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疾病英文名称: congenital hypoplasia of l...
养生
疾病名称: 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
疾病英文名称: congenital hypoplasia of laryngeal cartilage
疾病别名: 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先天性喉喘鸣
疾病概述:
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congenital hypoplasia of laryngeal cartilage)又称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先天性喉喘鸣,是指喉部组织软弱松弛,吸气时喉组织塌陷,喉腔变小,从而导致喉鸣。本病常发生于出生后不久或者出生数个月后,是新生儿、婴幼儿喉喘鸣最常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吸气性喘鸣、喂养困难等。轻症者可能会自发缓解,重症者需要及时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暂不明确是否有遗传性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小儿科、新生儿科
发病部位: 咽喉
常见症状: 吸气性喘鸣、喂养困难、呼吸困难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喉部结构异常、潜在神经肌肉疾病等有关
检查项目: 直接喉镜、纤维声带镜检查、X线检查
重要提醒: 患儿家属应多与医护人员沟通,配合治疗,日常的护理对于本病的治疗也极为重要。
临床分类:
根据检查,临床上可将本病分为三型。部分患儿表现为Ⅰ、Ⅱ型的混合型。
1、Ⅰ型
杓状软骨黏膜脱垂。
2、Ⅱ型
杓状会厌襞缩短。
3、Ⅲ型
会厌后移。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是新生儿及婴幼儿喉喘鸣最常见的原因,占婴儿期喉喘鸣的54%~75%左右。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2个月以上的婴幼儿。
病因-总述:
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暂不明确,目前的研究多认为本病可能与喉部结构异常、潜在神经肌肉疾病等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喉部结构异常
声门上组织松弛脱垂到喉入口,或者喉的支架软骨结构成熟延迟、杓状会厌襞缩短或紧绷等喉部结构异常,从而导致本病。
2、潜在神经肌肉疾病
支配气道开放的神经肌肉发育迟缓、神经肌肉张力过弱等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症状-总述:
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主要表现为吸气时的喉喘鸣,喘鸣发生时多为持续性。严重者还可出现喂养困难、呼吸困难、营养不良、胸骨上窝凹陷、胸骨下窝凹陷、发育迟缓、脸色苍白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吸气性喘鸣
是本病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患儿吸气时出现喘鸣声。轻、中度患儿在哭闹、仰卧、进食或上呼吸道感染时喘鸣加重;重者可出现喉鸣音持续延长。
2、喂养困难
主要发生于中、重度患儿。长期的喂养困难可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等。
3、呼吸困难
患儿可出现呼吸暂停、皮肤和黏膜青紫、吸气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胸骨下窝和肋间隙凹陷)等。
症状-并发症:
1、低氧血症
重度喉软骨发育不良患儿以吸气性喉鸣和上呼吸道梗阻为临床特点,表现为吸气性喉喘鸣、胸骨上窝凹陷、胸骨下窝凹陷、呼吸困难,容易导致缺氧,引发低氧血症。
2、吸入性肺炎
重者胃食管反流发生率高,再加上婴幼儿贲门发育不全等生理因素,常导致进食奶后发生反流、吐奶等,极易引起吸入性肺炎。
3、窒息
由于患儿进食奶后容易反流、吐奶等,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容易脱水、营养不良,形成黏痰,极易引起感染性肺炎,甚至发生窒息。
4、呼吸衰竭
患儿可出现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全身发绀、呼吸节律不齐、烦躁、狂乱,甚至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症状。
5、心力衰竭
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并发心力衰竭,表现为反复出汗、皮肤湿冷、哭声无力、双眼无神、持续烦躁不安、尿少、水肿、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气促、心率增快(婴儿大于180次/min,幼儿大于160次/min)等。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是早产儿吗?多少周出生的?
2、什么时候发现的症状?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母亲平时身体怎么样?
7、母亲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8、家族中出现过类似症状的患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会有后遗症吗?
7、平时生活中,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8、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吸气性喘鸣、喂养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医生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后,可能建议其做直接喉镜、纤维声带镜检查、X线检查等,以明确诊断,评估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儿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然后通过视诊、触诊、听诊等进行全身的体格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直接喉镜或纤维声带镜检查,可见会厌软骨两侧边缘向内卷曲接触,或会厌软骨过度柔软,两侧杓会厌襞互相接近,使喉腔狭小。直接喉镜挑起会厌后,喉鸣音消失,可以确诊。
检查-影像学检查:
喉侧位X线检查常显示喉部无明显异常,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儿出生后即有喉喘鸣史,无呼吸道异物或其他疾病的病史和体征,并结合喉侧位X线检查、直接喉镜检查等,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排除先天性喉蹼、急性喉炎等。
诊断-鉴别诊断:
1、先天性喉蹼
出生后即出现呼吸困难,也可后天发生,伴有喉喘鸣。检查发现喉腔有膜样或隔样结构。
2、急性喉炎
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喉喘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多为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发病。检查可见喉部黏膜充血、肿胀,以及声带由白色变成粉红色或红色,有时可见黏脓性分泌物附着。声门下黏膜因肿胀可向中间隆起。
治疗-治疗原则:
若症状不重,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中的喉鸣一般至2~3岁常能消失,故家属可解除顾虑,平时注意预防患儿受凉及受惊,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和喉痉挛,以防加剧喉阻塞。若发作较重,吸气困难,可调整婴儿体位,取侧卧位,减轻症状。偶有严重喉阻塞者,需行气管切开术。此外,可适量使用维生素D和钙剂。
治疗-对症治疗:
喂奶过程中若发现呛咳,立即给予侧卧或俯卧,并给予叩背、吸痰和吸氧。喂奶后应采取侧卧位,左右两侧交替侧卧,这样可以通过变换体位减轻呼吸困难。
治疗-一般治疗:
家属喂养要少量多餐,每次喂食不宜过饱,防止喂食过饱引起胃食道反流而发生呛咳或窒息。
治疗-药物治疗:
可适量使用维生素D和钙剂,促进软骨发育,缓解症状。
治疗-相关药品:
钙剂、维生素D
治疗-手术治疗:
患儿有严重喉阻塞,需行气管切开术,避免窒息,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多数轻、中症患儿可自行缓解。重症患儿经过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若未能及时接受治疗,可能会发生窒息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预后-危害性:
可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多数轻、中度患儿会在2岁~3岁前自愈。
预后-治愈性:
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帮助患儿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还应定期带患儿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儿应多休息,可取俯卧或者侧卧位,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机体恢复。
3、家长应安抚患儿,避免患儿哭闹,少使用喉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家长应勤洗手,勤帮助患儿漱口,勤打扫卫生。
5、家长应避免在患儿休养期带其去花粉、柳絮纷飞和人群密集的地方。
6、家长应随天气变化为患儿添减衣物,防止患儿感冒。
7、家长可根据患儿情况帮助其运动,但避免剧烈活动。
日常-复诊须知:
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家长应注意观察术后患儿的呼吸和饮食情况,若发现呼吸困难或者误吸,立即告知医生。
饮食调理:
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喂养的方式,适当进行饮食护理。
饮食建议:
1、对于术后患儿,可采取鼻饲饮食。
2、对于未手术患儿,仍需母乳喂养,注意控制奶量,少吃多餐。
饮食禁忌:
1、避免在涨奶时喂养。
2、避免喂养患儿过饱。
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