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
养生
疾病名称: 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
疾病概述:
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是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感染,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根据主要感染部位不同可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及气候骤变时多见,可散发或流行。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小儿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咽喉、鼻
常见症状: 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咽部充血
主要病因: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测定、病毒学检测、咽拭子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DNA检测
重要提醒: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易患本病,同时,很多急性传染病早期也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家长必须警惕,婴幼儿一旦出现上呼吸道的不适,应及早就诊。
相关中医疾病: 感冒
临床分类:
基于临床表现分类:
1、一般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婴幼儿起病急,以全身症状为主,常有消化道症状,局部症状较轻。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热程在2~3天至1周左右,起病1~2天内可因发热引起惊厥。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正常;肠道病毒感染者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
2、两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格检查可发现咽部充血,在腭咽弓、软腭、腭垂的黏膜上可见多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在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为1周左右。
(2)咽结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常发生于春夏季节,可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流行。其是一种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多呈高热、咽痛、眼部刺痛、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膜炎;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有时有胃肠道症状。病程1~2周。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有一定的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一般通过飞沫传染及直接接触,偶尔通过肠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在幼儿期发病最多,5岁以下小儿平均每人每年发生4~6次;学龄儿童逐渐减少。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婴幼儿。
2、免疫力低下者。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发病率较高。
病因-总述:
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上感,以病毒感染最为多见,占原发感染的90%以上,少数为细菌感染所致。婴幼儿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易患本病。若患有营养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锌缺乏症或护理不当、气候变化等,则易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病因-基本病因:
1、病毒感染
最常见,占原发感染的90%以上,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等。病毒可在呼吸道的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组织中复制,引起细胞病变及炎症反应。病毒感染后释放的炎症介质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浆渗入鼻黏膜,鼻腔腺体分泌增加,出现流清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并产生发热、全身疼痛等全身症状。症状往往在病毒感染机体后的16小时内出现,并在24~48小时达高峰,在2~3天内达到病毒排出高峰。
2、细菌感染
本病少数为细菌感染所致,常见的有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3、肺炎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可通过呼吸道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引起呼吸道、肺部或是泌尿生殖系统的病变。部分患者体内携带有支原体,平时无症状,当局部发生破损或是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引起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
病因-危险因素:
1、营养不良、缺乏锻炼或过度疲劳以及有过敏体质的小儿,因身体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消化不良、佝偻病以及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并发这类感染时,往往出现严重症状。
2、居住拥挤、大气污染、被动吸烟、间接吸入烟雾,均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促使病原体生长繁殖。
症状-总述:
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发生在季节交替之际,尤其冬春季,起病较急,主要症状是喷嚏、鼻塞、流涕、咽部充血。由于年龄、体质、病原体及病变部位的不同,病情的缓急、轻重程度也不同。
症状-典型症状:
主要表现为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咽部充血,始于感染后的10~12小时,2~3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轻,持续时间7~10天,部分患儿症状可持续到3周甚至更长。年长儿可能主诉咽痒、咽痛和咽部烧灼感。
症状-并发症:
1、波及邻近器官或向下蔓延,或可继发细菌感染,引起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咽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
2、链球菌性扁桃体咽炎者2~4周后可能并发急性肾炎、风湿热等。
症状-伴随症状:
1、患儿可因耳咽管阻塞出现听力减退,也可有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咳嗽和少量咳痰等症状,全身症状轻,发热不明显或仅有低热。
2、婴幼儿往往鼻咽部卡他症状(炎症渗出期)不显著而全身症状较重,可骤然起病,呈高热、咳嗽、食欲减退,可伴有腹痛、呕吐、腹泻、烦躁等,甚至热性惊厥。
就医-急诊指征:
出现高热、呼吸困难、惊厥等情况需及时急诊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婴幼儿出现发热、打喷嚏、鼻塞。
2、伴有流涕。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请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到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某些检查可能需要空腹或者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鼻塞、流涕的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
2、平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是否还有其他不适?比如乏力、头晕、咽痛、肌肉酸痛?
4、最近身边有没有同样症状的人?
5、您有吃过什么药吗?用法、用量是什么?有缓解吗?
6、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做过哪些检查、治疗?
7、您有其他基础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若患者年龄较小,可以由患者家属询问。
1、导致我出现这些症状的病因是什么?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多久出检查结果?
3、我的病情严重吗?是否需要住院?
4、都有哪些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5、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会复发吗?
