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疾病别名: 小儿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疾病概述: 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疾病别名: 小儿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疾病概述:
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又称小儿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少见的独特的房性心律失常。多发生于胎儿期、新生儿期,少部分在婴儿期被发现。通常心脏结构正常,呈持续发作,药物复律困难,多需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心室率,1岁左右可自行缓解,通常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小儿科、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心率快、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冷、休克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X线、超声
重要提醒: 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患儿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发生于胎儿期、新生儿期。
病因-总述:
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其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不正常或病毒感染有关。也有学者认为新生儿期心脏传导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其组织学和病理生理学改变易导致心律失常。此外,病毒性心肌炎、呼吸窘迫综合征、低钙等也可诱发本病,可能与心房内异位起搏点移位或心房内传导阻滞有关。
症状-总述:
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发病年龄小,多见于胎儿期、新生儿期,少部分在婴儿期被发现。心脏正常的患儿常无任何症状,可有心率快、节律不齐,常持续数月至数年,随年龄增长可能自行缓解;部分患儿因心室率快,临床可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冷,甚至休克等。
症状-并发症:
因持久心动过速可导致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
就医-就诊科室:
首诊科室为心血管内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胸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解开暴露胸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回忆记录相关症状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发作场景 、缓解方式。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异常表现)?
2、出现这些情况多久了?
3、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什么原因会导致症状的发作、加重或减轻?
4、孩子是否进行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是否有心脏方面的疾病?
5、是否接受过治疗?治疗过程大概是怎样的?治疗效果如何?
6、亲属中是否有人存在心脏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什么原因可能导致这些症状?
3、现在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4、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您比较推荐哪种呢?
5、手术治疗有什么风险呢?手术的效果如何?
6、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孩子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吗?
8、治愈后会不会影响之后的生活呢?
9、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10、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一次呢?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心率快、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冷、休克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常规、血生化、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X线、超声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会对患儿的心脏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心脏的形态、大小有无变化,通过心脏听诊闻及的心率、心律、心音、杂音等,初步了解心脏病变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观察血细胞计数,能够明确患儿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有助于了解患儿的整体情况。
2、血生化
可以了解患儿有无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损伤等。重症患儿可发现低氧血症、酸中毒、低钙血症等。
3、心肌损伤标志物
抽血检查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指标,可帮医生识别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心肌肌钙蛋白I或T(cTnl/cTnT)、心肌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这几项指标最有诊断价值。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可将心脏的电活动显示为纸上的描记曲线,有助于了解心脏情况及诊断本病。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心力衰竭时,可见心脏扩大、肺淤血表现。
2、超声
心力衰竭时,肝脏增大、淤血。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心脏先天性畸形、心功能减退等原发心脏疾患表现。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儿出现心率快、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冷、休克等症状,并结合血常规、血生化、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X线、超声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患儿的治疗主要是针对伴随疾病及原有心脏病。无心脏病患者,除合并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持久性心动过速所致心肌病和(或)发生心力衰竭外,多药物治疗,持续数月或数年后可自行缓解。
治疗-药物治疗:
胺碘酮具有延长心房组织动作电位时限及有效不应期的作用,可终止折返激动,可能对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有一定效果。
治疗-相关药品:
胺碘酮
治疗-手术治疗: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可酌情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预后主要与原发性心脏疾患的有无和心脏损害程度等因素有关。虽不易控制,但大部分随年龄增长可自行消失,特别是无原发性心脏病者自然消失的可能性大,通常预后较好。对于有原发心脏病患儿,其预后决定于原发疾病。
预后-危害性:
若诊治不当,持久心动过速可导致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多种并发症,影响心脏功能,威胁生命健康。
预后-自愈性:
大多数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随年龄增长可自行消失。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及时有效治疗,可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总述:
患者除需及时有效的治疗外,日常生活管理也是很重要的。患者日常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家属应加强对患者的关注,发现不适及时就医。
日常-心理护理:
患儿因疾病不适会哭闹,家长应及时安慰,避免长时间哭闹增加心脏负担。
日常-生活管理:
1、疾病发作时患者需要立即卧床休息,尽量减少移动。
2、病情稳定后,应早期进行适量活动。活动量的增加应循序渐进,可咨询相关医护人员。
3、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声,防止各种环境污染。
4、积极治疗导致本病的原发疾病。
5、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时排便用力引起心律失常。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婴幼儿时期
婴幼儿主要通过乳制品、辅食等来保证营养的摄入,通常建议母乳喂养。
(1)乳母宜多食富含糖、蛋白、脂肪和维生素的食物。蛋白类的食物宜选吃新鲜的鱿鱼、青鱼、生鱼、鸡蛋瘦肉、家禽、动物内脏(如肝脏)等;维生素类食物如菠菜、黄豆、西红柿、苹果、柑橙、梨子等;同时,还要多喝汤水,如鱼汤、猪骨汤等等,以补充乳汁的分泌量。
(2)为了保证患者的营养充足,6个月后可逐渐添加辅食。添加辅食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从稀到稠,避免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皮肤过敏等身体不适,可选择浓米汤、糊类食物、蔬菜泥、苹果泥、豆腐、蛋黄等食品。
2、可自主进食的患者
(1)建议给予低脂、低盐、低热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2)注意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包括钾、镁等),如香蕉、橙、橘子、枣、山楂、苋菜、玉米须、干蘑菇、马齿苋等,以保护心肌功能。
(3)适量摄取蛋白质。
饮食禁忌:
1、避免过度饱食,以免引起噎食。
2、避免饮浓茶、浓咖啡等可能兴奋交感神经的饮食。
饮食-其他注意:
患儿吃奶时往往易气促乏力而停止吮吸,且易呛咳和出汗多,喂奶时可用滴管滴入。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积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呼吸窘迫综合征、低钙等可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