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心房颤动疾病别名: 小儿房颤疾病概述: 小儿心房颤动,简称小儿房颤,是指小儿规则有序...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心房颤动
疾病别名: 小儿房颤
疾病概述:
小儿心房颤动,简称小儿房颤,是指小儿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室上性心律失常最严重的类型。患儿可出现心悸、气短、胸闷、头晕等不适。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一般预示病情较重,特别心室率快时易导致心力衰竭。目前主要是应用药物和电复律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心悸、气短、胸闷、头晕
主要病因: 大多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
检查项目: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电解质检测、心脏电生理检查、食管电生理检查
重要提醒: 因小儿心房颤动的临床不具特异性,小儿又缺乏表达能力,故很容易被忽视,多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被发现。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小儿心房颤动在小儿心律失常中并不多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
病因-总述:
小儿心房颤动大多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本病多见于严重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或先天性心脏病伴有心房扩大,如房间隔缺损、爱勃斯坦(Ehstein)畸形等。预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也可出现心房颤动。
症状-总述:
患儿自觉心悸、气短、胸闷、头晕,心跳不规则,心室率较快时,症状更为明显,常引起心力衰竭。 体检可发现心律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弱也时有变异,原有心脏杂音也可减弱或消失,心室率每分钟100~150次。由于心律不规则,每次心室收缩心搏量均有显著差别,其中部分心搏血量甚少,以致桡动脉扪不到,故脉搏强弱不一,且脉搏次数较心率少,有脉搏短细现象。心率愈快,脉搏短绌愈大。
症状-并发症:
常并发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易合并心耳及心房附壁血栓。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一般首诊科室为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外科。
3、若患者为新生儿,可到新生儿科就诊;若为儿童则可到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着便于穿脱的衣服,方便检查。
3、可能会进行有特殊要求的检查,应提前咨询医生,做好准备。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异常表现)?
2、出现这些情况多久了?
3、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什么原因会导致症状的发作、加重或减轻?
4、孩子是否进行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是否有心脏方面的疾病?
5、是否接受过治疗?治疗过程大概是怎样的?治疗效果如何?
6、亲属中是否有人存在心脏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是什么原因可能导致了我的症状?
3、现在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4、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您比较推荐哪种呢?
5、手术治疗有什么风险呢?手术的效果如何?
6、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孩子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吗?
8、治愈后会不会影响之后的生活呢?
9、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10、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一次呢?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儿进行包括心脏听诊等体格检查以及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初步了解情况。之后根据情况可能建议患儿进行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电解质检测等。必要时,还可考虑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食管电生理检查等有创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使用听诊器在患儿心脏听诊区域依次听诊,以了解有无心音改变及心脏杂音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
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及同工酶检测,以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病因。本检查为抽血化验项目,快速心律失常患儿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指标常有升高。
2、甲状腺激素测定
以帮助了解甲状腺功能是否存在异常,从而明确病因。
3、电解质检测
检测电解质是为了查找患儿的病因,看患儿是否有低钾、低钙、低镁等,对于查找病因,指导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其他
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以帮助明确是否存在感染等。
检查-其他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无创伤性检查技术,对心房扑动的诊断和鉴别有着重大意义。检查时患儿需要脱掉上衣并保持安静,在患儿肢体及躯干不同位置放置电极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
2、动态心电图检查
若普通心电图未捕捉到小儿心房纤颤的典型心电图改变,需进一步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长时间记录患儿心脏的电活动,这种情况下患儿要持续24小时粘贴电极和携带记录盒。
3、心脏电生理检查
(1)检查方法:医生将带有电极的细而柔软的导管(导管)穿过血管,穿过心脏的各个部位。电极可在每次心跳期间绘制电脉冲的分布图,并确定一条额外的电路径。
(2)检查意义:可鉴别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确定异常搏动部位的起源点,指导射频导管消融。同时可以评估植入体内除颤器(ICD)的可行性,也用来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效果。
4、食管电生理检查
医生会将头端带有电极的细长、柔软导管,从鼻腔插入患儿食管内,通过电流刺激左心房,探测心脏传导系统是否存在异常。小儿如果不配合需要麻醉后进行,是确定本病的产生机理、类型的诊断的方法。
