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部分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疾病别名: 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疾病概述: 小儿部分性肺静脉异位...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部分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疾病别名: 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疾病概述:
小儿部分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又称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指4支肺静脉中,有1至3支肺静脉未能与左心房正常连接,直接或间接的经静脉性连接回流至右心房的先天性心脏病。较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常见,多数合并房间隔缺损(ASD)。患儿可出现活动后气促、疲劳、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暂无确切参考资料表明本病与遗传的关系
就诊科室: 小儿科、心脏外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心悸、活动后气促、疲劳、反复呼吸道感染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超声、CT、心电图
重要提醒: 小儿部分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应酌情早期手术治疗,避免加重心脏功能损害。
临床分类:
根据肺静脉异位连接的部位不同分类:
1、右肺静脉连接至上腔静脉(静脉窦综合征)
右肺静脉连接至上腔静脉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绝大多数患儿合并有上腔型ASD。上腔静脉常较正常扩张,单独右上肺静脉连接至上腔静脉者最多见。
2、右肺静脉连接至右心房
右肺静脉连接至右心房,它可以分2支或3支或仅通过右上肺静脉连接与右心房相连,可合并ASD。
3、右肺静脉连接至下腔静脉
右肺静脉或右中、下肺静脉流向下方连接至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且经常至膈下,有时进入肝静脉。
4、右肺静脉连接至奇静脉或冠状窦
极少的患儿右肺静脉回流至奇静脉或冠状窦,可伴有或无ASD。
5、左肺静脉连接异常
左上肺静脉或全部左肺静脉通过垂直静脉连接至左头臂静脉,可合并ASD,左肺静脉连接至右上腔静脉、冠状窦、右心房者罕见。
6、双侧肺静脉异位连接
双侧肺静脉异位连接罕见。左上肺静脉通过垂直静脉连接至左上腔静脉,右上肺静脉连接至右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小儿部分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心血管畸形。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参考资料。
病因-总述:
小儿部分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当一条或多条但不是全部的肺静脉直接返回右心房,或通过从肺静脉到全身静脉的各种静脉连接间接返回到右心房时,可发生PAPVC。目前认为产前致畸因素(药物、感染)并不是该畸形的诱发因子,本病与遗传的关系也尚未可知。
症状-总述:
小儿部分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临床表现与从左向右分流的程度,以及其他相关的心脏和肺部缺陷的存在有关。本病常与房间隔缺损并存导致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量大,患儿可出现心悸、活动后气促、疲劳、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1、肺动脉高压
患儿可出现疲劳、晕厥、声音嘶哑等症状。
2、心力衰竭
左心衰导致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倦怠乏力、运动耐量下降等;右心衰时会引起全身特别是下肢和腹部水肿等。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前往小儿科就诊。
3、需要手术者,可前往心脏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着宽松易于穿脱的衣物,方便医生进行体格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患儿平时有没有咳嗽、气急、喘息?有无活动后加重?
2、患儿咳嗽、气急、喘息时有无皮肤青紫?之前有无类似发作史?
3、患儿有无喂养困难、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落后?
4、患儿之前有无生过病?有无手术史?用过什么药?有无药物过敏史?
5、患儿家族中有无心脏疾病及其他遗传性疾病?
6、患儿母亲孕期有无疾病史?患儿母亲孕期有无用药史?患儿母亲孕期有无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个病能治好吗?需要手术治疗吗?
2、孩子多大的时候才能手术?术后有无复发的可能?
3、这个病会遗传吗?影响日常生活吗?
4、孩子是否需要复查?多久复查?复查什么项目?
