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贲门失弛缓症疾病概述: 小儿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不明原因的食管平滑肌运动延迟性疾病,以...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贲门失弛缓症
疾病概述:
小儿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不明原因的食管平滑肌运动延迟性疾病,以患儿进食时食管体部平滑肌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区压力升高而不能完全松弛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反刍(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呕吐、胸痛、胃灼热感等。若病情迁延,可造成患儿营养不良或生长发育迟缓等。目前主要通过用药和手术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小儿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
发病部位: 食管
常见症状: 吞咽困难、食物反刍、呕吐、胸痛、胃灼热感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血常规、X线钡餐造影、放射性核素食管排空时间测定、食管动力学检测、食管镜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患儿可由于缺乏吞咽困难的准确主诉而被误诊,需注意。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小儿贲门失弛缓症较为少见。有报道称,贲门失弛缓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约0.11/10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的相关因素包括神经元细胞退行性变、感染、遗传、精神心理和自身免疫等。有人认为病毒感染、毒素、营养缺乏及局部炎症可能是本病的病因,但在迷走神经和壁内神经丛的电镜检查中未能发现病毒颗粒,不支持病毒感染学说。某些患儿有家族病史,提示发病与基因有关。临床研究发现,精神顾虑可使患儿症状加重,考虑是由于精神刺激引起皮层神经功能障碍,导致中枢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发病。近年研究发现本症有自身免疫因素。
症状-总述:
小儿贲门失弛缓症的主要表现有吞咽困难、食物反刍(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呕吐,以及液体溢入气管引起咳嗽、肺部感染或继发支气管扩张、体重不增长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呕吐
婴幼儿期发病者主要表现为呕吐和喂养困难。呕吐物常为未凝固的奶,呕吐常被错误地认为是胃食管反流。
2、吞咽困难
是儿童期患儿最常见及最早出现的症状。早期症状不十分明显,仅表现为进食慢,症状时轻时重或间断发生,可因情绪变化、食物刺激而突然加重。患儿进食后常有堵塞感,并因吞咽困难而减少进食。
3、反流和呼吸道吸入
70%患儿存在。患病早期因食管未扩张,食管括约肌尚能通过食物,食管内潴留物不多,反流较少。随病情进展潴留物增多而发生反流,但婴幼儿早期即可有反流。反流物吸入呼吸道可导致呼吸道感染或哮喘发作,小婴儿可发生窒息。
4、胸痛和(或)胃灼热感
见于30%~50%左右患儿。年长儿可陈述胸痛和(或)胃灼热感。疼痛位于胸骨后、剑突下或胸骨下端,可放射到肩、颈、心前区,疼痛为针刺样或烧灼样、隐痛或挤压样痛。大多发生在进食时,也可自发性疼痛。
症状-并发症:
由于呕吐、咽下困难、喂养困难及不愿进食导致摄入不足,可造成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等。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患儿可至儿科、消化内科就诊;需手术者联合普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请提前预约挂号,携带好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等。
2、就诊前尽量保持空腹,避免过饱状态或饮用过多水。
3、请携带相关的就诊病历、检查报告等。
4、若近期有服用药物,请携带药盒或准备药名。
5、请记录好所要询问的问题及相关症状。
6、安排了解患儿一般情况的家属协同就诊。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都有哪些异常表现?
2、这种情况多久了?以前有过这种情况吗?
3、有没有在某些情况下,比如过快进食、吃冷的或硬的食物后发作?
4、孩子出生时情况怎样?确诊过什么疾病吗?
5、以前是否就医?做过什么检查吗?用过什么药物吗?有缓解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可以明确诊断吗?
2、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3、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做哪些检查?
5、需要住院治疗吗?
6、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需要长期吃吗?医保能报销吗?
7、需要手术治疗吗?
8、这个病能治好吗?会复发吗?
9、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10、平时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查体,以初步了解情况,之后通常会建议患儿进行血常规、X线钡餐造影、放射性核素食管排空时间测定、食管动力学检测、食管镜检查等来帮助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面容表情等,以初步评估患儿的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常规,以了解患儿是否存在贫血或感染。有吸入性肺炎时可有感染血象,白细胞计数增高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检查-其他检查:
1、食管镜检查
医生会将一根末端带有摄像头的细管插入患儿的口中,并将其下移至食管和胃,以观察食管和胃的内表面情况。医生也可能会从食管和胃的内表面采集小块组织样本,并在显微镜下对其进行观察。
2、食管动力学检测
医生会将一根细管插入患儿的口或鼻中,并将其下移至食管,以检测所在部位的压力。该检测可明确地告诉医生患者是否有食管失弛缓症。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钡餐造影
医生将给予患儿一种叫做“钡”的饮料,随着钡沿食管下移,医生会拍摄X线片,可见食管扩张、食管蠕动减弱、食管末端狭窄呈鸟嘴状、狭窄部黏膜光滑。
2、放射性核素食管排空时间测定
