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牙菌斑疾病英文名称: dental plaque疾病概述: 牙菌斑(dental pla...
养生
疾病名称: 牙菌斑
疾病英文名称: dental plaque
疾病概述:
牙菌斑(dental plaque)是指主要黏附在牙齿表面、不能用水冲洗去除的一种生物膜,由细菌和基质组成。牙菌斑是龋病和牙周病的致病因素,平时积极采用刷牙和使用牙线的方法去除口腔内牙菌斑,必要时到医院进行口腔基础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牙龈不适、牙齿表面有牙垢
主要病因: 唾液糖蛋白附着在牙面上形成获得性膜,随着口腔内细菌不断集聚,逐渐形成牙菌斑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牙菌斑显色剂检查
重要提醒: 牙菌斑是龋病和牙周病的致病因素,应尽早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权威的牙菌斑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口腔清洁不到位者。
病因-总述:
由唾液糖蛋白附着在牙面上形成获得性膜,形成细菌黏附的条件,后随着口腔内细菌不断集聚,逐渐形成有一定特征性结构的菌落,即牙菌斑。
病因-基本病因:
1、口腔内的唾液糖蛋白附着在牙面上,形成1~10um厚的薄膜,称为获得性膜。为细菌的初期黏附提供了基础,是牙菌斑的基底层结构。
2、口腔内的细菌黏附在获得性膜上,并逐渐集聚形成谷穗状结构。早期为需氧的球菌,如血链球菌等,后期为碱性厌氧菌或厌氧菌定植黏附。刚形成的菌斑比较疏松,后期随着细菌不断集聚,细菌排列逐渐变得紧密,形成特征性的栅栏状结构,标志着菌斑成熟。
症状-总述:
牙菌斑是一种无色生物膜,一般肉眼不可见,多附着在牙齿表面,也可见于牙龈组织周围。部分患者可存在牙龈不适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若牙釉质表面的菌斑钙化,可形成黄色或棕色的牙石。
症状-并发症:
1、牙龈炎
牙龈炎是指发生于牙龈组织而不侵犯深部其他牙周组织的一种疾病。龈、牙结合部堆积的牙菌斑及其中的有害物质长期作用于牙龈,引起炎症,加上牙石、不良修复、食物嵌塞、口呼吸等的存在,加重了菌斑堆积及牙龈的炎症。
2、牙周炎
牙菌斑属于牙周疾病发病的始动因子,由于细菌全部黏附在牙周及牙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膜,病菌长时间黏附在一起生长,不易被水冲刷,是导致牙周炎的重要因素。患者可出现牙龈肿胀、牙周袋(一种病理性加深龈沟)形成、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等症状。
3、龋病
牙菌斑是龋病的始动因素,近年来国际上公认由细菌病致龋的细菌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这些细菌与唾液中的黏蛋白和食物残屑混合在一起,牢固地黏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菌斑中的大量细菌产酸,造成菌斑下面的釉质表面脱钙、溶解。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
就医-门诊指征:
1、牙齿表面出现黄色或棕色牙垢。
2、出现牙龈红肿、牙齿松动或脱落。
3、自行发现牙齿有龋洞。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口腔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就诊前请清洁口腔。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由家属陪同就诊。
5、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日常一天几次刷牙呢?
2、您是否有使用牙线的习惯?
3、您饭后是否经常漱口呢?
4、您是否有牙齿疼痛或者牙龈发炎的症状呢?出现这种症状多久了?
5、您是否有服用过相关的治疗药物或接受过何种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口腔健康状况如何?
2、我需要进行哪些检查项目?检查的时间和费用是怎样的呢?
3、这种情况我应该接受哪些治疗?
