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postpericardiotomy syndrome...
养生
疾病名称: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postpericardiotomy syndrome,PPS
疾病别名: 交界分离术后综合征、心包切开后综合征、心包切开综合征、心脏切开后综合征、术后心包切开综合征
疾病概述: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postpericardiotomy syndrome,PPS)又称交界分离术后综合征、术后心包切开综合征等,是一种心包切开术后诱发的自身免疫反应异常的临床综合征。以炎性胸膜心包为主要表现,患者常可见发热、胸痛、心包炎、胸膜炎等。常发生于心脏直视术后数天到数周内,也可继发于任何导致心包或胸膜损伤的临床操作。本病是一种预后较好的自限性疾病,少数可表现为迁延性病变。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发热、胸膜炎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X线、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包穿刺
重要提醒: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可能并发心包缩窄,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约占心包切开术后患者的10%-30%,儿童发病率略高于成人。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合并胸膜切口的患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病因-总述: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其与自身免疫、特殊病毒、潜伏病毒感染再发作等因素有关。可能是由于心包或心外膜创伤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常发生于心脏直视术后数天到数周内,也可继发于任何导致心包或胸膜损伤的临床操作,包括心内起搏器植入网、胸部钝挫伤、经皮冠状动脉干预、心内射频消融、胸腺肿瘤切除以及肺外科手术等。
症状-总述: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多见于心脏术后1-3周急性起病,一般不超过3个月,患者常可见发热、胸膜炎样胸痛、心包积液以及胸膜腔积液。
症状-典型症状:
1、发热
患者多在术后10天至数星期开始发热,发热后一般在1-2周消退。
2、胸痛
胸痛位于胸骨后或前胸,胸痛的性质类似胸膜炎,呈刺痛性,于深吸气、吞咽、仰卧时加重,常弥散放射至头颈部和外侧胸廓,可伴肌肉或关节痛。
3、心包积液
患者在早期可没有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症状将日渐明显。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严重时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被迫做起来或半卧位(需端坐呼吸),少数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循环衰竭甚至猝死。
4、胸膜腔积液
患者可出现胸痛、咳嗽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1、心包填塞
轻者可无症状,积液量大时,可出现心前区疼痛或者闷痛、咳嗽、恶心、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情况,严重者可出现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2、缩窄性心包炎
可出现发热、胸痛、腹胀、下肢肿胀、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
就医-就诊科室:
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就诊;病情稳定者可至心脏外科、心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尽量限制患者活动,以免加重病情。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现在都有哪些不适?
2、您之前有过类似情况吗?
3、您为什么会做心包切开术?手术多久了?
4、您有确诊过其他疾病吗?
5、您平时血压怎样?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情严重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再次手术吗?
4、能治好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有没有严重副作用?
6、回家后应该怎么护理?
7、我应该在饮食、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发热、胸膜炎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常规、血生化、X线、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包穿刺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会对患者的心脏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心脏的形态、大小有无变化,通过心脏听诊闻及的心率、心律、心音、杂音等,初步了解心脏病变情况。患者心脏听诊通常可闻及心包摩擦音。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观察血细胞计数,能够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患者常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红细胞沉降率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血中可检测到抗心肌抗体等。
2、血生化
可以了解患者有无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损伤等。
检查-病理检查:
心包穿刺检查可以明确积液的性质,以利于疾病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抽出心包腔内的积液,可以减轻心包腔的压力,减轻心脏的负荷。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可将心脏的电活动显示为纸上的描记曲线,可了解心脏病变情况。患者心电图可呈非特异性ST-T改变,心律失常,以房性心动过速多见。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胸部X线检查能够了解胸部心肺病变情况。患者X线胸片检查显示心影增大,心包积液征象,部分患者可见胸腔积液和肺部浸润。
2、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示心脏结构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助于了解心脏病变情况,有助明确诊断。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包积液征象。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心脏手术、任何导致心包或胸膜损伤的临床操作的病史,出现发热、胸膜炎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并结合血常规、血生化、X线、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包穿刺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有自限性,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以及心包穿刺引流等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
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
2、糖皮质激素
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等,适用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过敏或治疗无效的患者。
3、免疫球蛋白
难治性患者,可考虑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阿司匹林、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泼尼松。
治疗-手术治疗:
1、并发心脏压塞者需行心包穿刺或引流,以减轻症状。
2、反复发作心脏压塞或出现缩窄性心包炎者,可行心包剥脱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是一种预后较好的自限性疾病,少数可表现为迁延性病变。约5%的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患者常于术后前3个月复发,约2%-5%的患者可能并发心包缩窄,需要长期随访。
预后-危害性:
若诊治不当,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心包填塞、缩窄型心包炎等多种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能够自行恢复。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及时有效治疗,可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预后-复发性:
约5%的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患者常于术后前3个月复发。
日常-总述: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患者应保持稳定的心态,注意休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合理用药,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遵医嘱做好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若患者情绪波动起伏较大,则会影响心脏正常工作,从而影响病情。故患者需保持心情平静,避免因情绪过激而引起心律失常,从而加重病情。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勿擅自停药。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卧床休息。特别是出现心脏压塞的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
2、避免剧烈运动。恢复体力活动的具体情况,需遵医嘱。
3、平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少去公共场所。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2、可少食多餐,促进消化。
饮食禁忌:
少吃过油过甜、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