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蝎子螫伤疾病英文名称: scorpion sting疾病概述: 蝎子螫伤(scorpio...
养生
疾病名称: 蝎子螫伤
疾病英文名称: scorpion sting
疾病概述:
蝎子螫伤(scorpion sting)是由蝎子的尾钩刺入人体皮肤并释放毒液(含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出血毒素、抗凝血素等成分)而产生的中毒反应。几乎所有的蝎子螫伤均以螫伤部位疼痛起病,继而引起独特的自主神经兴奋反应综合征,该症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因不同的蝎子类型而不同。本病主要依靠是否有蝎子螫伤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大多数患者仅表现为螫伤处轻微疼痛,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蜇伤处红肿、疼痛、麻木、头晕、头痛、全身不适
主要病因: 蝎子蜇伤中毒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肌酐、血脂肪酶和淀粉酶、心电图、心脏超声
重要提醒: 蝎子蜇伤虽然大多数患者仅表现为蜇伤处轻微疼痛,但严重者也可出现死亡,所以一旦被蝎子蜇伤需要及时就诊。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每年全世界约有超过100万例蝎子螫伤病例报道,在儿童患者中,蝎子螫伤存在高发病率,但具体发病率暂缺乏临床大样本研究。
流行病学-死亡率:
具体死亡率暂缺乏临床大样本研究。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在我国,因城镇居民野外活动时间较少,农村居民被蝎子螫伤几率高于城镇居民。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本病好发于炎热时节,蝎子白天很少活动,常于阴雨炎热时进入室内,藏匿于衣服、鞋袜中,受惊动后蜇人。
病因-总述:
蝎子螫伤导致的人体一系列反应是由蝎子的尾钩刺入人体皮肤并释放毒液(含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出血毒素、抗凝血素等成分)而产生的中毒反应。另外,在蝎子活动区生活、工作、逗留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病因-基本病因:
毒液中主要有毒成分为神经毒素,具有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作用,并能干扰神经轴突去极化,同时刺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此外尚有溶血毒素、出血毒素、抗凝血素等成分。
病因-危险因素:
1、在蝎子分布较多的地域生活或工作。
2、在蝎子穴居处逗留,或在黄昏后独自通过蝎子活动区。
3、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接触或处理堆积的物品时,未穿防护服。
症状-总述:
几乎所有的蝎子螫伤均以螫伤部位疼痛起病,继而引起独特的自主神经兴奋反应综合征,该症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因不同的蝎子类型而不同。蝎子螫伤临床表现特点可分为一般特征、局部表现和全身症状。本病可并发心功能障碍、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甚至死亡。
症状-典型症状:
1、一般特征
尽管蝎子种类多样,但蝎子螫伤后均可引起相似的神经毒素兴奋综合征。刺尾蝎属和粗尾蝎属螫伤以神经肌肉毒性为主,而肥尾蝎属、钳蝎属和黑尾蝎属以严重的毒素综合征和心血管毒性为主,导致自主神经的过度刺激和儿茶酚胺的释放,可引起肺水肿和心脏症状。
2、局部表现
蝎子螫伤以手足部位多见。螫伤处伤口红肿,中间可见螫伤斑点,内有钩形毒刺,严重时引起局部水疱,甚至坏死,同时可伴有螫伤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也可以引起附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
3、全身症状
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症状、心血管症状、神经肌肉症状、胃肠道反应、细胞毒效应。可表现为全身麻木、肌肉痉挛、大汗、头晕、高热、恶心、呕吐、血红蛋白尿等。
症状-并发症:
若毒液的毒性作用不能及时得到中和与清除,则可能导致心功能障碍、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甚至死亡。
就医-家庭处理:
1、在被蝎子螫伤后,应第一时间使用温和的肥皂水清洁伤口并涂抹抗生素软膏。
2、用湿布、冷水或冰块在伤口冷敷,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3、如果伤口位于四肢,则抬高患肢。
4、必要时可以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果伤口发痒,可服用抗组胺药。
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就医-急诊指征:
1、明确被蝎子螫伤。
2、局部剧痛、感觉异常、出现溃疡。
3、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高热、血红蛋白尿。
以上须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灼热、疼痛、肿胀、皮疹、水疱等局部症状。
2、全身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前往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的?
