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疾病英文名称: thoracal facet joint disturb...
养生
疾病名称: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疾病英文名称: thoracal facet joint disturbance
疾病别名: 胸椎小关节错缝、胸椎小关节机能紊乱、胸椎小关节滑膜嵌顿
疾病概述: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thoracal facet joint disturbance)是指胸椎后关节在劳损、退变或外伤等因素作用下,导致胸椎小关节发生急、慢性损伤或解剖移位以及椎旁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刺激、牵拉或压迫其周围的肋间神经、交感神经,引起神经支配区域疼痛、不适或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症状。表现为关节囊滑膜嵌顿,形成的不全脱位,且不能自行复位而导致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等,多发生在胸椎3~7节段。通过正规治疗,一般可控制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背痛、胸肋痛、呼吸痛
主要病因: 急性外伤、退变、劳损、长期处于不良姿势
检查项目: X线检查、CT、体格检查
重要提醒: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等不良姿势,减少发生本病的几率。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青壮年较常见,学龄前儿童次之。各种职业均可发生,但体力劳动者多见。
病因-总述: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可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常因急性损伤被误诊、误治,从而转变为慢性,故临床上以慢性较为多见。病因主要为急性外伤、退变、劳损、长期处于不良姿势等。
病因-基本病因:
1、急性外伤
多因持物扭转或撞击,使胸椎后关节发生错位,导致关节滑膜、韧带、神经、血管等受到嵌顿挤压、牵拉等刺激,发生紊乱,并且反射性地引起肌肉痉挛。
2、慢性劳损
(1)由于胸椎间盘退变变薄,椎间隙变窄,胸椎后关节的关节囊,韧带松弛,而使胸椎后关节发生错位。
(2)长期在不协调姿势下工作、学习,使背部软组织经常处于过度收缩牵拉、扭转,而发生慢性劳损。由于这些软组织的紧张、痉挛等外平衡的不协调,促使内平衡不协调,导致胸椎后关节发生错位。
(3)外伤后未经及时治疗,日久后关节发生错位。
症状-总述: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症状主要为背痛,部分患者会有胸肋痛、呼吸痛等,还可能出现背部感觉异常,如有灼热感或蚁行感等。
症状-典型症状:
1、疼痛
胸背部酸胀疼痛或沉重乏力,时轻时重,一般活动后减轻,劳累或受寒后加重。轻者表现错位节段局部明显疼痛和不适,重者可引起韧带撕裂、后关节错位,表现为“岔气”,牵掣颈肩作痛,且感季肋部疼痛不适,夜里翻身困难。
2、自主神经紊乱症状
(1)汗液排泄障碍:表现为多汗或无汗(局部或半身、全身)。
(2)胸腔脏器功能紊乱:可出现心烦胸闷、胸部压迫感、心律失常、血压异常、咳嗽哮喘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症状,多见于1~4胸椎小关节损伤。
(3)腹腔脏器紊乱症状:可出现胃胀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
症状-并发症: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可出现相应脊神经支配区域组织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水平有关脏器反射性疼痛,如胆囊、胃区疼痛。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平时经常伏案工作很长时间不休息吗?
6、您最近受过外伤吗?
7、受伤时腰部是什么动作?
8、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会有后遗症吗?还能运动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背痛、胸肋痛、呼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然后可能建议患者行X线检查、CT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呈痛苦面容,头颈仰俯、转侧困难,常保持固定体位(多为前倾位),不能随意转动;受损胸椎节段棘突有压痛、叩击痛和椎旁压痛,深吸气疼痛加重,棘突偏离脊柱中轴线,后凸隆起或凹陷等。受损胸椎节段椎旁软组织可有触痛,可触及痛性结节或条索状物。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有助于查看胸椎情况,部分患者有患椎棘突偏歪改变。此外,还可排除胸椎结核、骨折等。
2、CT
CT可以查看到小关节解剖位置上的细微变化,有助于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背痛、胸肋痛、呼吸痛)、体征,并结合X线检查、CT等检查结果,综合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治疗主要为了纠正胸椎小关节错位,治疗软组织的病损,主要方法有手法治疗,患者应找专业人士进行手法治疗。此外,物理治疗、椎板注射镇痛药物等方法,也有助于缓解疼痛。
治疗-药物治疗:
椎板注射:取偏移胸椎棘突两侧1.5~2cm,或以棘突间压痛最明显处或硬结处为穿刺点,垂直进针,碰到骨之后略退针,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于痛点注射镇痛液,镇痛液配方一般为利多卡因和曲安奈德。
治疗-相关药品:
利多卡因、曲安奈德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手法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提高痛阈,放松紧张、痉挛的肌肉,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以及血肿、水肿的吸收,消除创伤性无菌炎症,松解粘连。此外,手法治疗还可以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减轻或消除神经、血管的机械性压迫,减轻疼痛。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可导致慢性疼痛,影响日常生活。
预后-治愈性:
一般可控制症状,达到临床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患者日常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适时起身活动。
6、患者运动前应充分热身及拉伸,避免意外损伤。
7、患者外出时建议家属陪同出行,避免意外的发生。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
6、患者可多吃一些虾皮、泥鳅等含钙、磷较多的食物。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冰激凌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不动。
2、注意日常保护,运动前充分热身、拉伸。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增强体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