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眼部猪囊尾蚴病疾病概述: 眼部猪囊尾蚴病是指人食用未煮熟的猪肉导致猪囊尾蚴寄生于眼部而引...
养生
疾病名称: 眼部猪囊尾蚴病
疾病概述:
眼部猪囊尾蚴病是指人食用未煮熟的猪肉导致猪囊尾蚴寄生于眼部而引起的眼部疾病,可发生在眼的许多部位,但绝大多数见于玻璃体内和视网膜下。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眼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渐进性无痛性的视力减退、视物变形、视野缺损
主要病因: 猪囊尾蚴寄生于眼部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病原学检测、红细胞凝集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组织病理学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超声、CT、MRI
重要提醒: 食用猪肉等食物时,一定要煮熟,避免发生眼部猪囊尾蚴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
眼部猪囊尾蚴病是由猪囊尾蚴寄生于眼部引起,猪囊尾蚴猪绦虫的幼虫,具有传染性。猪是猪囊尾蚴的中间宿主,主要通过食入存在猪囊尾蚴虫卵或含有猪囊尾蚴的饲料和饮水,感染猪囊尾蚴病。人主要是通过食入寄生有囊尾蚴且未经过充分煮熟处理的猪肉患得该病。
流行病学-发病率:
眼部猪囊尾蚴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部疾病。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有吃生猪肉史或吃生猪肉习惯的人群。
病因-总述:
眼部猪囊尾蚴病是由于猪囊尾蚴寄生于眼部而引起,人吃了未煮熟带有猪囊尾蚴的猪肉,猪囊尾蚴就在人的肠内继续发育,经2~3个月,即可发育为成虫。随着血液、淋巴循环,寄生在体内的各个部位,当虫卵入侵到眼部,即可引起眼部猪囊尾蚴病。不卫生的饮食习惯、经常处于饲养猪的环境等均可能导致本病发生风险增加。
病因-危险因素:
1、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如食用未煮熟的猪肉、食用被猪囊尾蚴污染的食物更容易发生本病。
2、经常处于饲养猪的环境,周围不卫生,可能会发生感染。
症状-总述:
眼部猪囊尾蚴病患者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当虫体生长增大时,会导致渐进性无痛性的视力减退、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因猪囊尾蚴寄生的部位不同而略有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猪囊尾蚴寄生于黄斑部者,常极早出现症状,眼前可有逐渐增大的圆形或椭圆形暗影、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等症状。
2、寄生在视网膜下或局部视网膜脱离时可出现相应部位的视野缺损,视盘部位的囊尾蚴常引起象限性视野缺损。
3、如幼虫死亡,包囊内释放出的毒性产物会引起严重的葡萄膜及眼内炎症反应,导致睫状体充血并有疼痛感,视力极度下降甚至失明,玻璃体囊尾蚴由于虫体蠕动范围大,患者常能感觉到眼前有变形的类圆形球状阴影在游动,玻璃体混浊,有弥漫性的飞蚊症(视野中出现漂浮的点状、条状、云雾状、蛛网状的阴影,在看向明亮的背景时,更为明显,有时伴有闪光感)。
症状-并发症:
随病情进展,可出现玻璃体混浊、增生性粘连牵引、继发视网膜脱离,还可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以及视神经萎缩等,最终可导致眼球萎缩而失明。
症状-伴随症状:
1、若伴有脑部猪囊尾蚴,可出现头痛,头晕,癫痫等神经精神症状。
2、若有肠道绦虫寄生,可在粪便中发现有白色节片。
就医-门诊指征:
1、视力下降,且有加重趋势。
2、眼前有黑影。
3、视物变形。
4、视野中出现漂浮的点状、条状、云雾状、蛛网状的阴影。
5、眼前有时伴有闪光感。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明显眼部症状,可咨询眼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眼部检查,建议患者做好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7、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有吃生肉饮生水的习惯吗?
6、您平时生活中经常洗手吗?您家里做菜时肉和菜有分开切吗?
