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疾病英文名称: hereditary protein C defici...
养生
疾病名称: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
疾病英文名称: hereditary protein C deficiency,HPCD
疾病概述: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hereditary protein C deficiency,HPC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编码蛋白C基因突变而引起。本病以复发性静脉血栓形成为特征,新生儿可发生暴发型紫癜、重度血栓症、DIC及皮肤坏死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就诊科室: 血液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腿部肿胀、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咳血、乏力
主要病因: 编码蛋白C基因突变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浆PC含量测定、PC功能试验、基因检测
重要提醒: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属于遗传性疾病,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备孕前应进行产前咨询,避免患病胎儿的孕育。
临床分类:
根据蛋白C(PC)抗凝活性与抗原含量的关系分类
1、Ⅰ型
PC抗凝活性和抗原含量均下降;
2、Ⅱ型
PC抗凝活性下降但抗原含量正常。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在临床上较为罕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有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病因-总述: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病因为编码蛋白C基因突变。蛋白C(PC)是由肝脏合成的维生素K依赖因子,通常以酶原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其可被凝血酶裂解而激活,进而抑制凝血辅因子的活性。当编码PC的基因发生无义突变、错义突变等突变时,可导致PC缺陷。
病因-危险因素:
1、近期婚配
三代之内有共同祖先的两个人婚配,孕育患病胎儿的风险增加。
2、孕期母亲接触危害物质
孕期母亲感染病毒、接触放射性物质、服用药物等都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影响,发生本病的风险增加。
症状-总述: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患者主要表现为静脉血栓形成,如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浅表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等,部分患者还可发生动脉血栓或心肌梗死。脑静脉、上肢静脉、脾静脉、门静脉、肠系膜静脉血栓较为少见。手术、创伤、妊娠、分娩或口服避孕药可能诱发血栓形成。
症状-典型症状:
1、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腿部肿胀、疼痛,以单侧肢体肿胀较为常见,可伴有皮肤温度升高、红斑、浅静脉曲张(蚯蚓腿)。
2、肺栓塞
肺栓塞最常见症状包括突发呼吸困难、胸腔刺痛感、咳嗽、咳血等,还可出现焦虑、紧张、头晕、乏力等症状。
3、其他
新生儿患者可发生暴发型紫癜、重度血栓症、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皮肤坏死。
症状-并发症:
1、本病还可伴有其他部位血栓,可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症状。
2、若诊治不当,可能出现休克、心律失常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能发生心脏骤停或猝死。
就医-就诊科室:
情况紧急者可至急诊科就诊;病情稳定者可至血液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目前都出现了哪些症状?
2、皮肤改变面积有增大吗?
3、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5、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最近有发生感染性疾病吗?有发生脑膜炎吗?有发生流感吗?
7、最近分娩或做人流手术了吗?过程顺利吗?
8、有接受肺脏、颅脑等较大的手术吗?
9、有糖尿病吗?血糖控制良好吗?
10、有在接受化疗吗?
11、最近有接受输血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这种情况严重吗?有生命危险吗?
3、需要如何治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7、这个病会遗传吗?
8、回家后该怎么护理?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腿部肿胀、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咳血、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然后会建议患者行血浆PC含量测定、PC功能试验、基因检测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血栓形成的部位及严重程度等,以初步判断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浆PC含量测定
常用火箭电泳法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
(1)火箭电泳法操作简便,但检测下限为参考值的10%。
(2)ELISA法能检测到10%以下PC含量,但有假阳性及与类风湿因子交叉反应。在大多数杂合子PC缺陷症中,PC含量降至正常人一半左右,而在Ⅱ型中PC含量大致正常。纯合子或复合杂合子PC缺陷症PC水平重度下降,可低于20%。
2、PC功能试验
常用发色底物法和凝固法。
(1)凝固法采用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即被检血浆与缺PC血浆混合后,加入PC活化剂和APTT试剂,孵育后加入CaCl2,记录凝固时间。被检血浆PC水平为0时的凝固时间为30s,被检血浆PC水平为100%时的凝固时间为150s,可评估整个PC系统的总体活性。但在肝素存在或FⅧa水平增高时,APTT会延长。
(2)发色底物法的检测结果不受肝素影响,只能反映PC蛋白水解活性相关分子的缺陷,而不能反映PC灭活FⅤa和FⅧa过程中PC与PS和膜脂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缺陷。
3、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发现突变基因,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族遗传史,以及出现腿部肿胀、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咳血、乏力等症状,并结合血浆PC含量测定、PC功能试验、基因检测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关键在于预防血栓形成,应避免外伤、手术及口服避孕药等可能诱发血栓的因素,并可使用肝素等药物进行预防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肝素和华法林
肝素及华法林可作为血栓形成的预防治疗药物。
2、其他
在华法林治疗中可能发生出血性皮肤坏死。在采用抗凝治疗前2天,应输注PC浓缩剂、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FⅪ浓缩剂以提高血浆PC浓度。
治疗-相关药品:
肝素、华法林、PC浓缩剂、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FⅪ浓缩剂
治疗-手术治疗:
暂无确切资料有相关手术治疗报道。
治疗-其他治疗:
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酌情采用溶栓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预后与患者的年龄、有无并发症、治疗是否及时规范等多种因素有关。新生儿可出现暴发性紫癜,病死率极高;成人经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属于遗传病,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2、若诊治不当,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等多种并发症,威胁生命健康。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
日常-总述: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留意病情变化,若病情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日常-心理护理:
本病有持续暴发性紫癜、DIC、血栓形成风险,患者可能会出现担心、害怕等心理。患者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积极参与多学科康复,锻炼机体各项功能。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方面调动患者积极性,使其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需要服用一些抗血栓形成的药物,服药期间需遵医嘱规律服药,不可自行调节药物剂量。服药期间如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尿血、便血、皮疹等,需立即停药,及时到医院就诊。
日常-生活管理: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的劳累,是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2、营造舒适、安静、清洁的休息环境,定期通风。
3、及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寒引发感冒,而加重病情。
4、做好生活护理,注意保暖,可以通过增添衣物或盖被子的方式,提高体表温度,尽量避免使用热水袋或暖宝宝帖,以免烫伤。
5、由于患者微循环障碍,局部血运差,易出现压疮,应做好皮肤护理,至少1小时翻身1次,适当按摩受压处,并定期更换整洁的床单,预防压疮的发生。
6、做好口腔的清洁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监测身体表现,当出现全身红色或暗紫色斑疹、黑色焦痂、血泡、水泡、肢体肿胀、坚硬、疼痛等,可能意味着暴发性紫癜又发生了,需要及时就医。
2、观察皮肤的颜色与温湿度,有无局部血管和重要脏器栓塞的症状和体征,如肺栓塞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咯血;脑栓塞引起头痛、偏瘫、抽搐、昏迷等;肾栓塞引起腰痛、血尿、少尿或无尿;胃肠黏膜栓塞有消化道出血;局部血管栓塞可出现手指、足趾、耳部发绀等临床表现。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降钙素原、肝肾功能等项目,以检测患者的血液凝固状况及全身各器官功能恢复情况。复查间隔时间由患者病情轻重决定。
饮食调理:
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等治疗的同时,也需注意饮食护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饭前洗手,餐具不与他人混用,及时消毒。
2、可适当摄入高能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提高患者抗感染能力。
3、尽量选择软烂细嫩、易于消化的食物。
饮食禁忌:
1、戒烟忌酒,忌服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2、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霉变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备孕前应进行产前咨询,减少患病胎儿的孕育。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