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疾病别名: 小儿异位房性心动过速疾病概述: 小儿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疾病别名: 小儿异位房性心动过速
疾病概述:
小儿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又称小儿异位房性心动过速,是指心房有一个或多个异位兴奋灶可以自发性除极,成为新的起搏点,传导速度比窦房结下传快,而产生的房性心动过速。好发于青少年,具有多处异常兴奋灶,病灶可位于左、右心房体部的任何部位和房间隔,右心房多于左心房。临床上以心动过速呈持续发作,达数月至数年之久为特点,患儿可无症状或有上腹部疼痛等。婴幼儿患儿常导致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发生心力衰竭。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小儿科、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心动过速、呕吐、上腹部疼痛、气促、心悸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超声心动图、X线、超声、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电生理
重要提醒: 小儿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患儿应尽早诊治,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小儿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参考资料。
病因-总述:
小儿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多认为局部心房组织与周围心肌发生中度和严重的失耦联,形成一个或多个受保护的异常自律性兴奋灶。如果窦房结功能失常而缓慢,自律性心律失常的细胞自发性除极比正常的窦房结快,即可产生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症状-总述:
小儿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患儿的发病年龄多在学龄前期,患儿可无症状或有呕吐、上腹部疼痛等症状。还可出现烦躁、气促、多汗、心悸等症状。心率多在150次/min以上,但不恒定,受自主神经影响。入睡或安静时减慢,醒后或活动时加快,相差可在50次/min以上。心动过速持续发作,可达数月至数年。
症状-并发症:
反复持续发作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脏扩大等疾病。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一般首诊科室为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外科。
3、若患者为新生儿,可到新生儿科就诊;若为儿童则可到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着便于穿脱的衣服,方便检查。
3、可能会进行有特殊要求的检查,应提前咨询医生,做好准备。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异常表现)?
2、出现这些情况多久了?
3、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什么原因会导致症状的发作、加重或减轻?
4、孩子是否进行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是否有心脏方面的疾病?
5、孩子近期是否有过其他不适?是否接受过治疗?治疗过程大概是怎样的?治疗效果如何?
6、孩子近期是否有服用过什么药物?
7、亲属中是否有人存在心脏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是什么原因可能导致了孩子的症状?
3、现在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4、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您比较推荐哪种呢?
5、手术治疗有什么风险呢?手术的效果如何?
6、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孩子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吗?
8、治愈后会不会影响之后的生活呢?
9、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10、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一次呢?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心动过速、呕吐、上腹部疼痛、气促、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儿行血常规、血生化、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电生理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会对患儿的心脏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心脏的形态、大小有无变化,通过心脏听诊闻及的心率、心律、心音、杂音等,初步了解心脏病变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观察血细胞计数,能够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
2、血生化
可以了解患者有无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损伤等。
3、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
抽血检查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指标,可帮医生识别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心肌肌钙蛋白I或T(cTnl/cTnT)、心肌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这几项指标最有诊断价值。脑钠肽测定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衰。
检查-其他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可将心脏的电活动显示为纸上的描记曲线,有助于诊断本病。可见P波形态图形与窦性心律所见不同,提示窦房结以外有异常兴奋灶。
2、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能够连续24小时记录日常活动时心脏产生的电活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心脏情况,可用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心律失常。
3、心脏电生理
心脏电生理检查是记录心脏电活动和电通路的检查,有助于确定心律紊乱的原因和最佳治疗方法。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示心脏结构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助于了解心脏病变情况,有助明确诊断。
2、X线
胸部X线可以了解胸部心脏、肺脏的结构、形态及病变情况,有助于初步判断病情。可见心影增大、肺淤血表现。
3、超声
无血性心力衰竭时,可见肝脏肿大。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出现心动过速、呕吐、上腹部疼痛、气促、心悸等症状,并结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超声心动图、X线、超声、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电生理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有突发突止的特点,多见于预激综合征患儿。
2、自律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多为持续发作,心电图呈房室分离。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患儿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胺碘酮、普萘洛尔、地高辛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可酌情选择导管射频消融术或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等。
治疗-药物治疗:
1、抗心律失常
常用药物包括索他洛尔、普茶洛尔等,通常抗心律失常药无效的患儿,可酌情选用胺碘酮治疗。
2、地高辛
并发心力衰竭时,可加用地高辛,适当减轻药物剂量。
治疗-相关药品:
索他洛尔、普茶洛尔、胺碘酮、地高辛。
治疗-手术治疗:
1、导管射频消融术
药物治疗无效,并出现左室扩大,心功能障碍者,首选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术中医生会将一根细而柔软的管子从大腿根部插入静脉,然后顺着静脉走向放入心脏。导管末端有一个电极。电极会发出无线电波(射频)并产生热量。这种热量会破坏触发或维持房颤的病变组织;也可以通过冷冻方法破坏心脏组织,从而治疗心律失常。
2、其他
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还可进行局部心房切除以及左或右心房隔离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小儿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预后与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的状态以及治疗是否及时规范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病常很顽固,常发展成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危害性大。
预后-危害性:
若诊治不当,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心力衰竭等多种并发症,影响心脏功能,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及时有效治疗,可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护理对患儿的病情有积极作用,家属应帮助患儿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运动,避免情绪过于激动等。还要注意遵医嘱用药、做好病情监测。
日常-心理护理:
家长应帮助患儿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避免过喜、过悲、过怒。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故需要复查如心电图、电解质、肝功能等有关项目。
日常-生活管理:
1、保证有充足的睡眠。
2、不宜剧烈运动,若有胸闷、胸痛、气慌、气短和咳嗽、疲劳等不适出现,则应立即停止运动。
3、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4、避免吸入二手烟。
5、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以防呼吸道感染。
饮食调理:
患者应重视饮食调理,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均衡饮食为主,应注意营养、色彩的合理搭配,以提高患者的食欲。还要注意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饮食建议:
1、婴幼儿时期
婴幼儿主要通过乳制品、辅食等来保证营养的摄入,通常建议母乳喂养。
(1)乳母宜多食富含糖、蛋白、脂肪和维生素的食物。蛋白类的食物宜选吃新鲜的鱿鱼、青鱼、生鱼、鸡蛋瘦肉、家禽、动物内脏(如肝脏)等;维生素类食物如菠菜、黄豆、西红柿、苹果、柑橙、梨子等;同时,还要多喝汤水,如鱼汤、猪骨汤等等,以补充乳汁的分泌量。
(2)为了保证患者的营养充足,6个月后可逐渐添加辅食。添加辅食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从稀到稠,避免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皮肤过敏等身体不适,可选择浓米汤、糊类食物、蔬菜泥、苹果泥、豆腐、蛋黄等食品。
2、可自主进食的患者
(1)建议给予低脂、低盐、低热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2)注意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包括钾、镁等),如香蕉、橙、橘子、枣、山楂、苋菜、玉米须、干蘑菇、马齿苋等,以保护心肌功能。
(3)适量摄取蛋白质。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和烟酒等。
2、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蛋黄、螃蟹、鱼子等。
3、少吃各种甜食,如巧克力、糖果、含糖糕点等,以免增加患者的消化负担。
饮食-其他注意:
患儿吃奶时往往易气促乏力而停止吮吸,且易呛咳和出汗多,喂奶时可用滴管滴入。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