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先天性前尿道瓣膜疾病概述: 先天性前尿道瓣膜是一种先天性尿道发育畸形。前尿道瓣膜位于阴茎...
养生
疾病名称: 先天性前尿道瓣膜
疾病概述:
先天性前尿道瓣膜是一种先天性尿道发育畸形。前尿道瓣膜位于阴茎阴囊交界处尿道的腹侧,阻碍尿液排出,引起近端尿道扩张,患儿有排尿困难、尿滴沥、尿线细小、分段排尿、哭闹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肾、输尿管积水,膀胱输尿管返流等。本病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同时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尚无确切证据显示本病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尿道
常见症状: 排尿困难、尿滴沥、尿线细小、分段排尿、哭闹等
主要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静脉肾盂造影、肾核素扫描、尿动力学检查、尿道镜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生长发育迟缓、肾功能不全等情况,患儿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先天性前尿道瓣膜临床上罕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尚无明确的好发人群结论,本病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母亲怀孕期间接受放射线照射、服用部分药物等可能导致发病风险上升。
病因-总述:
先天性前尿道瓣膜是一种先天性尿道发育畸形。胚胎学病因不明确,可能是尿道板在胚胎期某个阶段融合不全,或者是尿道海绵体发育不全使局部尿道缺乏支持组织,尿道黏膜因而向外突出。前尿道瓣膜位于阴茎阴囊交界处尿道的腹侧,不阻碍导尿管的插入,但阻碍尿液的排出,引起近端尿道扩张。
症状-总述:
先天性前尿道瓣膜引起尿流梗阻,进而产生各种症状,患儿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滴沥、尿线细小、分段排尿、哭闹等。患儿还可能有膀胱剩余尿,有时可触及充满尿液的膀胱。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尿道憩室,憩室被尿液充满时,可于阴茎阴囊交界处出现膨隆肿物,尿后仍有滴沥,用手挤压肿物,仍有尿排出。
症状-并发症:
1、由于排尿困难,患儿常伴发上尿路扩张,甚至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2、由于尿路梗阻,常并发上行感染,发生急性肾盂肾炎,出现寒战、高热、血尿等症状。
3、本病可能会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导致患儿生长发育延滞。
就医-就诊科室:
可至儿科、肾内科就诊;需手术者可至泌尿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需要对生殖器部位进行检查,着宽松、易穿脱衣物,便于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孩子都有哪些异常表现?
2、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3、发现异常后有就医进行检查吗?
4、做过哪些检查?结果如何?
5、有进行过治疗吗?何种治疗?效果如何?
6、您/孩子的生长发育与同龄小孩比较有什么异常吗?
7、家族中有亲属是否也存在类似情况?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发生这些症状的原因是什么?
2、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现在需要什么检查?
4、有哪些治疗方法可以选择?要住院吗?
5、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
6、日常要注意什么?如何进行护理?
7、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原因不明的排尿困难、尿滴沥、尿线细小、分段排尿、哭闹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了解患者情况,然后通过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静脉肾盂造影、肾核素扫描、尿动力学检查、尿道镜检查等检查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可通过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情况,观察有无发育迟缓等情况,检查有无腹部包块存在,按压是否有疼痛感。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可通过尿常规检查判断有无尿道感染发生。
2、生化检查
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有无肾功能的异常,是否发生电解质紊乱等。
3、血常规
检查患者有无白细胞升高等情况,判断患者是否有感染发生。
检查-其他检查:
1、尿动力学检查
如尿流率检查、尿道压力图测定等,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排尿困难的情况。
2、尿道镜检查
医生将专业的检查设备放入尿道进行检查,设备中有观察镜,医生通过尿道镜检查可直接看到瓣膜,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检查-影像学检查:
1、静脉肾盂造影
由静脉注入经肾排泄的对比剂,在排泄过程中,对比剂达到一定的量,尿路在X线上得到显影。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有无梗阻发生、梗阻部位、尿道扩张等情况。
2、肾核素扫描
可了解双侧肾功能及梗阻表现。
3、其他
医生还可能通过超声、CT等检查了解患者有无其他脏器、组织损伤,判断患者病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异常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有无加重情况,询问患者有无其他的泌尿系统疾病等,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静脉肾盂造影、肾核素扫描、尿动力学检查、尿道镜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在诊断中可与神经性膀胱进行鉴别。神经性膀胱症状与本病相似,有尿失禁、尿潴留等表现,但神经性膀胱尿道造影尿道无扩张,无尿线变细,且神经性膀胱多伴有骶尾椎畸形,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尿路造影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根据患儿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通常可选择切开尿道瓣膜或是电灼瓣膜的方式,病情重的患儿也可先进行电解质紊乱和感染的对症治疗,做膀胱造瘘等,待一般情况好转再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对有水、电解质失衡的患儿,应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留置导尿管,通过导尿管引流尿液,缓解症状,待患儿症状稍有缓解后再进行尿道瓣膜的处理。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抗感染药物,控制或预防尿路感染,如青霉素、头孢他啶、红霉素、阿莫西林、氧氟沙星等,具体药物请以医嘱为准。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头孢他啶、红霉素、阿莫西林、氧氟沙星
治疗-手术治疗:
1、尿液分流术
一般情况较差的患儿,可先行膀胱造口,将尿液排出,待一般情况好转后再处理瓣膜。
2、瓣膜电灼
通过电灼的方式将尿道瓣膜去除,解除尿道梗阻,恢复正常排尿。
3、尿道成形术
通过手术切除瓣膜,使尿道恢复正常,保证正常排尿。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积极的治疗一般效果良好,患儿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等情况。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导致患者排尿困难,可导致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情况出现,还可能影响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疗效较好,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日常-总述:
良好的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同时促进疾病的恢复。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憋尿,避免感染,定期复诊,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遵医嘱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也不可乱用药(包括中药及保健品),因为很多药物具有肾毒性,会加重病情。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卫生安全,注意保暖,避免感染。
2、生活环境宜清静安逸、居室向阳、干燥避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此外,还应注意环境的安全,避免磕碰、外伤等,以免引起出血。
3、日常生活中加强皮肤护理,如汗多内衣易被渗湿,家属应及时帮助患者更换,保持衣裤和床单清洁、干燥,让患者保持舒适。
4、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自身抗病能力,促进疾病的恢复。
5、避免憋尿,注意尿路卫生。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遵医嘱复诊,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一般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蛋类、奶制品、肉类、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可适当进食含有纤维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饮食禁忌:
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油腻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