2、症状开始前的几个小时您在做什么?
3、您的症状是否有加重?有什么会减轻或加重您的症状吗?
4、您在家里治疗过吗?怎么治疗的?
5、您有被毒虫螫伤过吗?是什么样的虫子?
6、您近期有去过野外、森林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如果是蝎子螫伤,该怎么治疗?有特效药吗?
2、如果不是蝎子螫伤,我的症状或状况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我需要做检查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的症状会持续多久?
5、蝎子螫伤会不会有后遗症?我平时要注意什么?
6、需要复查吗?复查要做哪些检查?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被蝎子螫伤后,出现螫伤部位局部发红、肿胀、疼痛或伴有恶心、呕吐、高热等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会询问病史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螫伤部位,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建议做血肌酐、血脂肪酶和淀粉酶、心电图、心脏超声。
检查-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常表现为手足部位螫伤处伤口红肿、感觉异常,中间可见螫伤斑点,内有钩形毒刺,严重时可表现为局部水疱,甚至坏死。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肌酐
用来评估肾脏受累情况,可能表现为血肌酐升高。
2、血脂肪酶和淀粉酶
用来评估胰腺受累情况,可能表现为血脂肪酶和淀粉酶升高。
3、心电图
用来评估心脏受累情况,可表现为房室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T波倒置、ST-T改变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心脏超声,主要用来评估心脏受累情况,可能表现为心脏收缩异常。
诊断-诊断原则:
蝎子螫伤目前尚缺乏特异诊断性试验,主要根据是否有蝎子螫伤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本病需要与蜘蛛咬伤、毒蛇咬伤等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蜘蛛咬伤
被咬伤后伤口局部疼痛、肿胀明显。毒蜘蛛咬伤2~3小时后可出现发热、肌痉挛、腹肌僵硬、头痛、眩晕、恶心、大汗、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棕蛛咬伤后8小时内局部出现明显水肿或大疱、剧痛、坏死,迁延不愈,或出现高热、畏寒、呕吐、关节痛、瘀点、瘀斑或麻疹样皮疹,短期内可能死亡。明确的蜘蛛咬伤史可资鉴别。
2、毒蛇咬伤
毒蛇咬伤可有1对或3~4个深且较大的牙痕,且咬伤附近淋巴结肿大、触痛,全身症状明显。可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法、凝集反应等实验室检查鉴别是何种毒蛇咬伤。毒蛇咬伤患者多可见到蛇。明确的毒蛇咬伤史可资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患者被螫伤后应及时拔出毒刺,清除毒素,根据毒素血症将蝎毒症严重程度分为4级,根据患者的相应等级对应不同的治疗措施。
治疗-对症治疗:
1、临床分级1级
仅有螫伤处局部反应,可给予镇痛、局部麻醉治疗。
2、临床分级2级
表现为自主神经兴奋、激动和焦虑,可给予抗蛇毒血清、哌唑嗪、口服苯二氮卓类。
3、临床分级3级
表现为肺水肿、低血压、心源性休克、严重的神经肌肉兴奋,需要ICU治疗,给予无创或有创通气、血管扩张剂、抗蛇毒血清治疗。
4、临床分级4级
表现为多器官衰竭,包括昏迷、抽搐、低灌注引起的器官损伤,需要给予支持治疗、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苯二氮卓类。
治疗-药物治疗:
1、镇痛药
疼痛剧烈者可给予阿司匹林、可待因、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药止痛。
2、利尿剂
加速毒液排出。
3、抗毒素药
(1)抗蝎毒血清:严重者可注射抗蝎毒血清。
(2)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类药物:全身反应强烈者,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和抗组胺类药物。
4、破伤风抗毒素及抗生素
预防及控制感染。
5、止痉药
如有肌肉痉挛,可用10%葡萄糖酸钙,缓慢静脉注射。如有抽搐,可静脉注射地西泮。
6、降压药
血压升高者,可用哌唑嗪、硝苯地平或硝普钠等控制。
7、升压药