7、您时做什么工作的?家里养猪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6、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9、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10、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渐进性无痛性的视力减退、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常规、病原学检测、红细胞凝集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组织病理学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超声、CT、MRI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的眼部进行体格检查,主要了解寄生虫的位置、眼部病变情况等,以便于初步了解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可加快,提示寄生虫感染。
2、病原学检测
血清抗猪囊尾蚴抗体常为阳性,有助于明确诊断。
3、红细胞凝集实验
操作简便,灵敏度和特异性也较高,阳性率达到85%,效价≥1∶64,即可以确定诊断。
4、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如果血检免疫学呈阳性反应,可以帮助诊断,但阴性者也不能完全排除本病。
检查-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见到囊腔内含有囊尾蚴头节为其特征,半透明的囊肿包含有不透明的内折的头节,它有4个吸盘和1个小钩环,囊肿外面是一层坚韧纤维组织包膜,并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
B型超声为实时成像,对眼部囊尾蚴的形态大小,位置关系以及生存状况均有很好的显示,尤其是具有特征性诊断意义的虫体蠕动波。
2、CT及MRI
除对眼部囊尾蚴能很好的显示外,对合并其他部位特别是脑部者更有特殊的诊断价值,它不仅能看到虫体的形态,位置及生存状况,而且对其并发症如脑水肿,脑积水等也能较为确切的判断。
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对视网膜下囊尾蚴,荧光造影早期囊体处呈遮蔽性弱荧光,囊体前的视网膜血管荧光充盈仍然正常可见。后期囊尾蚴寄生处及其周围可出现荧光素渗漏,囊体表面可呈现均匀或不均匀的强荧光表现,也有的不出现荧光着染,在虫体近处及原虫体所在部位,常会看到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早期此处为弱荧光,后期荧光染色,或者出现透见荧光或染色相间的征象,反映了虫体的移位特征。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的病史,出现渐进性无痛性的视力减退、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症状,并结合血常规、病原学检测、红细胞凝集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组织病理学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超声、CT、MRI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眼部猪囊尾蚴病可出现眼组织严重炎症反应,造成组织与视功能损害,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取出囊体。合并有肠绦虫或全身囊尾蚴者的患者,要同时进行驱虫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合并有肠绦虫或全身囊尾蚴者,特别是合并有脑囊尾蚴者,应使用吡喹酮、阿苯哒唑等药物驱虫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治疗-相关药品:
吡喹酮、阿苯哒唑
治疗-手术治疗:
1、闭合式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
适用于玻璃体、视网膜内及视网膜下囊尾蚴的取出。玻璃体囊尾蚴,手术切除混浊变性的玻璃体,游离出囊体,然后吸出;视网膜下囊尾蚴可在寄生部位切开视网膜,游离出囊体,然后吸出,同时作视网膜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若合并有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可同时切除牵引灶,激光或冷冻封闭裂孔,必要时作气体或硅油填充。
2、其他
(1)前房内囊尾蚴手术时应在角膜缘经隧道式切口进入前房,在囊尾蚴的下方或后方注入黏弹剂,推压或吸出虫体。
(2)结膜下囊虫可直接切开结膜取出。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2~4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眼部猪囊尾蚴病的预后与囊尾蚴在眼内的寄生部位、存活时间及手术能否顺利取出等因素有关。寄生于眼底周边的囊尾蚴若能尽早取出一般预后良好,治愈后一般能保存较好的视功能;寄生于黄斑部者即使手术取出也将严重影响视功能。囊尾蚴在人体组织内可存活3~5年,在眼内也可存活1.5~2年,存活的时间越长对眼的损害就越大。眼内囊尾蚴一旦死亡,虫体分解产物的毒性作用可产生强烈刺激,造成严重的葡萄膜反应。
预后-危害性:
眼内囊尾蚴寿命为1~2年,虫体死亡后,抗原性物质释放常致炎性渗出,表现视网膜炎、脉络膜炎和视网膜脱离等,引起视力下降甚至丧失。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手术等治疗可实现治愈,恢复正常。
预后-治愈率:
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可达到治愈,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若出现头晕、恶心等严重不良反应,请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不用手揉眼睛,勤打扫卫生。
5、加强厕所卫生管理,猪圈和厕所应分开,防止人畜相互感染。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换药,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注意保护眼睛,避免感染。
2、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切口,若出现红肿等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饮食调理:
本病与饮食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饮食,不吃生肉,不饮生水,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预防疾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应养成卫生饮食的习惯,吃熟食,喝煮沸后的水。
2、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为保持患者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毒素的排泄和健康的恢复,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应量也要增加。
饮食禁忌:
1、忌烟酒。
2、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的食品。
3、禁止饮生水、吃生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养成卫生饮食的习惯,吃熟食,喝煮沸后的水。
2、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3、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