5、平时需要口服药物吗?平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心悸、活动后气促、疲劳、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X线、超声、CT、心电图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会对患者的心脏进行叩诊和听诊检查,了解心脏的形态、大小有无变化,通过心脏听诊闻及的心率、心律、心音、杂音等,初步了解心脏病变情况。患儿多无发绀,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合并ASD者第二音固定分裂,大量左向右产生肺动脉高压时第二心音增强或亢进。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可将心脏的电活动显示为纸上的描记曲线,有助于了解心脏病变情况及诊断心律失常。心电图的右心导联提示容量性右室肥厚;在不合并有心脏畸形的患儿中,心电图可表现为正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如果见右上肺静脉影抬高,应注意静脉窦综合征的诊断。
2、超声
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因无创伤、诊断阳性率高,目前是诊断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黄金方法。可明确显示异常回流的肺静脉数量及回流部位。
3、CT
完全显示肺静脉回流较为困难时,需结合心脏增强CT和三维重建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心悸、活动后气促、疲劳、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心脏听诊可闻及胸骨左缘第2~3肋间柔和喷射性收缩期杂音,有或无肺动脉瓣第二音固定分裂。并结合X线、超声、CT、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须与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肺动脉狭窄
于左第二肋间杂音较响,传导较广,常伴有收缩期震颤,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X线检查肺血减少,肺野清晰。右心导管检查右心室与肺动脉间有收缩期压力阶差而无分流。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肺动脉瓣口狭窄程度,较易与PAPVC鉴别。
2、室间隔缺损
杂音最响处位置较低,常在胸骨左缘3~4肋间,呈全收缩期杂音,常伴震颤。X线检查显示左心室大而右心室不大。右心导管检查显示心室水平有分流。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部分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无手术适应证的无症状患者,一般不需给予特殊的药物治疗。合并房间隔缺损者均应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出现的肺部感染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儿,术前应积极治疗肺部感染和控制心力衰竭。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参考资料显示本病的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
大分流者症状突出,特别是有肺动脉高压应于2岁前手术,症状不明显可延迟至5~6岁手术。
2、手术方式
手术修补原则为补片修补ASD,并将异位连接的肺静脉开口隔入左心房侧。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小儿部分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预后与有无合并畸形、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规范等多种因素有关,若诊治不及时,患儿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并发症。
预后-危害性:
若诊治不及时,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多种并发症,影响心脏功能。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延长寿命。
日常-总述:
患者日常应注意呼吸频率、心率有无增高,注意有无呼吸急促、咳嗽、发绀等临床表现,并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合理饮食及充足休息。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疾病带来的不适而哭闹,患者家属内心担忧。应多学习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疾病,相信医生,树立积极治疗的决心,积极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患儿应积极预防感染,避免去空气不流通、人群聚集的地方。
2、患儿应保证充足睡眠,依据心功能状况,患儿家属合理安排患儿休息时间,避免劳累。
3、患儿应适度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避免剧烈运动。
日常-复诊须知:
应遵医嘱定期复诊,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日常-术后护理:
1、根据病情选择适当体位,高枕位、半卧位或坐位。
2、手术治疗后,应保证充足休息,饮食营养均衡,避免剧烈活动,遵照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并按时切口换药及缝线拆除。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儿家属需要每4小时为患儿测体温、呼吸频率、脉搏、血压一次,并注意患儿的面色、神志、体位、脉搏强弱及节律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
日常-特殊护理:
1、患儿静脉输液时,家属应注意静脉输液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肺水肿。
2、患儿家属应记录患儿的24小时尿量,当尿量小于500ml时,应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患儿应健康、均衡饮食,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少食多餐,每次进餐不宜过饱。科学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与身体健康状况。
饮食建议:
1、孕母可进食叶酸含量高的食物。
2、应给予患儿低盐、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
饮食禁忌:
1、进食不宜过饱。
2、进食不宜过快,避免呛咳。
预防措施:
本病无明确的预防措施,加强孕妇的保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1、在妊娠早期,孕妇应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病毒性疾病。
2、孕妇应避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接触,如放射线、有机化学物质等。
3、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会影响胎儿的药物,如抗癌药、抗癫痫药等。
4、孕妇需适当补充叶酸,避免叶酸缺乏。
5、有家族史的患者,备孕前应做好产前咨询。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