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心-耳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cardiac auditay syndrome疾病别名: ...
养生
疾病名称: 心-耳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cardiac auditay syndrome
疾病别名: 心脏-耳聋综合征
疾病概述:
心-耳综合征(cardiac auditay syndrome)又称心脏-耳聋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影响心脏传导系统的遗传性疾病。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主要以心电图Q-T间期延长、晕厥发作及耳聋为其三大特征。严重者可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脏、耳
常见症状: 晕厥、耳聋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心电图、听力检测、基因检测
重要提醒: 对于有发作性晕厥、抽搐,尤其是伴有耳聋者,应进行心电图检查,警惕发生本病的可能。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心-耳综合征为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病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有家族史的小儿。
病因-总述:
心-耳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不明,一般认为与基因突变有关。此外,增加交感神经兴奋的情况如情绪兴奋、惊吓、剧烈活动、过度疲劳等可诱发症状。
症状-总述:
心-耳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短暂的晕厥发作,常伴耳聋。部分病例发作前有胸闷、心悸、嗅觉或躯体感觉异常等先兆,继之眩晕、 晕厥,持续数秒、十余秒或更长时间,并可有面色苍白、出汗、发绀、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甚至猝死。
症状-并发症:
病情严重者可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一般首诊科室为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外科。
3、若患者为新生儿,可到新生儿科就诊;若为儿童则可到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着便于穿脱的衣服,方便检查。
3、可能会进行有特殊要求的检查,应提前咨询医生,做好准备。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异常表现)?
2、出现这些情况多久了?
3、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什么原因会导致症状的发作、加重或减轻?
4、您(孩子)是否进行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是否有心脏方面的疾病?
5、您是否接受过治疗?治疗过程大概是怎样的?治疗效果如何?
6、亲属中是否有人存在心脏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是什么原因可能导致了我的症状?
3、现在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4、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您比较推荐哪种呢?
5、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我(孩子)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吗?
7、治愈后会不会影响之后的生活呢?
8、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9、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一次呢?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心电图、听力检测等检查,以帮助诊断。有条件者,还可进行基因检测,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听诊
医生主要会对患者的心脏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心脏的形态、大小有无变化,通过心脏听诊闻及的心率、心律、心音、杂音等,初步了解心脏病变情况。
2、其他
医生观察患者是否有面色苍白、发绀、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表现,以初步了解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有条件者,特别是存在家族史者,可进行基因检测,可帮助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无创伤性检查技术。本病患者心电图常以Q-T间期延长为特征,T波宽大、切迹、高尖、双向或倒置。多与U波融合。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或短瞬间Q-T间期和T波的变化很大,在情绪激动或运动时Q-T间期更延长,并有T波大小交替现象,尤在晕厥前易见到。晕厥时或其前后可见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偶为心脏停搏。Q-T间期延长,使心室易损期相应延长并后移,造成室性期前收缩易落在易损期而致心室颤动,它是晕厥、猝死的主要原因。
2、听力检测
听力检测对诊断耳聋有重要意义,包括音叉检查、纯音电测听、超听阈检查等方法。医生可通过听力检测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真实耳聋。耳聋是心-耳综合征的重要表现之一,可辅助该病的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家族史,结合耳聋、晕厥等临床表现,以及心电图特征性改变,诊断并不困难。如Q-T间期延长及T波改变不明显,可于运动后再检查心电图,如出现Q-T间期更延长、T波大小交替,仍可诊断本病征。
诊断-鉴别诊断:
发作后有数分钟定向力障碍,部分还有恶心、呕吐、 头痛和全身不适,疲倦或嗜睡,与癫痫或癔病的表现相似。脑电图检查有助于癫痫的鉴别。可做运动试验,心电图出现Q-T延长,应警惕本病。
治疗-治疗原则:
目前,心-耳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使用药物来改善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时可考虑进行心脏介入或切除左侧交感神经节来进行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服用普萘洛尔、苯妥英纳等,可以避免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减低星状神经节轴突传递作用,抗心律失常发生。
2、禁用奎尼丁、胺碘酮等,这些药物可使Q-T间期延长,加重病情,故禁忌使用于本病的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普萘洛尔、苯妥英纳
治疗-手术治疗:
1、左侧交感神经节切除术(LCSD)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可做左侧交感神经节切除。该手术可通过切除左侧颈交感神经节,去除其对心脏的控制优势,达到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
反复发作晕厥易致心脏性猝死,可用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治疗。ICD可自动识别和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能明显降低心脏性猝死(SCD)高危病人的病死率,是目前防止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ICD的研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适应证不断扩大。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心-耳综合征的预后一般与病情进展程度,是否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等有关。
预后-危害性:
1、本病患者常因耳聋而影响生活质量。
2、未经治疗的患者,可使晕厥反复发作,最终可能导致猝死。
预后-治愈性:
经及时正规的治疗,可以改善症状,使晕厥发作得到控制,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日常-总述:
心-耳综合征可有多系统症状,良好的日常护理可帮助患儿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日常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心理护理:
家属应多安慰陪伴患者,给予患者爱和安慰,避免患者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诱发症状,造成不良后果。
日常-生活管理:
1、适当运动,避免剧烈活动。
2、规律生活,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3、天气变化时,注意加减衣物,预防呼吸道感染。
饮食调理: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生活方式管理的重要内容。建议食物多样,低糖低脂清淡饮食,建议采用煮、蒸等非油炸类烹饪方法。孕妇等特殊人群建议咨询医生。
饮食建议:
1、粗细搭配,常吃杂粮、杂豆,如小米、玉米、燕麦、红小豆、绿豆、芸豆等。
2、建议食用脱脂奶、鱼类、瘦肉、大豆及其制品、各种蔬菜水果。
3、适量饮茶,以绿茶为宜。
4、多选用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豆油、亚麻籽油、茶油和橄榄油等,并调换使用。
饮食禁忌:
1、忌含脂肪多的食品,如油条、炸糕,油炸方便面、全脂乳、奶油,肥肉、动物内脏、动物油脂等。
2、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鱼子、脑、肝、松花蛋等。
3、忌含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如冰淇淋、甜点心等。
4、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高度酒、浓茶、咖啡等也应忌用。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