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心厥疾病英文名称: heart syncope疾病概述: 心厥(heart syncop...
养生
疾病名称: 心厥
疾病英文名称: heart syncope
疾病概述:
心厥(heart syncope)是指由于心脏的严重病变,以致心阳虚衰,推动调控血液运行的功能失常,心脉、脑神失血充养而阳气外脱,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血压降低、晕厥或神志昏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发生多与原有的严重心脏病有密切关系。心厥为危重证候,应立即抢救治疗,否则可危及生命。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心源性休克及昏厥。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中医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血压降低,晕厥或神志昏迷
主要病因: 严重心脏疾病
检查项目: 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清心肌标志物、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检测、肝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
重要提醒: 若发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神志昏迷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病情发展而危及生命。
临床分类:
1、心虚阳脱
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气息微弱,心慌气短,晕厥或神志昏迷,伴有血压显著降低,脉微。
2、阴竭阳脱
主要表现为身热,四肢厥冷,汗多质黏或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喘息,气息微弱,皮肤干涩,伴有心音微弱,血压下降,脉微而数或结或促。
3、痰蒙心窍
主要表现为心慌,神志恍惚,躁动不安,或表情淡漠,意识不清,昏睡,或肢体抽搐,舌淡胖,脉促或滑。
4、痰热动风
主要表现为心慌,喘息咳嗽,咳中带痰,痰稠色黄,躁动不安,抽搐,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舌质暗红,苔黄腻,脉促或弦滑。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与严重心脏疾病相关。基本病机为心阳虚衰,推动调控血液运行的功能失常,心脉、脑神失血充养而阳气外脱。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病因-基本病因:
严重心脏疾病,如厥心痛、心动悸等发作时过于严重,以致心脏无法应对,心阳虚衰,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的功能失常,心脏、脑神、四肢不能得到心阳心血的温煦充养,而阳气外泄,发为心厥。
症状-总述:
本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血压降低、晕厥或神志昏迷。病情危重时多危急生命。
症状-典型症状:
1、心慌、心痛、晕厥甚至昏迷,或有抽搐。
2、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有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资料研究。
就医-急诊指征:
1、出现心慌、心痛、晕厥甚至神志昏迷,或有抽搐等表现。
2、伴有血压骤降、心率加快等。
3、或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表现。
以上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
2、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心血管内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一般需要做心电图检查,建议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心慌、心痛、神志不清,或有抽搐等症状?
2、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等?
3、之前有患其他疾病吗,如厥心痛、心动悸等?
4、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平时有偏食辛辣肥腻食物的习惯吗?是否有抽烟、饮酒的习惯?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需要手术吗?手术有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清心肌标志物、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检测、肝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情况,以及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胸部心肺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医生通常还需使用听诊器进行心肺部听诊,来初步判断心肺功能。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大多有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增加。有出血倾向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血小板计数可减少,血纤维蛋白原可减低,凝血酶原时间可延长。
2、血清心肌标志物
发生心肌梗死时大多数患者有血清心肌标志物的改变,如血肌钙蛋白、肌酸磷酸激酶等。
3、肝功能测定
肝功能受损时血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可增高;肝功能衰竭时血氨可增高。
4、肾功能测定
肾功能减退时可有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
5、尿常规
随着休克的进展,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细胞和管型等。
6、电解质检测
血钾也可增高,电解质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
检查-其他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有帮助。对估计病变部位、范围和病情演变均有很大帮助。凡遇不明原因的休克,均应常规作心电图检查,以排除心肌梗死。
2、血气分析
对了解酸碱平衡很有价值。休克发生后动脉血氧饱和度、静脉血氧含量可下降。当肺功能衰竭时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降低。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观察心脏的大小、轮廓,以及肺血管及肺血流的情况,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2、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诊断极有价值,可用于诊断乳头肌断裂或室间隔缺损等机械性并发症。操作必须快速进行,尤其是对于以急性心脏缺血起病的患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心痛剧烈、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神志昏迷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四肢寒冷等症状的气厥、风厥、血厥、痰厥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多有严重心脏病史。
2、有心悸、心痛、晕厥甚至昏迷,或有抽搐等症。
3、面色苍白或紫暗、四肢厥冷,或有大汗淋漓,以及脉微或结、代、促,甚或无脉。血压急骤下降,收缩压<11.3kPa(85mmHg),尿少或无。皮肤指压苍白恢复时间>3秒。
4、当厥心痛、胸痹、心衰、心瘅等病出现四肢厥冷、脉微、血压显著降低、晕厥或昏迷,应同时诊断心厥。
