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食物中毒疾病概述: 小儿食物中毒是指儿童进食含毒食物引起的中毒,按照毒物的性质通常可...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食物中毒
疾病概述:
小儿食物中毒是指儿童进食含毒食物引起的中毒,按照毒物的性质通常可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一般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还可有头晕、意识模糊、语言及行为异常等表现。本病应针对患儿中毒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包括催吐、洗胃、补液、药物治疗等方式。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消化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意识模糊、语言及行为异常等
主要病因: 进食有毒食物或是受污染食物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呕吐物或粪便检查、超声、CT、MRI、心电图
重要提醒: 本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儿死亡,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儿童普遍易感。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小儿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夏、秋季节。
病因-总述:
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有毒食物,或是受到细菌、细菌代谢物或其他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导致的,毒素分为细菌性、真菌性、植物性、动物性以及化学性。
病因-基本病因:
1、细菌性
细菌主要通过分泌的外毒素以及内毒素(自身的成分)引起食物中毒。主要致病菌有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肉毒杆菌、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空肠弯曲菌、结肠耶尔森菌、枯草杆菌,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在肠内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或细菌裂解而生内毒素,亦有由细菌侵袭肠壁黏膜等作用而致胃肠性食物中毒。此外,尚有神经性食物中毒,系肉毒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所致。
2、真菌性
病原菌为有毒的真菌,如赤霉菌中毒、青霉菌中毒等。谷物、甘蔗等食物在不合适的保存环境中可能产生霉变和真菌繁殖,人食用这类食物可能发生真菌毒素和变食物中毒。
3、植物性
本身含有有毒物质的食物,如毒蘑菇、木薯等。
4、动物性
动物体内含有毒素,如河豚、毒章鱼、水母、蟾蜍等。
5、化学性
农药、老鼠药、食品中的添加剂或金属汞等有毒化学物质掺杂在食物中。
症状-总述:
小儿食物中毒潜伏期短,大多在半小时到24小时内发病,临床症状一般以急性胃肠炎症为主,兼有神经系统症状,少数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伴有胃肠炎或其他症状。不同类型的小儿食物中毒表现也不完全相同。
症状-典型症状:
1、胃肠炎症状
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起病急,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呕吐物多为进食的食物,若呕吐严重,呕吐物也可有胆汁、血和黏液。常先吐后泻。腹泻的轻重不一,可出现黄色稀便,水样或黏液便。部分患者会出现血水样便。
2、神经系统症状
症状轻重不一,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也可出现意识模糊、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语言和行为举止异常、浑身肌肉抽搐、瘫倒在地无法起身、昏迷不醒。
3、其他
部分毒素累积其他部位,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如眼肌(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咽肌(构音障碍、声音嘶哑、语音低、鼻音、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呼吸肌(胸闷、憋气甚至周围性循环衰竭)等。
症状-并发症:
1、呼吸衰竭
部分神经型食物中毒的重症患者,可因延髓麻痹而导致呼吸衰竭。伴有心功能不全者尤易引发此病。
2、脱水
吐泻严重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和酸中毒,患者表现为口唇干燥、烦渴、皮肤弹性差、眼窝下陷等表现;严重者可有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也可伴有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等。
3、休克
短时间内大量脱水的患者,可以引起循环血容量的丢失,出现有效循环血量和心排血量减少,继而引起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即失血性休克。
4、其他
细菌感染可引起胃肠黏膜发生急性炎症,导致急性胃肠炎发生。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肝、肾等器官功能异常。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稳定者,可前往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的?都有哪些症状?
2、现在拉过多少次了?
3、大便是什么样子的?便中带血吗?
4、除了腹泻外,还有其他不适吗?有伴随发热、意识不清等情况吗?
5、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6、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7、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患有胃肠道方面的疾病吗?
9、有对什么过敏吗?
10、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11、腹泻前有吃什么东西吗?
12、家人、朋友有类似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腹泻等症状?
2、情况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3、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需要做什么检查?
7、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吗?
