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疾病概述: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特发性室速,是指应用目前医疗方...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疾病概述: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特发性室速,是指应用目前医疗方法未能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变的室性心动过速。而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小儿特发性室速,是指发生于小儿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其病因尚不明确,患儿常有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心绞痛、头晕等表现。目前可通过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等方式进行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但部分严重者有猝死的风险。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因素有关,有家族史的患者发病风险高
就诊科室: 小儿科、心血管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心悸、胸闷、头晕、晕厥、心绞痛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X线、超声、心电图检查、心脏电生理检查、动态心电图
重要提醒: 本病在发作后有自行停止的可能,且症状较轻,但家长不要因此就放松警惕,应及时到医院查明病因,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较少见,暂无权威的流行病学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发生于学龄期儿童。
病因-总述:
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多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精神抑郁、服用某些药物(如静脉应用异丙肾上腺素)等可诱导其发生。此外,部分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可呈家族性发病,因而可能与遗传有关。
症状-总述:
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非持续性发作,则有自行停止可能,症状多较轻且持续时间短,常有心悸、胸闷等不适。若心动过速持续、长期存在,则可能引起头晕、恶心、呼吸困难、心绞痛等表现。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心悸
即心慌,是该病最常见的症状。患儿自觉心脏跳动的很快,可反复发作。
2、呼吸困难
患儿可出现气短、气促等不适。
3、心绞痛
患儿自觉心前区轻微疼痛,病情严重者疼痛可加重,甚至持续时间较长。
4、其他
包括头晕、黑矇、恶心、胸闷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如果患儿的病情较重、持续时间长,则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晕厥、猝死等。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一般首诊科室为心血管内科。
3、若患者为新生儿,可到新生儿科就诊;若为儿童则可到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着便于穿脱的衣服,方便检查。
3、可能会进行有特殊要求的检查,应提前咨询医生,做好准备。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是如何发现孩子有室性心动过速的情况?何时发现的?
2、孩子是否存在胸闷、胸痛、哭闹等不适症状?多在哪种情况下出现?
3、孩子最近不适症状有发作频繁或加重情况吗?
4、孩子近期有过其他不适吗?有接受治疗吗?
5、孩子有服用药物进行过治疗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6、家人中有人患有类似疾患吗?
7、家里人抽烟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有哪些?
2、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现在需要做哪些检查?
4、有哪些治疗方法可以选择?要住院吗?
5、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6、若手术治疗,我日常要如何进行护理?
7、这些治疗有风险吗?
8、孩子还有多种疾病,会对治疗产生于影响吗?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先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情况。之后可能还会建议患儿进行血常规、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X线、超声检查、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动态心电图等,以进一步了解患儿的心功能情况,从而有利于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检查-体格检查:
1、心脏视诊
医生通常要求患儿保持卧位,进而观察患儿胸部体征。除一般观察胸廓轮廓外,必要时也可将视线与胸廓同高,以便更好地了解心前区有无隆起和异常搏动等。
2、心脏触诊
医生通常先用右手全手掌置于心前区,确定需触诊的部位和范围,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以了解有无心脏震颤、有无心尖或心前区搏动等。
3、心脏叩诊
医生将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患儿心脏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指自然弯曲,用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末端指关节处或第二节指骨的远端,对患儿进行叩诊,以确定心脏边界,了解心脏大小等。
4、心脏听诊
医生使用听诊器在患儿心脏听诊区域依次听诊,以了解有无心音改变及心脏杂音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
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及同工酶检测,有助于判断心肌损害情况,对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意义。
2、其他
完善血、尿、便常规,生化,甲状腺功能,电解质等,必要时还需完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B型脑钠肽(BNP)等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1、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无创伤性检查技术,对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和鉴别有着重大意义。患儿发病时心电图可见实行室性心动过速的表现,即三个以上室性早搏连续发生,心率可达100~250次/分钟。
2、动态心电图
医生可通过动态心电图了解患儿心脏在一段时间内的信息,适用于发作频率低,常规心电图无法捕捉到病情的患儿。
3、心脏电生理检查
对确立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检查,检查时需要将电极导管通过胳膊或大腿动脉插入心脏位置,然后根据记录仪显示的心内电活动进行分析、判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胸部X线检查能帮助了解心脏的大小、形态、位置和轮廓,心脏与毗邻器官的关系等。
