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心火上炎疾病英文名称: flaring up of heart fire疾病别名: 心火...
养生
疾病名称: 心火上炎
疾病英文名称: flaring up of heart fire
疾病别名: 心火亢盛、心阳偏亢
疾病概述:
心火上炎(flaring up of heart fire)是指心经火热亢盛,循经上炎口舌的病理变化。临床以发热,口渴,心烦,口舌生疮、赤烂疼痛,面红,脉数等。发生多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本病积极治疗,护理得当,一般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当,病情加重,可影响呼吸和睡眠。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舌炎、复发性口疮、急性泌尿系感染、咯血等疾病常见本证。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发热,口渴,心烦,口舌生疮、赤烂疼痛,面红,脉数
主要病因: 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
检查项目: 尿常规、便常规、血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若发现发热,口渴,心烦,口舌生疮、赤烂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病情加重进而影响肝脾。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无特定多发人群。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多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心经火热旺盛,循经上炎。病位在心,常热传小肠,也可波及肝、脾等脏腑。
病因-基本病因:
1、外邪侵袭
外邪侵袭人体入里化火,热为阳邪,或热病后期,余邪未清,心火尤为明显,心火旺盛,循经上犯导致本证。
2、情志失调
平时忧愁思虑过度,或暴躁易怒,七情郁结化火,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故火热邪气郁结于心,心火循经上犯而形成本病。
3、饮食不节
平日偏食辛辣、肥腻的食物,或饮酒无度,饮食蕴结化火,上犯于心而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心火上炎以心及舌、脉等出现实火内炽现象为特征。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之中。临床以发热,口渴,心烦,口舌生疮、赤烂疼痛,面红,脉数为主要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口舌表现
主要表现为口舌生疮,舌尖红赤,糜烂,疼痛,甚至舌体肿胀,出血。
2、影响神志活动
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宁,坐卧不安,失眠。
3、火热表现
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苦,口渴,面红,大便秘结。
症状-病情发展:
本证属实,常移热于小肠形成小肠实热证;也可波及脾、肝形成心脾积热和心肝火旺等证。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心烦,口舌生疮,失眠,舌尖红赤等表现。
2、或伴有发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色红等症状。
以上均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出现心烦、口舌生疮、失眠等情况多久了?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发热、口渴、小便短黄等?
4、有没有其他什么疾病?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吗?
6、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7、平时饮食状况如何,有抽烟喝酒习惯吗?
8、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平时心情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表现?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尿常规、便常规、血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情绪情况、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胸部心肺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检查尿蛋白定性,尿糖定性和尿沉渣三项内容。可了解有无肾脏及尿路疾病。
2、便常规
可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等,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3、血常规
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可提示有无感染存在,以及感染的类型。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有必要可以选择病理检查,是有创检查。医生取下患者部分病变组织进行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有利于诊断以及治疗。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发热,口渴,心烦,口舌生疮、赤烂疼痛,面红,脉数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有相似症状的热入营血、小肠实热、心阴虚等病症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特异症状
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舌尖红赤,糜烂,疼痛,口苦。
2、可见症状
发热,口渴,面红,大便秘结,小便色红,涩痛。
3、典型舌脉
舌红,苔黄,脉数。
4、辅助检查
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心火上炎与热入营血
二者均可见狂躁,胡言乱语及出血等表现。热入营血是因邪热内陷而成,可伴有高热、抽搐、昏迷等热极生风的表现,出血以皮肤出现斑疹为主;心火上炎多因情志内郁而致,可由烦躁失眠渐发,出血以尿血为主。
2、心火上炎与小肠实热
二者临床上均可见小便短少色黄、涩痛,尿血等症。小肠实热以小便色红刺痛,或尿血,或茎中痛为特征;心火上炎以口舌生疮,烦躁失眠,甚至狂躁为主要表现。
