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疾病概述: 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包括多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比如单纯疱...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
疾病概述:
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包括多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比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以及手-足-口病等。不同类型的疾病表现也不相同,较常见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口腔水疱、发热等症状,具体特征有差异。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部分疾病有自限性,症状可自行缓解。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口腔水疱、发热等
主要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柯萨基A16型病毒、肠道病毒71型等病毒感染
检查项目: 血常规、病毒分离培养、免疫学检查、水疱组织涂片、电镜检查、病理检查、脑电图
重要提醒: 部分疾病具有传染性,患者应及时就医,尽可能避免传染给他人。
临床分类:
1、单纯疱疹
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口腔黏膜及口周皮肤的以疱疹为主要症状的感染性疾病。单纯疱疹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人,侵入人体可引起全身性损害及多种皮肤黏膜疾病。口腔、皮肤、眼、会阴、中枢神经等都是该病毒易于侵犯的部位。有自限性,但也可复发。
2、带状疱疹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致的病毒感染性疾病。特点是沿神经走向发生的疱疹,呈单侧性分布,疼痛剧烈。疱疹单独或成簇地排列并呈带状,故而得名。本病痊愈后很少复发,小儿感染VZV(初发感染)临床表现为水痘。
3、手-足-口病
是由柯萨基A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流行性皮肤黏膜病。为侵犯手、足、口部的疱疹性疾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疾病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均为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可通过飞沫、唾液及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食具和衣物间接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确切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不同的病毒感染可能好发人群也不相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可能发病风险较高。
病因-总述:
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常见的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柯萨基A16型病毒、肠道病毒71型等。常见的传播方式有飞沫、唾液及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食具和衣物间接传染。
病因-基本病因:
1、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是该病的致病病毒,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唾液、疱疹液接触而感染,胎儿也可经产道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血液学遗传上分为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主要引起口腔、口周的皮肤和黏膜及面部、腰部以上皮肤和脑部的感染;Ⅱ型主要引起腰以下皮肤和生殖器感染。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90%以上为Ⅰ型,也有少数为Ⅱ型。
2、带状疱疹
本病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DNA病毒,与HSV同属疱疹病毒。一般认为第一次接触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全身原发性感染-水痘。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或皮肤接触而进入人体,可经皮肤黏膜进入血管,或侵犯神经末梢,以后潜伏于脊髓神经的后结节或脑神经髓外节、三叉神经节,病毒被激活则引起带状疱疹。
3、手-足-口病
本病主要是由柯萨基A16型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感染,亦可由柯萨基A5、A10、B5、B2等所致。本病传染性很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飞沫经空气由呼吸道直接传播,亦可由消化道间接传播。
症状-总述:
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患者的表现与疾病类型有关,单纯疱疹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出现口腔水疱等;带状疱疹患者口内出现沿神经分布的疱疹;手-足-口病患者口腔出现疼痛性小水疱。
症状-典型症状:
1、单纯疱疹
(1)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口腔出现病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如唇、颊、舌以及角化良好的硬腭、牙龈和舌背。开始时口腔黏膜发红、充血水肿,并出现针头大小、壁薄透明的小水疱,散在或成簇发生于红斑基础上,约1~2mm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疱易破溃,留有表浅溃疡并可相互重叠融合成较大溃疡,覆盖黄白色假膜,周围充血发红。发病期间唾液显著增加,口臭不明显,有剧烈自发性疼痛。
(2)唇疱疹:多在唇红部和邻近皮肤发生,也见于颊、鼻翼、颏部。局部发红略高起,以发疱开始,常为多个成簇小疱,单个疱少见。病损经常复发,并多在原发的位置发生。局部感觉灼热疼痛、肿胀发痒,继之红斑发疱,呈粟粒样大,疱液透明稍黄,水疱逐渐高起扩大,相互融合,疱液变为混浊,后破裂或干涸结黄痂。
(3)口内疱疹:好发于表面角化并与下方骨膜紧密固定的黏膜上,如硬腭、牙龈及牙槽嵴黏膜。表现似唇疱疹,为成簇的小水疱或小溃疡位于牙龈或硬腭。
2、带状疱疹
典型表现为带状分布的成簇疼痛性水疱。口内可发生于腭、舌、颊、龈等部位。可侵犯1支或2支以上,但多为单侧且不超过中线。
3、手-足-口病
口腔颊、龈、硬腭、舌部、唇和咽部黏膜出现疼痛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水疱可相互融合,疱很快破裂,形成灰白色糜烂或表浅溃疡。因疼痛影响进食、吮乳,并有流涎。
症状-并发症:
1、可损害牙龈和硬腭。
2、部分患者病情重,全身症状重,可发生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症状-伴随症状:
患者可有发热、头痛、咳嗽、瘤体、食欲不振等症状。
就医-就诊科室:
可至口腔科、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孩子进行体格检查,可穿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的?
2、自发病以来孩子有发热吗?发热时最高温度是多少?孩子当时意识清醒吗?
3、孩子近期有没有精神不佳、烦躁等情况?
4、孩子有喝过生水,吃过生冷食物吗?
5、孩子日常玩伴中有相似症状吗?
6、孩子的免疫接种情况规范吗?
7、孩子近期有使用过什么药物治疗吗?效果如何呢?
8、孩子既往用药过程中有什么过敏的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得这个病?什么原因引起的?