检查-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电图检查可有助于判断心脏结构和功能有无异常,初步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检查时患儿需要脱掉上衣并保持安静,在患儿胸部放置已涂抹超声耦合剂的超声仪器,记录心脏的结构。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儿器质性心脏病等病史,结合相关临床表现,但诊断主要依赖心电图。当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不明时,还可采用动态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食管电生理检查等。
诊断-诊断依据:
小儿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
P波消失,代以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Ⅱ、Ⅲ、aVF及V1导联最明显。各波间无等电位线。房率300~700次/分,心室率极不规则,100~150次/分,QRS波正常。
诊断-鉴别诊断:
1、小儿心房扑动
二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小儿心房扑动的心室率为150~250次/分,存在规则的、锯齿状的、形态一致的心房波。Ⅱ、Ⅲ、aVF、V3R、V1导联的F波较明显占少数婴儿病例。心电图有利于鉴别。
2、小儿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代偿性反应,往往出现在发热、哭闹、运动或情绪紧张时。新生儿心率超过200次/分,婴儿超过150次/分,年长儿超过120次/分,且P波为窦性。心电图可有助于鉴别。
3、小儿室性心动过速
患儿也可出现心悸、头晕等不适。但室性心动过速更加严重,患儿还可有烦躁不安、苍白、呼吸急促、心前区疼痛等。心电图有室性心动过速特征性改变,可助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心房颤动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心室率,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预防栓塞等。对于新近发生的房颤(48h内)药物转律有效。药物无效者,则可考虑电击复律。
治疗-药物治疗:
1、控制心室率
心室率快或伴有心力衰竭者可应用地高辛等洋地黄药物来治疗。洋地黄治疗的目的为减慢心室率并控制心力衰竭,少数可恢复窦性心律。
2、药物复律
(1)必须纠正心律时,可在继续使用洋地黄维持量的情况下。加用奎尼丁纠正心律,纠正心律后,奎尼丁维持量至少要用6个月。但奎尼丁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2)还可选普罗帕酮,但在心功能不全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下慎用。此外,β受体阻滞药与地高辛联合应用,有可能使房颤转律;胺碘酮能有效地转复其他药物无效的房颤,亦能预防电击复律后房颤的复发;索他洛尔是一种具有Ⅱ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
3、抗凝治疗
可选用华法林、阿司匹林或肝素等药物来抗凝。
治疗-相关药品:
地高辛、奎尼丁、普罗帕酮、胺碘酮、索他洛尔、华法林、阿司匹林、肝素
治疗-手术治疗:
1、射频导管消融术
目前主要采用线性消融,在心房内建立若干消融线,目的是分隔心房肌。对于局灶性阵发性房颤,可通过电刺激心房诱发房颤,诱发的房颤与临床发作的房颤一致,且该刺激部位所标测到的局部电位较体表心电图的P′波明显提前,即为房颤消融的靶点。但射频消融治疗对设备及技术要求较高,国内外选择射频消融治疗小儿房颤的报道亦较少。
2、外科手术
主要有改良的心房迷宫术和左心房隔离术。
治疗-其他治疗:
如使用药物无效,还可采用同步直流电击转复治疗,电击复律效果较好,但仍需用奎尼丁维持量以防复发。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小儿心房颤动的预后主要与是否伴有器质性心脏病以及心脏病的严重程度、能否控制发作等有关。
预后-危害性:
若心房颤动发作频繁,特别是有心脏病史的患儿,则通常病情较重,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威胁其生命安全。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治疗,可使症状获得改善、病情发展得到控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日常-总述:
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哭闹,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并努力治疗原发心脏疾病。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长时间哭闹可加重心脏负担,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家属应注意安抚患儿,避免患儿长时间哭闹。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私自停药、换药,避免复发。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2、原则上限制活动,以减少耗氧。但可在医生的建议指导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不劳累为宜,从而提高抵抗力。
3、居住环境要保持空气流通,平时要经常开窗通风,避免因为不通风胸闷,导致心脏负荷过重。
4、气候变化时,注意增减衣物,防止感冒。
5、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以防呼吸道感染。
6、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缓泻剂,避免因用力排便而加重心脏负荷。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复诊,复查内容一般包括心脏超声、心电图等。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呼吸、心跳是否平稳有序等。
2、患者尽量不要大量运动,维持平静的状态。
3、患者应遵医嘱定期换药,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饮食调理:
患者应重视饮食调理,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均衡饮食为主,应注意营养、色彩的合理搭配,以提高患者的食欲。还要注意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饮食建议:
1、婴幼儿时期
婴幼儿主要通过乳制品、辅食等来保证营养的摄入,通常建议母乳喂养。
(1)乳母宜多食富含糖、蛋白、脂肪和维生素的食物。蛋白类的食物宜选吃新鲜的鱿鱼、青鱼、生鱼、鸡蛋瘦肉、家禽、动物内脏(如肝脏)等;维生素类食物如菠菜、黄豆、西红柿、苹果、柑橙、梨子等;同时,还要多喝汤水,如鱼汤、猪骨汤等等,以补充乳汁的分泌量。
(2)为了保证患者的营养充足,6个月后可逐渐添加辅食。添加辅食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从稀到稠,避免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皮肤过敏等身体不适,可选择浓米汤、糊类食物,蔬菜泥、苹果泥、豆腐、蛋黄等食品。
2、可自主进食的患者
(1)建议给予低脂、低盐、低热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2)注意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包括钾、镁等),如香蕉、橙、橘子、枣、山楂、苋菜、玉米须、干蘑菇、马齿苋等,以保护心肌功能。
(3)适量摄取蛋白质。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蛋黄、螃蟹、鱼子等。
3、少吃各种甜食,如巧克力、糖果、含糖糕点等,以免增加患者的消化负担。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积极治疗心脏器质性病变或预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等可降低本病发病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