3、心火上炎与心阴虚
二者均可见心烦不眠等症状。心阴虚常见虚烦不得眠,午后发热,入睡汗出,手足心热等阴虚内热表现;心火上炎为烦躁不安,失眠,甚或狂躁,口舌生疮等实火之象。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中医治疗以清心降火为主要治疗原则。若口舌生疮严重的患者,宜清心火于上,或外敷清热解毒,清心泻火,消散郁火,凉血止血等功效的局部外用药;若小便短少不利的患者,宜通利小便而祛邪外出。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若出现口干喜冷饮的患者,可加用龟板、玄参、知母、沙参。
2、若出现吐血、流鼻血的患者,可加用水牛角、生地、丹皮。
3、若出现小便色赤而痛的患者,可去黄连、肉桂,加用小蓟、白茅根、炒蒲黄、藕节。
4、若出现小便淋沥涩痛,小腹拘急的患者,可加用竹叶、车前草、萹蓄、滑石。
治疗-药物治疗:
1、方药:泻心汤合凉膈散加减。
2、常用中药:大黄、黄芩、黄连、栀子、连翘、薄荷、黄柏、木通、生甘草。
治疗-相关药品:
牛黄清心丸、牛黄上清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针刺疗法
可取大陵、心俞、神门为主穴,取太冲、太溪为配穴,采用泻法进行针刺治疗,留针20分钟,中间提插捻转4-5次;或取廉泉、足三里、合谷、曲池、颊车等穴,每次选2-3穴,采用中等度刺激针刺治疗,留针5-10分钟。
2、外治法
(1)口疳散
适用于心火上炎导致的急慢性口腔炎等疾病。一般外涂2-3天可痊愈。涂后一般有刺激,出现流口水,但不要吐出。
(2)绛雪散
适用于口舌生疮,或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的患者。将药物研为细末,喷于患处。
(3)漱口方
适用于出现实证口疮的患者。取防风、甘草、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等药物,煎水含漱。
(4)醋调吴茱萸外敷足心
适用于出现口疮的患者。将吴萸研细末,取醋适量调數涌泉穴处,用纱块胶布固定,可保留3-5天。
治疗-治疗周期:
心火上炎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心火上炎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若积极治疗,护理得当,一般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当,病情加重,可影响肝脾,形成心脾积热和心肝火旺等证。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影响生活质量,严重可出现呼吸及睡眠困难,预后不良。
预后-治愈性:
本病若积极治疗,护理得当,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心火上炎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饮食情志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要保持口腔清洁、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大便通畅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儿童口舌疼痛哭闹或烦躁不安时,应根据年龄心理特点,开展游戏、看书等活动,分散注意力。
2、本病与情志关系密切。应注意调摄情志,避免情绪过激和外界不良刺激,加重病情。
日常-用药护理:
1、按时服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毒副作用。
2、中药汤剂宜温凉服用,不可过烫,以免加重口腔疼痛。
3、口腔内用药前先用冷开水漱口,或用0.9%等渗盐水擦洗口腔,保持口腔清洁。
4、口腔内用药一般可在饭后1-2小时进行,以免引起呕吐。
5、口腔内涂药后不能立刻饮水、进食,尽量使药粉在局部多停留些时间,效果会更好。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噪音或突发巨响,以免诱发心悸等。
2、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鼓励多饮水。可选用清热解毒漱口溶液漱口,或用盐水擦洗口腔。
3、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或熬夜,情绪激动而加重病情。
4、口舌生疮的患者,进食宜缓慢细嚼,避免咬伤口舌,形成新的溃疡。
5、保持大便通畅,若排便困难,可外用灌肠等方法,促进排便。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口腔黏膜、舌体、舌象、脉象及二便情况。
2、注意观察神志、面色、睡眠、体温、瞳孔及生命体征等变化。
3、若出现狂躁,胡言乱语等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血常规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忌食肥腻、辛辣、煎炸、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过饱过饥。
饮食建议:
1、心火炽盛宜进食清热泻火的食物,如苦瓜、苦菜、莲子心、绿豆等。
2、可给予绿豆汤、薄荷水等,少量多次喂服,以解热利尿。配合饮用西瓜汁、芦根汤等,以清热养阴。
饮食禁忌:
1、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葱、大蒜、辣椒、芥末等。
2、避免吃生冷、硬质粗糙、过咸的食物。如雪糕、凉拌菜、年糕、粽子等糯米类制品。
3、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4、戒烟忌酒,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
预防措施:
本病预防以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为主,同时注意增强体质,生活起居规律,避免感受外邪等,可有效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作。
1、平时应加强生活调摄和精神调养,保持心情舒畅。
2、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或熬夜。
3、平时可参加轻松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如散步、下棋等,培养乐观、愉快的心情。
4、可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5、平时应勤漱口,晨起及睡前饭后尤为重要,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疮的发生。
6、平时应规律饮食,保持营养充足,避免过度饮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