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窦性心动过缓疾病英文名称: sinus bradycardia in childre...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窦性心动过缓
疾病英文名称: sinus bradycardia in children
疾病别名: 小儿窦缓
疾病概述:
小儿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 in children)简称小儿窦缓,是指小儿心脏窦房结发出的激动的频率低于正常低限。新生儿低于90次/分,婴儿低于80次/分,年长儿低于60次/分时具有意义。其可见于健康小儿,也可见于某些病理性改变。患儿多无明显症状,部分可出现乏力、胸闷、气短、头昏等,提示心率明显缓慢。其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目前尚未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本病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小儿科、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多无明显症状
主要病因: 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
检查项目: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心电事件记录仪、运动试验、阿托品试验、倾斜试验、睡眠监测、心脏电生理检查
重要提醒: 持久性心动过缓可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早期症状,应密切观察。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小儿窦性心动过缓较为常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小儿窦性心动过缓常是由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或窦房结受损害引起。可以是生理性原因,也可由某些病理性因素所导致。
病因-基本病因:
1、生理性原因
(1)可见于健康小儿、运动员及睡眠时。
(2)一些手法,如压迫眼球、按压颈动脉窦、诱导呕吐等可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也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2、病理性原因
(1)心脏疾患:如窦房结病变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亦常发生窦性心动过缓。
(2)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症、尿毒症、酸中毒等。
(3)代谢异常:如低温、脑垂体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梗阻性黄疸等。
(4)药物因素:应用拟胆碱药物、胺碘酮、非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β 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5)某些传染病:如伤寒、白喉等。
(6)迷走神经中枢兴奋性增高:如脑膜炎、脑出血、脑肿瘤等引起颅内压升高、黄疸、神经官能症、血管抑制性虚脱及精神分裂症等。
(7)睡眠期间反复呼吸中断: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
(8)其他:如胃扩张、肠梗阻、泌尿结石、胆结石等疾患。
症状-总述:
正常小儿发生窦性心动过缓一般无特殊自觉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就诊做心电图或24h心电图时发现。而对于病理性原因致窦性心动过缓,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窦缓的严重程度及基础心脏状态。心率明显缓慢时,可出现精神差、倦怠,年长儿可诉胸闷、气短、头昏等。
症状-并发症:
显著心率减慢时,常可出现交界性逸搏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甚至晕厥、抽搐,常伴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等。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首诊科室为心血管内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听诊器听诊和心电图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具体都有哪些不适表现?
2、这些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持续性的,还是间断发生的?
3、哪些情况下症状会加重?哪些情况下会减轻?
4、以前有过类似情况吗?什么原因造成的?经何种处理恢复的?
5、既往是否有心脏疾病的相关诊断?心脏做过什么检查或治疗吗?
6、既往心电图还出现过其他异常情况吗?
7、平时主要做什么?活动量大吗?
8、亲属中是否曾有人患心脏病或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9、近期是否还得过其他疾病?是否受过伤?吃过什么药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病情严重吗?有没有生命危险?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需要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
5、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孩子还有其他疾病,会和治疗冲突吗?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需要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初步判断病情。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医生还可能建议患儿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配戴心电事件记录仪,进行运动试验、阿托品试验、倾斜试验、睡眠监测以及心脏电生理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使用听诊器来初步检查患儿心率。听诊时患儿心率慢,常伴心律不齐,心音可正常。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通过对患儿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了解患儿是否存在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电解质紊乱等,以明确病因。
检查-其他检查:
1、常规心电图
可以检查控制心脏节律的电脉冲信号。窦性心动过缓患儿的心电图表现为QR间期延长,Q-T间期正常。在心率缓慢时常有逸搏发生。
2、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
由于心动过缓往往是阵发性的、做一次心电图不一定能“捕捉”到。医生可能会让患儿佩戴一种记录心律的仪器,通常连续佩戴24小时,以记录日常活动时的心律状况。
3、心电事件记录仪
是一种记录发作时心电图的穿戴设备。当患儿感到症状发作时可按下仪器按钮,就可以记录当时的心电图。
4、运动试验
适用于4~5岁以上儿童,可采用踏车和活动平板运动,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的心率和节律。运动后心率增加不超过运动前心率的30%,或最高心率不到180次/分,或出现异位心律为阳性。
5、阿托品试验
静脉注射阿托品,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1、3、5、7、10、15、20分钟记录心电图,以帮助了解是否是因为窦房结本身功能异常引起的心动过缓。
6、倾斜试验
医生可以了解体位的变化是否会引起明显心动过缓而导致晕厥。
7、睡眠监测
医生可以检查患儿是否因为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缺氧而导致心动过慢。
8、心脏电生理检查
医生会将头端带有电极的细长、柔软导管,从血管插入患儿心脏的不同部位,探测电脉冲信号系统是否正常。通常用于已有症状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无法明确诊断的患儿。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一般根据静息状态下<1岁幼儿心率<100次/分;1~6岁幼儿<80次/分;>6岁幼儿<60次/分,且心电图符合心动过缓的特点,来做出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此外,医生还会了解患儿的相关病史,以明确病因,指导治疗。
治疗-治疗原则:
生理因素引起的小儿窦性心动过缓多不需要特殊治疗。而病理性因素引起者,应及时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可适当使用能够提高心率的药物,以辅助原发病治疗。对于严重而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必要时可考虑心脏起搏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如因心率过慢,出现心排血量不足症状,可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进行治疗。但长期应用往往效果不确定,易发生严重副作用。
治疗-相关药品:
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治疗-手术治疗:
如为窦房结本身病变,特别是反复发生晕厥、心源性休克,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应尽量选择生理性起搏器,即双腔起搏器。
1、手术方法
医生通过患儿头静脉(前臂和上臂的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分别将两根电极导线插入右心房和右心室内,然后埋入起搏器到左胸壁皮下。它能按照正常的顺序依次起搏心房和心室,起到刺激心脏跳动的作用,从而帮助纠正心率缓慢。
2、术后注意
植入起搏器以后,要注意不要靠近强磁场,比如变电站、核磁共振检查等,以免干扰起搏器工作,造成危险。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通常与心率的快慢、原发疾病等有关。生理性心动过缓常见于健康小儿,属于正常变异,无需治疗。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一般在原发病得到控制后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当心率明显缓慢时,患儿可出现乏力、胸闷、气短、头昏等不适。还常可出现交界性逸搏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甚至发生晕厥、抽搐、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
预后-治愈性:
本病患儿若能明确病因,经过及时治疗后,通常可获得良好预后。
日常-总述:
小儿窦性心动过缓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注意休息,适当运动,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避免用力排便,做好监测。
日常-生活管理:
1、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不要熬夜,尽量获得良好的睡眠质量。
2、可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具体运动量可咨询医生。
3、避免排便时过度屏气,以免兴奋迷走神经而加重心动过缓,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
4、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尽量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预防感冒。
日常-病情监测:
家长应帮助患者做好病情监测,特别是无需治疗的窦性心动过缓者应注意监测心率。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如出现昏厥、黑朦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饮食调理: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多吃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日常服用大枣粥、莲子粥等。
2、建议低脂肪,低盐,低糖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过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2、避免饱餐。
预防措施:
小儿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一般无特别有效的预防措施,而病理性心动过缓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本病发病风险。
1、定期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
2、健康饮食,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3、及时纠正电解自紊乱,积极治疗脑垂体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
4、定期进行体检并向医生报告体征或症状。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