8、回家后该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咨询。医生一般会进行病史采集和初步的体格检查,然后通过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呕吐物或粪便检查、超声、CT、MRI、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通常会进行初步体格检查,明确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帮助医生初步评估是否发生贫血、溶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
2、血生化检查
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并评估肝、肾功能。还可测定各类临床标志物的水平,例如血药浓度、酶活性、血氧浓度等。
3、尿常规检查
检测尿液中的电解质水平、酸碱度变化。鉴别尿液中是否存在血细胞、蛋白质或某些药物或毒素的代谢成分。
4、呕吐物或粪便检查
鉴别其中是否含有毒物、细菌或其他异常物质。
5、其他
根据患者情况医生还可能选择凝血功能检查、电解质检查等,了解患者情况。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了解患者有无心脏的异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医生会通过超声、CT、MRI(磁共振成像)等手段,观察评估体内各处脏器组织的病变情况,了解病变波及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近期进食的食物,同时了解有无集体进食、集体发病的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呕吐物或粪便检查、超声、CT、MRI、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病毒性肠胃炎
患者主要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与食物中毒表现相似。但病毒性肠胃炎化验血清特异性抗体升高,经过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查可进行鉴别。
2、霍乱及副霍乱
为无痛性泻吐,先泻后吐为多,且不发热,粪便呈米泔水样,因潜伏期可长达6天。粪便涂片荧光抗体染色镜检及培养找到霍乱弧菌或爱尔托弧菌可确定诊断与食物中毒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食物中毒一般病程较短,医生会根据食物中毒患者的类型及其具体病情实施个体化的救治方案,尽快清除毒物,应用相应的解毒剂,补充液体损失,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治疗-一般治疗:
1、患者应适当休息。吐泻腹痛剧烈者暂禁食。
2、脱水者可口服补液。有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患者或有频繁呕吐及腹泻不能进食者可静滴葡萄糖生理盐水。
3、神经型食物中毒严重患者,需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呼吸困难时吸氧,出现呼吸肌麻痹及早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
4、如果患者吞咽困难,可用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病因、病情不同的患者治疗药物也不相同,具体请以医嘱为准,在此仅作为介绍。
1、腹痛、呕吐症状严重者,可用普鲁本辛、山莨菪碱、阿托品等。
2、高热及明显中毒症状者,可加入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有降温、减轻中毒症状的作用。
3、酸中毒患者,可用碳酸氢钠溶液或乳酸钠溶液。
4、过敏型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者,可用抗组胺类药物,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异丙嗪等。
5、症状轻者一般不用抗感染药物。但有高热、中毒症状及吐泻严重者,可根据可能的病原体,选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苯唑西林、青霉素、氟康唑、氟胞嘧啶等。
6、抗毒素治疗,如多价肉毒素对肉毒毒素中毒者有特效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中毒情况选择适当的抗毒素进行治疗,具体请以医嘱为准。
7、可适当选择神经肌肉营养药物,如大剂量维生素C、胞磷胆碱、B族维生素等。
8、盐酸胍啶有促进周围神经释放乙酰胆碱的作用,对神经瘫痪和呼吸功能有改进作用。
9、有狂躁等精神表现的,可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地西泮等药物进行治疗。
10、如氰化物中毒的患者,可选择特效解毒药进行治疗,如硫代硫酸钠,不同中毒者所使用的药物也不相同,请以医嘱为准。
治疗-相关药品:
普鲁本辛、山莨菪碱、阿托品、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碳酸氢钠溶液、乳酸钠溶液、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异丙嗪、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苯唑西林、青霉素、氟康唑、氟胞嘧啶、多价肉毒素、青霉素、维生素C、胞磷胆碱、盐酸胍啶、地西泮、硫代硫酸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早期立即催吐,避免毒素进一步吸收。后用清水、适宜浓度的高锰酸钾或是碳酸氢钠溶液洗胃。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主要取决于毒物的毒性、中毒时间、中毒剂量。部分患者预后较好,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但部分病情严重可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
预后-危害性:
小儿食物中毒常引起急性胃肠炎症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如不及时进行治疗,还可能导致脱水、器官衰竭、休克等,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也有部分患者可能预后较差。
日常-总述:
小儿食物中毒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务必遵医嘱用药;同时应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避免再次接触可能引起中毒食物,并注意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促进疾病康复。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干净。
2、患者需要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帮助体力恢复。
3、寒战者注意添加衣被,发热出汗者及时擦洗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着凉。
日常-病情监测:
当患者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加重,或出现意识模糊、语言和行为举止异常、浑身肌肉抽搐、昏迷不醒等情况时及时就医。
饮食调理:
食物中毒患者饮食宜清淡,适当使用粥、面汤等主食,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注意膳食均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饮食。
饮食建议:
1、适当多饮水,避免脱水。
2、每天确保有新鲜的水果、蔬菜、坚果,以及优质蛋白质,例如蛋类、鱼类、瘦肉等。
3、患者可视情况适当食用高营养食物以促进康复。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如炸鸡、火锅等。
2、避免食用生冷食物,给尚未完全恢复的胃肠道造成刺激。
3、避免尼古丁、酒精等产生的刺激。
预防措施:
预防小儿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注意食品安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避免食用隔夜、变质食物,少吃腌制食品和外卖食品。
2、蔬菜、水果应充分洗净,肉类、鱼类应充分煮熟。
3、不要随意食用来源不明的食物,如野蘑菇、野味。
4、保持厨房和餐用具的卫生,做好消毒和分类处理。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