2、病情严重吗?会有生命危险吗?
3、需要采取什么检查?检查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吗?
4、需要采取什么治疗?能否治愈?
5、药物治疗有效吗?有哪些注意事项?
6、会有什么后遗症吗?
7、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口腔水疱、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基本的病情,初步做出诊断,然后通过血常规、病毒分离培养、免疫学检查、水疱组织涂片、电镜检查、病理检查、脑电图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检查患者的一般情况,测量体温、血压等,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然后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观察患者皮损的位置、特点、数量等,检查有无局部的按压疼痛,还会检查有无其他位置的异常,了解患者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血常规检查患者有无白细胞计数升高的情况,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有细菌感染发生,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2、病毒分离培养
疱液接种易感组织或新生小鼠,在所造成的病损细胞或组织中可分离到病毒,有利于确定患者感染的病原体,但有失败的风险,医生会酌情选择。
3、免疫学检查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和试验等方法,对患者可能感染的病毒进行免疫学检查,有助于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4、水疱组织涂片
观察有无病毒感染的特异性征象。
5、电镜检查
在受损细胞或疱液中可查找病毒颗粒。
6、其他
原位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也可用于病毒的监测,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相关检查。
检查-病理检查:
必要时医生会取小部分病损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病毒感染的特殊表现,用来明确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还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脑电图能将脑多数神经细胞活动电位或突触电位的电生理现象进行总和,医生可根据脑电图的异常改变了解患者可能存在的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加重、缓解情况,并了解患者身边是否有类似症状的患者,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病毒分离培养、免疫学检查、水疱组织涂片、电镜检查、病理检查、脑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抗病毒对因治疗、全身支持疗法、对症处理和防止继发感染。主要目的是缩短疗程、减轻痛苦、促进愈合。可通过口服、局部用药进行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充分休息,给予高能量、易消化、富于营养的流食或软食,多饮水,可适当补充维生素。
2、损害重、疼痛显著影响进食者,酌情给予静脉点滴葡萄糖溶液及维生素。
3、注意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具体请以医嘱为准。
1、抗病毒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选择针对性药物,比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更昔洛韦、重组人干扰素α、膦甲酸钠等。
2、非甾体抗炎药
有抗炎、镇痛等作用,可用于缓解患者症状,可选择布洛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3、神经营养类药物
对缓解神经炎症和神经痛有一定帮助,常用甲钴胺、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
4、局部用药
(1)可用1%~2%普鲁卡因溶液含漱,或0.5%~1%达克罗宁、2%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涂擦,有减轻疼痛的作用。
(2)0.1%~0.2%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复方硼酸溶液漱口,有消毒杀菌作用。
(3)3%阿昔洛韦软膏或酞丁安软膏,用于治疗唇疱疹。
治疗-相关药品: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更昔洛韦、重组人干扰素α、膦甲酸钠、布洛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甲钴胺、维生素B1、维生素B12、普鲁卡因、达克罗宁、利多卡因、氯己定、硼酸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部分疾病具有自限性。经过治疗后通常患者预后较好,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引起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疼痛,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患者还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影响正常生活。
预后-自愈性:
即使不经过治疗,部分患者也可自行康复。
预后-治愈性:
经过治疗,通常患者可以得到治愈。
日常-总述:
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患儿发病期需进行隔离治疗,日常生活中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此外,注意休息、合理饮食、遵照医嘱用药等均有助于促进疾病康复。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儿入院之后需要进行各种检查,容易导致患儿出现恐惧感,而且在医院这种陌生的环境里,患儿缺乏安全感。
2、护理措施
家属需要多陪伴患儿,轻声细语与患儿交流,安抚患儿情绪,使其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停药和更改剂量。
2、用药过程中家属要观察患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出现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尤其是对于已经出现惊厥的患儿,应避免声音过大以防刺激惊厥发作。
2、患儿应多卧床休息,保持平静的情绪,避免哭闹,减少能量消耗。
3、做好口腔护理,可在饭前饭后使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同时注意避免摄入过烫的水或食物,减轻对口腔的刺激。
4、发热患儿可穿着棉质宽松的衣服,出汗后可用温水擦拭身体,及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5、及时给患儿修剪指甲,或者包裹双手,避免患儿自己抓破口角。
6、患儿穿过的衣服单独清洗和消毒,放在太阳下暴晒。
7、患儿使用的餐具、洗漱用品定期进行消毒,
8、定期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饮食调理:
患儿饮食应多样、清淡、易消化,宜食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同时需要多饮水,保持口腔黏膜湿润,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以防刺激口腔黏膜引起疼痛不适。
饮食建议:
1、患儿可食用粥类、面条、米糊等,容易消化。
2、可制作患儿喜欢的、可口的食物,提高患儿食欲。
3、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青菜、胡萝卜、橙子、猕猴桃、苹果等,可补充维生素,也可提高患儿免疫力。
4、鸡蛋、牛奶、瘦肉、鱼肉等食物中含有优质蛋白,适当使用此类食物可补充身体所需蛋白质。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2、避免摄入生冷的食物,如生鱼片。
3、避免食用含盐量过高的食物,如腊肉、咸鱼、罐头等。
预防措施:
维持良好的个人和家庭卫生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1、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3、给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4、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5、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孩子加减衣物,注意保暖。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