4、我在日常护理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5、多久需要复查?复查的项目有哪些?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牙龈不适、牙齿表面发黄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咨询。医生一般通过牙菌斑显色剂检查是否有牙菌斑,从而明确诊断。之后可能会进行口腔专科检查,判断牙齿、牙龈有无其他异常。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牙齿的颜色,有无龋齿、牙结石等;检查牙龈的颜色、形态、质地,判断有无增生、红肿等。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一般会将牙菌斑显示剂涂抹在牙齿上,等待几分钟,显色剂会使牙菌斑呈现红色斑点,而透过红色斑点的显现,可以察觉牙齿上牙菌斑的分布。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口腔专科检查、牙菌斑显色剂染色后牙面上显示红色斑点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牙菌斑的治疗,首先应提高自身的口腔保健意识,掌握正确的刷牙及牙线使用方法进行自我菌斑控制,同时应用漱口水并积极到医院进行口腔基础治疗,提高口腔环境的清洁性。
治疗-一般治疗:
1、刷牙
刷牙是控制牙菌斑的基本方法,刷牙的要领:将牙刷毛尖对应牙龈缘,然后牙刷刷毛与牙齿呈45°,并略施加压力,使牙刷刷毛部分进入牙龈沟,部分可进入邻面牙间隙,使刷毛前后短距离的进行水平颤动刷上下颌牙,每次刷2~3颗牙,然后依次按顺序将牙齿刷干净。建议多使用一次性漱口杯,并应用单个的牙刷、牙杯以及牙膏。坚持每天早晚刷牙,彻底清除菌斑,保持口腔卫生。
2、牙线
使用牙线对于去除牙齿邻面的牙菌斑有很好的作用。牙线的规格应从细到粗,规格全,坚韧不易拉断。牙线不仅适于老年人和牙周病患者,年轻人、牙周组织健康者也应像使用牙刷一样,把牙线作为日常口腔清洁工具。
治疗-药物治疗:
多种杀菌抑菌药物常加入在漱口水中,在牙菌斑的控制中发挥作用。
1、双氯苯双胍己烷
双氯苯双胍己烷常添加在漱口水中。用含双氯苯双胍己烷的漱口水漱口后,约30%的药物剂量仍然滞留在口腔内,起着持续抑菌的作用。
2、其他
(1)有些口腔护理产品中添加葡聚糖酶,用葡聚糖酶来分解牙菌斑基质,进而达到破坏生物膜的效果。
(2)漱口水配方中也常含有精油,如薄荷醇、百里香酚、桉叶醇和水杨酸甲酯等,临床试验证明这类产品可以减少牙菌斑。
治疗-相关药品:
双氯苯双胍己烷、水杨酸甲酯
治疗-手术治疗:
牙菌斑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若菌斑已经形成较硬的牙结石,则需要口腔专科医院进行牙结石的超声洁刮治(洗牙),彻底去除牙菌斑。
治疗-治疗周期:
牙菌斑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和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牙菌斑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掌握正确的刷牙及牙线使用方法进行自我菌斑控制,同时积极到医院进行口腔基础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牙菌斑若不及时得到控制,可能会引起龋齿、牙龈炎及牙周炎,出现牙齿疼痛、松动、牙周溢脓等不适症状。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预后-治愈性:
通过合理治疗一般可以治愈,但需要长期进行口腔菌斑控制。
日常-总述:
牙菌斑是黏附在牙齿表面的一种生物膜,是龋病和牙周病的始动因素,会对口腔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提高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清洁能力,以提高对牙菌斑的控制。
日常-生活管理:
1、使用独立的刷牙用具,饭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2、常规使用牙线,保持牙齿邻面清洁。
3、建议使用含氟牙膏。
饮食调理:
本病通常无需特殊的饮食护理,但日常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机体的恢复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1、宜食用易咀嚼、无刺激性、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多吃新鲜蔬菜、新鲜水果,以补充机体维生素,提高免疫力。
3、进食速度宜慢。
饮食禁忌:
1、禁食辛辣生冷食物。
2、患者应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对口腔造成刺激。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定期做口腔检查,均有助于预防牙菌斑形成。
1、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养成使用牙线的习惯,并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
2、定期到牙科医院做检查,做牙周清洁。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