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损伤疾病概述: 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损伤是指在治疗或医学检查过程中所...
养生
疾病名称: 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损伤
疾病概述:
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损伤是指在治疗或医学检查过程中所引起的气管器质性损伤,常见原因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内镜检查等。轻者症状不明显或仅有少量血痰,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气喘、胸骨后疼痛、口唇发绀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药物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胸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气管
常见症状: 咳嗽、咳痰、血痰、呼吸困难、气喘、面唇发绀、胸骨后疼痛、咯血
主要病因: 因治疗或医学检查过程中所引起的气管器质性损伤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胸部X线、胸部CT检查、支气管镜检查
重要提醒: 去正规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并在此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操作,可降低本病的发生。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准确、权威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损伤多见于气管较细或组织结构薄弱的人,如婴幼儿、老人。
2、女性气管较男性细,故本病女性较男性多见。
病因-总述:
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损伤主要由气管插管、手术等治疗措施,或者气管镜检查等医学检查引起。气管结构异常、操作不规范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
病因-基本病因:
1、医学治疗
(1)气管插管:插管时进行气管切开或环甲膜切开,反复的气管插管,均可造成气管损伤;此外,插管气囊压力过高也可能会引起气管壁损伤。
(2)手术:气管内异物摘取、食管切除等手术可能导致气管损伤。
(3)其他:食道癌等疾病在进行放化疗时,也可能会发生气管损害情况。
2、医学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手段,检查时,医生会将一个柔软、细长的管子从口放入,并逐渐进入到气管中。检查过程中若患者不配合、乱动,或者医生动作过于粗暴,可能会使内镜损伤气管。
病因-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
1、存在气管畸形等解剖结构异常;
2、操作不规范,如困难情况下仍盲目、用力插管,气囊过度充气等;
3、医疗器材选取不当,如插管口径过大等。
症状-总述:
患者的症状表现与气管损伤严重程度有关。若损伤较轻,仅有轻度气道黏膜撕裂等情况时,症状可不明显;若损害严重,患者可能会发生呼吸困难、面唇发绀等症状,有时还会危及生命。
症状-典型症状:
1、轻度损伤
患者可无自觉症状或者仅有少量血痰、轻度疼痛等表现。有时还可出现刺激性咳嗽、咳痰。
2、严重损伤
气管损害面积较大或者发生破裂,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气喘、面唇发绀、胸骨后疼痛、大量咯血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能会并发气道狭窄、纵膈或皮下气肿、张力性气胸、继发感染等病变。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严重呼吸困难;
2、出现大量咯血;
3、出现其它危急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血痰、咳嗽等症状;
2、发生呼吸困难、气喘、面唇发绀表现;
3、伴胸骨后疼痛不适;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病情严重,症状危急时,应立刻去急诊科处理;病情平稳患者可到胸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什么时候出现的这种情况?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最近是否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镜检查等侵入性的操作?
7、您是否患有食道癌?在做放化疗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怀疑或明确气管损伤,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损害情况和患者一般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胸部X线或CT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来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首先观察患者的面容,了解有无面唇发绀、意识障碍等不良情况。同时观察颈部有无损伤。
2、触诊
主要对颈部和胸部进行检查,明确有无局部触痛、皮下捻发音或握雪感等表现。
3、叩诊
医生常会进行胸部叩诊,了解有无气胸等异常情况。
4、听诊
医生会用听诊器在胸部进行听诊,了解有无异常呼吸音等病变。对病情的判断有一定作用。
检查-其他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观显示气管和支气管损害、破裂或狭窄的部位及程度等情况,对于损伤的确诊有重要价值。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有助于初步判断损伤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同时还有助于了解是否存在气胸、皮下气肿等损害。
2、胸部CT
较X线能更详细的显示组织结构损害情况,还能更准确的明确病变部位,对评估病情重程度可起到重要作用。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近期气管检查、气管或胸部相关治疗等病史,以及咳嗽、血痰、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的结果,通常不难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医源性气管及主支气管损伤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出现危急情况时,还需进行紧急处理。
治疗-药物治疗:
1、损伤程度较轻时,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有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2、黏膜损害严重,存在严重出血情况时,可适当口服云南白药进行止血。
3、刺激性咳嗽严重时,可根据情况适当使用镇咳药,缓解症状,避免频繁咳嗽加重损伤。
治疗-相关药品:
阿莫西林、云南白药
治疗-手术治疗:
1、若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等情况,有时可能需行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通畅。
2、存在气管破裂、撕裂等情况,医生还可选择支气管重建术、局部修补术等进行医治。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咯血的处理
如发现病人大量咯血,血块引起气管梗阻,急需采取急救措施。为清除积存在气管的血液,争取做急诊气管切开术。
2、张力性气胸的处理
为缓解张力性气胸,应立刻用大号针头,从前胸第2肋间刺入胸腔排气,此后应安放胸腔闭式引流,负压吸引,以排除胸膜腔内的气体。如有大量漏气,必须使用大号胸管和有效的吸引系统,使漏入胸膜腔的气体全部排出。并严密观察病情,如漏气严重,病人一般情况不断恶化,应立即送手术室做开胸术,进行修补裂口。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患者经过及时的治疗后,多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1、患者可能会存在疼痛、咯血等症状,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
2、部分患者损害严重,病情危急,若不及时给予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部分轻度气管黏膜损害患者,一段时间后损害可能会自行痊愈。
预后-治愈性:
接受正规、合理的治疗后,多数患者的病情可逐渐好转,症状逐渐减轻、消失,疾病痊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有助于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可能因气管破裂出现咯血、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从而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充满康复的信心。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卧床休息,少讲话,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部分患者可在家中购置吸氧设备,在医生指导下吸氧。
4、患者病情好转后可适当运动,可以进行深呼吸或者吹气球,锻炼肺功能。
5、病情恢复期间避免吸烟,以免加重病情。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胸部X线或CT,必要时还应复查纤维支气管镜。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换药,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切口及引流管,若出现切口红肿或引流液过多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对饮食无特异性要求,但日常合理的膳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机体的恢复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手术患者宜清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谷物、豆类和奶制品,保持充足的营养。
饮食禁忌:
1、忌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咖喱粉、胡椒粉、鲜辣粉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会引起刺激性咳嗽等症状,加重患者的病情。
2、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通过下列措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病的发生几率。
1、若存在气管畸形等情况应在检查或治疗前告知医生。
2、检查气管时主动配合医生完成检查。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