2、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可有助于判断心脏结构和功能有无异常,是否存在心包积液等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首先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儿有无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心绞痛等症状及其发作特点,会关注患儿及家属有无心脏疾病史,并结合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等检查结果排查有无心脏器质性疾病。
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病情轻微、可自行终止的病例,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仅遵医嘱定期进行监测。若患儿病情危急,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繁或者持续存在,且长时间不缓解时,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相关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等方式。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病情酌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1、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是一线药物,可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索他洛尔等。
2、钙通道阻滞剂
有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律、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可用维拉帕米等药物。但部分服用维拉帕米的患儿,可出现便秘、腹胀、腹泻、头痛等不良反应,需注意。
3、钠通道阻滞药
(1)可选利多卡因、美西律等,对心律失常有抑制作用。
(2)也可选择普罗帕酮,有弱的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作用,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4、腺苷
可用于急性发作期,恢复正常心律。患儿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5、胺碘酮
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
治疗-相关药品: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索他洛尔、维拉帕米、利多卡因、美西律、普罗帕酮、腺苷、胺碘酮
治疗-手术治疗:
1、射频消融术
医生会通过血管,将治疗设备送入心脏中,通过热效应杀死局部细胞,进行治疗。可用于发作频繁、药物无法有效控制、病情严重或不断加重的患儿。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效果好、安全性高、恢复快的特点。
2、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且有危及生命情况存在的患儿,可根据情况选择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儿没有器质性病变,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通常预后较好。部分患儿无需治疗可自行缓解。
预后-危害性:
1、本病会引起患者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2、部分患儿的疾病呈持续性发作,可能导致晕厥、心搏骤停、心源性休克等,甚至发生猝死。
预后-自愈性:
部分症状较轻的患儿无需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可自行缓解、消失。
预后-治愈性:
通常经过及时的治疗,患儿的症状可以消失,甚至得到临床治愈。
日常-总述:
本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患者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平稳放松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求获得良好预后。
日常-心理护理:
患儿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排解学习、生活中的压力,避免大幅的情绪波动,出现担忧、烦躁等情绪要及时调节。家长应与患者多沟通,及时了解患儿的情绪变化,帮助患儿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不要更改药物剂量,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保证休息环境安静适宜,避免过于嘈杂环境。
3、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运动方式以散步、慢跑、打太极、做操等为宜。
4、气候变化时,注意增减衣物,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以防呼吸道感染。
日常-术后护理:
1、一周内应休息,遵医嘱及早下床活动,促进身体快速恢复。
2、患者术后若无异常,可以进食,建议清淡、易消化。如新鲜蔬菜、水果、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不吃油腻、辛辣的食物,防止便秘的发生。
饮食调理:
患者应重视饮食调理,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均衡饮食为主,应注意营养、色彩的合理搭配,以提高患者的食欲。还要注意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饮食建议:
1、婴幼儿时期
婴幼儿主要通过乳制品、辅食等来保证营养的摄入,通常建议母乳喂养。
(1)乳母宜多食富含糖、蛋白、脂肪和维生素的食物。蛋白类的食物宜选吃新鲜的鱿鱼、青鱼、生鱼、鸡蛋瘦肉、家禽、动物内脏(如肝脏)等;维生素类食物如菠菜、黄豆、西红柿、苹果、柑橙、梨子等;同时,还要多喝汤水,如鱼汤、猪骨汤等等,以补充乳汁的分泌量。
(2)为了保证患者的营养充足,6个月后可逐渐添加辅食。添加辅食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从稀到稠,避免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皮肤过敏等身体不适,可选择浓米汤、糊类食物、蔬菜泥、苹果泥、豆腐、蛋黄等食品。
2、可自主进食的患者
(1)建议给予低脂、低盐、低热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2)注意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包括钾、镁等),如香蕉、橙、橘子、枣、山楂、苋菜、玉米须、干蘑菇、马齿苋等,以保护心肌功能。
(3)适量摄取蛋白质。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和烟酒等。
2、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蛋黄、螃蟹、鱼子等。
3、少吃各种甜食,如巧克力、糖果、含糖糕点等,以免增加患者的消化负担。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发病可能。
1、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大幅情绪波动,及时调节不良情绪。
3、健康饮食,少吃油、盐,少饮用浓茶、咖啡。
4、适当运动,保持正常的体重,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
5、不要使用对心脏有害的药物。
6、定期体检,尤其是有本病家族史的人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