常的行走、体育训练等活动。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后,损伤一般可得到良好的修复。
预后-后遗症:
可能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功能不良。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功能恢复。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韧带损伤对膝关节的正常活动会有较大影响,使患者不能进行正常的行走、体育训练等活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对于运动员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自卑、抑郁等心理。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时刻关注患者的状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患者应相信医生,积极配合治疗,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自尊自爱、不自卑,用适当的方法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术后患者应进行有效合理的康复锻炼,避免暴力伸直屈曲关节,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伸展膝关节和肌肉的训练。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家属可帮助打扫卫生,并帮助患者进行擦浴。
5、打石膏的患者注意保持石膏的清洁干燥,避免移位。
6、患者睡觉时可在腿部使用支架锁,保持腿部制动。
7、家属可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按摩肢体,防止出现静脉血栓和褥疮。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两周后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时换药,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
2、术后患者注意保护手术部位,避免水洗手术部位。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适量多吃一些虾皮、泥鳅等含钙和磷的食物。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喱等。
3、患者应少吃油腻、高盐、高糖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注意日常保护,运动前佩戴护具,充分热身,避免外伤。
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