血压下降者可用多巴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阿司匹林、可待因、对乙酰氨基酚、抗蝎毒血清、抗蛇毒血清、破伤风抗毒素、抗生素、葡萄糖酸钙、地西泮、哌唑嗪、硝苯地平、硝普钠、多巴胺、地塞米松等。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局部处理
首先拔除毒刺,必要时切开创口,取出毒刺。如四肢被螫伤可于其伤口近心端扎止血带,每15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分钟。冷敷患处,吸出毒液,并用碱性溶液冲洗伤口。如疼痛剧烈,可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对症止痛。
2、全身治疗
(1)静脉输液,利尿,加速毒液排出。
(2)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及急性肺水肿时,予以强心、利尿、吸氧;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辅助呼吸。
治疗-中医治疗:
国内有文献报道使用季德胜蛇药片、柴胡煎剂等治疗蝎子螫伤有较好疗效。中医治疗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预后-一般预后:
蝎子螫伤大多数患者仅表现为螫伤处轻微的局部疼痛,预后良好。但也有极少数病例会出现严重的全身毒素综合征甚至死亡,特别是婴儿和小年龄儿童。本病大多数可治愈。
预后-危害性:
婴儿和小年龄儿童由于体积小,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器官衰竭乃至死亡。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本病大多数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治愈率暂缺乏临床大样本研究。
预后-根治性:
本病大多数可以根治。
预后-复发性:
一般不会复发。但如果再次被蝎子螫伤,仍可发病。
日常-总述:
蝎子螫伤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避免再次接触蝎子。此外,伤口局部应定时换药以防感染,注意监测伤口愈合情况,若伤口有破溃、不愈合等表现应尽早就医。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蝎子螫伤后创面的疼痛、蝎子的可怕形态可能使患者存在紧张、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情绪,做好积极的心理疏导。确保患者有效稳定心理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注意用药时间、顺序。
2、勿自行使用其他药物。
3、外用药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时应保持创面清洁。
4、若患者出现腰背痛、血压升高、血糖升高、暴躁易怒等表现,须警惕可能出现了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蝎子螫伤早期患者需进行卧床休息,为避免毒素扩散,禁止下床活动。
2、加强营养,加速螫伤部位皮肤和组织的修复。
3、注意螫伤部位皮肤的清洁与防护,防止出现伤口感染。
日常-复诊须知:
一般治愈后无需复诊,但若伤口有破溃、不愈合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饮食调理:
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等治疗的同时,还要适当注意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伤口愈合。
饮食建议:
1、规律饮食,定时进餐,多饮水。
2、待患者全身反应好转后,可适当增加营养,恢复体质。
3、注意营养丰富均衡,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种类齐全,比例合适,搭配适当。
饮食禁忌:
1、戒酒戒烟。
吸烟能使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从而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可能会影响伤口的血供,不利于伤口的愈合。酒精可刺激伤口局部肉芽组织或神经末梢,使伤口局部出现瘙痒、渗液增多,不利于伤口的修复与愈合。
2、少食刺激性食物及辛辣食物
如葱、姜、蒜、辣椒等刺激性调料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可通过避免蝎子的螫伤进行预防:
1、不养蝎子宠物,在蝎子活动区旅游时提高警惕,防止螫伤。
2、穿衣服前检查一下衣服上有没有蝎子。
3、检查床铺,床铺离墙摆放,防止蝎子从房外进入。
4、去除进入室内的蝎子。
5、化学杀虫剂室内喷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