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疾病概述: 小儿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是指当血浆渗透浓度、...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疾病概述:
小儿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是指当血浆渗透浓度、血钠正常或低下时,抗利尿激素(ADH)仍然持续分泌,导致自由水清除率降低、水潴留、低钠血症、低渗透压血症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本病的病因为ADH分泌增多或ADH调节功能紊乱,可见于肺部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服用部分药物等情况。症状与患者的血清钠程度有关,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惊厥、昏迷、神经精神症状等。本病可通过限制水入量、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惊厥、昏迷、神经精神症状等
主要病因: ADH分泌增多或ADH调节功能紊乱
检查项目: 血浆渗透压检查、生化检查、抗利尿激素检查、X线、CT
重要提醒: 本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患有脑膜炎等颅内病变、肺部疾患等儿童发病风险高。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原因可以是非内分泌的异位性ADH分泌增多,或是ADH调节功能紊乱。ADH分泌过多,肾小管吸收水分增加,体内水潴留,体液容量增加及稀释性低钠血症。水分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内水肿,特别是脑细胞水肿。
病因-基本病因:
1、肺部疾患
肺炎、肺结核、哮喘持续状态。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膜炎、脑炎、脑脓肿、脑肿瘤、脑外伤、急性感染性神经根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血管病变。
3、低氧血症
心搏出量下降,刺激ADH分泌。
4、恶性肿瘤
如肺癌、十二指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胸腺癌等可产生ADH,但在小儿中少见。
5、药物
可以使肾小管对ADH敏感性增强或作用于下丘脑的神经细胞,使ADH分泌增加,如氯磺丙脲、长春新碱、氯贝丁酯和噻嗪类药物。
6、其他
如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
症状-总述:
小儿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患儿除了原发病表现外,症状与低血钠的程度有关。患儿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惊厥、昏迷、神经精神症状等。
症状-典型症状:
1、血清钠在120mmol/L以上时
临床可无症状。
2、血清钠在120mmol/L以下、高于110mmol/L时
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3、血清钠低于110mmol/L时
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烦躁、不安、哭闹等),甚至惊厥、昏迷,直至死亡。
4、血清钠低于95~109mmol/L
持续三天即可引起不可逆脑损伤。
症状-并发症:
1、当脑水肿严重时,脑组织可从组织空隙中疝出,危及患儿生命。
2、患者可能出现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与组织水肿、血容量增加有关。
3、低钠血症还可能引起肾前性氮质血症、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神经损伤等病变。
就医-就诊科室:
应至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抽血检查。建议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3、建议患者穿宽松的衣服,以便医生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及心电图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建议安排了解患儿一般情况的家属陪同就医。
7、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目前有哪些症状?是否呕吐、腹泻、大量出汗?
2、排尿情况怎么样?尿量如何?
3、最近的饮食情况如何?是否存在严重偏食?饮水量大致是多少?
4、近期是否有过感染?
5、有就诊过吗?都做过什么检查?
6、是否有使用过什么药物?
7、是否患有心脏病、肝病、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为什么出现这些情况?
2、孩子的病情严重吗?
3、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4、用什么方法进行治疗?需要住院吗?
5、针对目前的病情,可以达到怎样的治疗效果?
6、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7、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日常应注意什么?
9、治疗后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原因不明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惊厥、昏迷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血浆渗透压检查、生化检查、抗利尿激素检查、X线、CT等检查了解患者的血清钠、渗透压以及脏器变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浆渗透压检查
患儿血浆渗透压随血钠下降而降低。
2、生化检查
可检查患者血清钠的浓度,判断患者病情。此外还可检查血清钾、氯化物、血糖、血浆蛋白、肌酐、尿素氮等,了解患者有无肝肾功能的变化。
3、抗利尿激素检查
检查患者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变化。
4、其他
还应做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及血细胞压积,可提示血液稀释及血容量的变化。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还可能建议患者进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者肺部、心脏、脑部等病变情况,寻找可能的病因,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异常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有无诱发因素,询问患者发病前是否有颅脑疾病、肺部疾病等病史,询问患者近期有哪些用药经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浆渗透压检查、生化检查、抗利尿激素检查、X线、CT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治疗与患者的病情有关。轻症患者可仅限制水的摄入,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针对原发疾病以及低钠血症进行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轻症患者可能只需限制水入量,其余患者也应根据医嘱进行限水。限制水入量可以使水处于负平衡,纠正过多体液,减少尿钠排出,使血钠水平恢复正常。
治疗-药物治疗:
可使用呋塞米、甘露醇等药物,通过渗透性利尿排出水分。
治疗-相关药品:
呋塞米、甘露醇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部分患者的原发疾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具体请以医嘱为准。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如严重水中毒,有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需进行抢救,以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常用1.5%氯化钠或3%浓度氯化钠。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与患者的病情、治疗时机有关。轻症患者可能只需限制水的摄入症状即可缓解,部分患者的原发疾病如果没有得到较好控制,症状可能难以彻底消除。病情重的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精神神经症状等,还可能导致肺水肿、心力衰竭、脑疝等,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体内水、电解质等基本恢复正常。
预后-复发性:
部分患者的原发疾病复发,也可能引起本病复发。
日常-总述:
家长应帮助患儿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监督患儿遵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休息,同时遵医嘱定期复查,对促进疾病的恢复可起到积极作用。
日常-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引起的患儿哭闹,或者对疾病的过度担忧,可能会使家属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等异常心理。家属可向医护人员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解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及时给予患儿安慰和鼓励,使患儿尽量配合医生诊疗。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遵照医嘱使用药物,不可私自停药或增减药量,同时学习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
2、使用药物时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严重不良反应,应停止使用,咨询医生后调换其他药物继续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
2、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勤洗澡。
3、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安全。
4、病情允许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机体康复。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可产生影响,日常进行适当的饮食调理,限制饮水,合理饮食,均衡膳食,做到营养均衡,保证机体能量的摄入充足,对于身体的恢复有一定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1、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2、对于食欲不振者,应设法调节食物种类,改善进食环境,少食多餐。
3、可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
4、规律饮食,必要时可少食多餐。
饮食禁忌:
1、避免暴饮暴食。
2、避免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3、防止过量饮水。
预防措施:
本病的预防主要在于积极治疗引起本病的原发疾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