诊断-鉴别诊断:
1、气厥
气厥是指肝气不舒,气机逆乱导致的疾病,以突然昏倒、不言不语、过时复醒为主要表现的厥逆类疾病。发病前常有明显精神刺激因素,多见于妇女。
2、风厥
风厥是指风毒侵袭,扰乱气血,阴阳失衡,气机闭阻,甚至阳气欲脱所产生的疾病,以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四肢冰冷、脉微、皮肤瘙痒、血压降低、神志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厥、脱类疾病。
3、血厥
血厥是因情绪紧张、恐惧,或因创伤剧痛,或为年老体弱,或在突然改变体位等情况下,导致一时气机错乱,脉络不通,清阳不升,脑失血养所产生的疾病,以突然昏倒、面白肢冷、神识不清为主要表现的厥、脱类疾病。
4、痰厥
痰厥是因情志刺激,气郁喉痹,或因风痰内动,痰阻气道,闭扰神明所产生的疾病,以突然昏厥或神昏、喉间痰阻、肢冷为主要表现的厥病类疾病。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中医治疗应通补兼施,使阴阳达到平衡,气血得生,气机得畅,痰瘀除而正气得复。若疾病危急,必须及时抢救,以防危及生命。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心虚阳脱
(1)若大汗淋漓不止的患者,重用附片,可加用黄芪、山茱萸。
(2)若面色口唇紫暗的患者,可加用三七、桃仁。
2、阴竭阳脱
若汗出不止的患者,可加用黄芪、山茱萸。
治疗-药物治疗:
1、心虚阳脱
(1)方药:参附汤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附子、生姜、大枣。
2、阴竭阳脱
(1)方药:生脉散合参附汤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麦冬、五味子、附子、生姜、大枣。
3、痰蒙心窍
(1)方药:涤痰汤和苏合香丸加减。
(2)常用中药:制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实、甘草、生姜、大枣、制南星、石菖蒲、人参、苏合香、安息香、冰片、檀香、沉香、木香、白术、香附、朱砂。
4、痰热动风
(1)方药:黄连温胆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2)常用中药:黄连、制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竹茹、枳实、山羊角、桑叶、川贝母、生地、钩藤、菊花、白芍。
治疗-相关药品:
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通关散、礞石滚痰丸、苏合香丸,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不清楚是否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针刺疗法
主穴可取内关、人中、三阴交,配穴可取风池、极泉、尺泽、委中,进行针刺治疗。
2、灸法治疗
可取气海、关元等穴,隔附子饼灸或艾条灸,适用于心阳虚脱的患者。
3、火罐疗法
可取大椎、至阳等穴,三棱针点刺出血后,用酒精闪火法置罐,留罐20分钟,适用于痰热表现的患者。
治疗-治疗周期:
心厥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心厥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发生在6小时~1周时间是判断其预后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无心衰、心慌、心阳外脱等并病的出现,一般预后较好;若出现并病,则预后较差,尤其出现心脱,病情多难以逆转。
预后-危害性:
本病为心阳衰脱、脑神失主的危急重症,必须抢救及时,以防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本病若能及时救护,部分患者可以缓解危急症状。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心厥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要注意休息、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积极的心态等,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急性发作时,患者有强烈的恐惧、紧张感,应专人守护在身边,安抚患者使其保持情绪稳定,消除惊恐、不安心理,减少耗氧量。
2、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利于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服药,用药后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若情绪变动较大时,可服用益胃通阻散。
3、可急煎中药,口服或鼻饲灌服。阴竭阳脱的患者,可急用独参汤。
日常-生活管理:
1、居室保持整洁、安静,以及温湿度适宜。
2、应绝对卧床,头部、下肢分别抬高30°~40°,并给予氧气持续吸入,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3、加强皮肤护理。大汗淋漓的患者,应更换衣被,保持舒适,并防止皮肤压疮的发生。
4、保持大便通畅,不可用力排便,大便干结者,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日常-病情监测:
1、若发生休克或昏迷时,需密切观察神志、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以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若患者出现情绪不稳、神志昏迷、胡言乱语等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救护。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院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X线检查、心电图、血清心肌标志物、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等检查,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疾病初起应给予流质饮食,根据病情逐步改为半流质,不可过饱,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以及富含营养和膳食纤维。注意饮食禁忌,忌食辛辣刺激性、肥腻、过甜、过咸的食物,并戒除烟酒。
饮食建议:
1、可多食水果和蔬菜,多喝水。
2、多食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等。
3、多食易消化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以免加重病情。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生冷食物,如冰糕、冰饮等,不然容易妨碍脾胃,影响疾病的恢复。
预防措施:
本病的预防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增强体质、饮食调护、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起居规律等,也可有效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作。
1、早期积极诊治原发性疾病,尽可能消除其他可引起本病的一切诱因。
2、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和起居。
3、避免情绪波动,尤忌急躁、焦虑、发怒;戒烟并少喝酒。
4、注意饮食,少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少食肥腻食物,忌暴饮暴食,尤其晚饭不宜过饱。
5、合理饮食:少吃高胆固醇食物、盐糖,可多吃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等,及蔬菜、水果。
6、肥胖的人应减少饮食总热量,适当控制并结合体力活动减轻体重。
7、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对身体和病情有益。具体活动以脚步较快的散步和慢跑为最好,其他如乒乓球、打太极拳等也较适宜。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