应用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食管通过时间。常被用于判断食管肌切开术及扩张术后的疗效,检查食管通过改善程度及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情况。患儿的食管中段和下段通过时间延长及通过百分率下降。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一般根据患儿出现吞咽困难、食物反刍、呕吐等临床表现,结合相关病史及辅助检查来诊断。X线钡餐造影、放射性核素食管排空时间测定、食管动力学检测、食管镜检查等,对本病的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诊断-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部分儿童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进行鉴别,包括胃食管反流病、弥漫性食管痉挛和胡桃夹食管等。临床表现可类似贲门失弛缓症,但放射学检查、食管压力测定和内镜检查有所不同,不难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改善食管括约肌松弛功能,从而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纠正营养状态和防治并发症。对于早期、暂时不需要手术的患儿,可以选择对于食管括约肌具有松弛作用的药物,以改善食管排空,缓解症状。药物无效者,则需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应保持乐观、稳定情绪,避免刺激,如有精神、心理障碍,应给予心理治疗及必要的镇静剂。
2、避免进食冷饮,尽量食用无刺激性的易被排空的软食,并注意饮食成分和进食速度。
3、应注意睡眠时的体位,保持头高脚低,以减少食物反流以及反流物误吸而引起的窒息,尤其是婴幼儿。
4、对于呕吐重、喂养困难的患儿,应给予足够的热卡和液体,预防及治疗营养不良。
治疗-药物治疗:
1、硝酸盐类
含服硝酸盐类药物能使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降,可能与NO释放有关。主要药物有硝酸甘油和二硝酸异山梨醇等,可能起部分缓解症状的作用。用药过程中应监测血压变化,长期应用会出现耐受性,1年后疗效下降明显。
2、钙通道阻滞剂
此类药物阻滞钙离子内流而松弛食管括约肌,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硫氮酮及维拉帕米。与第一类药合用,较单一药物疗效好。
3、抗焦虑药
有镇静、抗焦虑中枢及肌肉松弛作用。
4、平滑肌松弛剂
解除平滑肌痉挛,促进食管排空。可用丁溴酸东莨菪碱等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硝酸甘油、二硝酸异山梨醇、硝苯地平、硫氮酮、维拉帕米、丁溴酸东莨菪碱
治疗-手术治疗:
1、内镜下食管扩张术
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患儿可以考虑本疗法。通过探条或气囊强有力扩张食管括约肌区域,造成局部环形肌部分断裂,起到类似手术作用,改善食管括约肌松弛障碍。可用常规探条扩张器或气囊扩张。尽管住院天数、费用和并发症低于开胸肌切开术,但是远期效果尚不及后者,且年龄较小的患儿气囊扩张疗效不肯定,有学者主张尽早手术。
2、外科肌切开术
在POEM出现之前,是疗效最高、维持时间最长的治疗方法。对于多次内科治疗无效、食管迁曲或扩张、扩张器不能通过以及不能耐受扩张术者,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以防止营养不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目前多采用的是改良Heller术。
3、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
通过经口内镜,在食管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建立一条隧道,达到隧道的长度一般从食管中段的切口延伸至胃食管连接部远端,并通过该隧道,在胃镜直视下切开食管下段及责门周围的环行肌肉(LES部位),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之后再用止血金属夹闭合黏膜表层裂口。该术式属于内镜下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新兴技术,在儿童中疗效及安全性尚待明确。
治疗-其他治疗:
括约肌局部注射肉毒素,对抗乙酰胆碱对食管括约肌的兴奋收缩作用,改善食管括约肌松弛功能而缓解症状。但本疗法在儿童应用经验有限,不主张作为一线治疗方法推广。目前仅适用于一般情况差、药物无效又不适合内镜下气囊扩张术和外科手术的患儿。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小儿贲门失弛缓症的预后主要与是否及时接受治疗有关,通常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由于呕吐、咽下困难、喂养困难及不愿进食导致摄入不足,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及发育。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日常-总述:
家属应多给予患者关心与陪伴,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患者用药时应按时按量,谨遵医嘱,日常应注意休息,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出院一段时间后,应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可能会因为长时间的吞咽困难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此时家属尽量多鼓励、安慰患者,给予足够的关心,帮助患者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衣带宽松可以减少衣服和饰品造成的腹压增高。
2、餐后保持直立,睡眠时将床头抬高10~15cm,利用重力作用改善平卧位食管的排空功能。
3、避免吸入二手烟。
4、避免过度劳累,饭后散步有助于促进胃的排空。
日常-病情监测:
家长应关注患儿的生长,若出现体重下降、身高不长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出现营养不良。
日常-复诊须知:
谨遵医嘱复诊,复诊时携带病历及相关资料。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婴幼儿时期
婴幼儿主要通过乳制品、辅食等来保证营养的摄入,通常建议母乳喂养。
(1)乳母宜多食富含糖、蛋白、脂肪和维生素的食物。蛋白类的食物宜选吃新鲜的鱿鱼、青鱼、生鱼、鸡蛋瘦肉、家禽、动物内脏(如肝脏)等;维生素类食物如菠菜、黄豆、西红柿、苹果、柑橙、梨子等。同时,还要多喝汤水,如鱼汤、猪骨汤等等,以补充乳汁的分泌量。
(2)为了保证患者的营养充足,6个月后可逐渐添加辅食。添加辅食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从稀到稠,避免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皮肤过敏等身体不适,可选择浓米汤、糊类食物、蔬菜泥、苹果泥、豆腐、蛋黄等食品。
2、可自主进食的患者
(1)建议给予低脂、低盐、低热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2)注意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包括钾、镁等),如香蕉、橙、橘子、枣、山楂、苋菜、玉米须、干蘑菇、马齿苋等。
(3)适量摄取蛋白质。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冷或过热的食物。
2、不要暴饮暴食。
3、不可食用变质、过期或未煮熟的食物。
饮食-其他注意:
1、睡前避免进食。
2、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通过正常的吞咽动作改善食管清除功能。
3、喂奶后应拍嗝后轻轻放下,可侧卧位以防止胃食道反流、呕吐等引起窒息。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