6、会传染给他人吗?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7、如果需要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发热、流涕、喷嚏、干咳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会先询问病史,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健康状态,如果怀疑有上呼吸道感染,会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咽拭子细菌培养等检查协助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儿进行咽部、淋巴结和肺部的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正常。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病毒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升高;细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测定
有助于鉴别细菌感染,在细菌感染时上升,并与感染严重程度有关;病毒感染时一般不升高。
3、特异性检查
根据临床初步判断进行鼻咽吸出物病毒学检测或咽拭子细菌培养或肺炎支原体DNA检测,显示有病原菌生长。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诊断该病。除此以外,还需要与急性传染病早期、流行性感冒、变应性鼻炎等疾病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或有与感冒患者密切接触史。
2、临床表现
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为主要表现。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病毒感染时,一般白细胞总数偏低或正常范围;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病原学检查:鼻咽部分泌物可做病毒学检查或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
4、其他
排除其他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传染病早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为各种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幼儿急疹、百日咳、猩红热或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应结合流行病史、预防接种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演变加以鉴别。
2、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引起,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潜伏期为1~4天。流感有明显的流行病史,局部症状较轻,全身症状较重。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四肢肌肉酸痛、乏力,少部分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儿童消化道症状多于成人。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新生儿流感少见,但如患流感易合并肺炎。大多数无并发症的流感患儿症状在3~7天缓解,但咳嗽和体力恢复常需1~2周。
3、变应性鼻炎
某些学龄前或学龄儿童“感冒”症状,如流涕、打喷嚏持续超过2周或反复发作,而全身症状较轻,则应考虑变应性鼻炎的可能,鼻拭子涂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助于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目的是控制感染,缓解感冒的症状。其以对症治疗为主,并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若合并有细菌或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应根据病原体不同选择适当抗生素。
治疗-对症治疗:
1、高热可予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采用物理降温,如冷敷或温水浴。
2、发生热性惊厥者可予镇静、止惊等处理。
3、鼻塞者可酌情给予减充血剂;咽痛可予咽喉含片。
治疗-药物治疗:
1、解热镇痛药
针对普通感冒患者的发热、咽痛、全身疼痛等情况,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上腹部不适等。
2、抗病毒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病毒感染多见,单纯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普通感冒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部分中药制剂有一定的抗病毒疗效。若为流感病毒感染,可用磷酸奥司他韦。
3、抗菌药
由于各地抗生素耐药情况不同,医生会根据当地耐药情况决定具体的抗生素种类及相应的疗程。常选用青霉素G、头孢拉定或阿奇霉素等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磷酸奥司他韦、青霉素G、头孢拉定、阿奇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1)风寒感冒
①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无红肿及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②治法:辛温解表。
③主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
①症状: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流浊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干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②治法:辛凉解表。
③主方: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
①症状:发热,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晕、头痛,鼻塞,身重困倦,胸闷,呕恶,口苦心烦,食欲不振,或有呕吐、泄泻,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②治法:清暑解表。
③主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4)时疫感冒
①症状:起病急骤,高热,恶寒,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痛,心烦,目赤咽红,肌肉酸痛,腹痛,或有恶心、呕吐、大便稀薄,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指纹紫。
②治法:清瘟解毒。
③主方: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5)夹痰(兼证)
①症状:感冒兼见咳嗽较剧,痰多,喉间痰鸣。
②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③常用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风热夹痰证加用桑菊饮加减。
(6)夹滞(兼证)
①症状: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
②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
③常用药:在硫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7)夹惊(兼证)
①症状:感冒兼见惊惕,哭闹不安,睡卧不宁,甚至骤然抽搐,舌质红,脉浮弦,指纹青滞。
②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③常用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減。另可服小儿回春丹、琥珀抱龙丸或小儿金丹片。
2、中成药
(1)风寒感冒颗粒,适用于风寒感冒。
(2)风热感冒颗粒,适用于风热感冒。
(3)藿香正气水,适用于暑湿感冒。
(4)连花清瘟胶囊,适用于时行感冒。
(5)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适用于风热感冒夹滞。
(6)小儿金丹片,适用于感冒夹惊。
3、针灸疗法
(1)针法
取大椎、曲池、外关、合谷。头痛加太阳,咽喉加少商。泻法,用于风热感冒证。
(2)灸法
取大椎、风口、肺腧,用艾柱依次灸治,以表面皮肤潮热为宜,用于风寒感冒证。
4、刮痧疗法
适用于3岁以上体质壮实儿童。用于暑邪感冒证、风热感冒证。患皮肤疾病者忌用。
以上均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或针灸。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与病因、患者病情、治疗是否及时等多种因素有关。在经过有效治疗后,病情一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恢复健康。
预后-危害性:
本病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疾病蔓延,引起其他部位感染,出现严重感染时甚至可导致死亡。
预后-自愈性:
因患者年幼,机体防御能力较弱,一般不经治疗者较难自愈。
预后-治愈性:
本病可通过积极的治疗获得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本病可根治。
日常-总述:
良好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家属应多关心、安慰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复查,防止疾病进展或复发。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该病患者年龄小可能会出现沟通障碍,并且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引起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
2、护理措施
需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情绪疏导,患者家属应该多与患者沟通,关怀、疏导患者,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遵照医嘱,定时、定量用药;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不适症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进行相应处理。
2、定期复查,以便医生适时评估病情,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內适宜的温湿度。
2、病情轻微或有所缓解的患者,可适当增加体力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注意卫生,保持室内清洁,患者应勤洗手、勤换洗衣物。
4、本病具有传染性,生病期间注意隔离,家属要及时对被污染的地面和衣物进行清洁、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5、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疾病流行季节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区域。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患者尤其是较小患儿的一般情况;注意鼻涕的量、色、质,以及咽部是否红肿等,若病情未缓解要及时就医治疗。
日常-复诊须知:
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诊治。
饮食调理:
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应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饮食建议:
1、饮食要少量多餐,吃营养丰富又易消化的食物。
2、多饮水。
3、注意营养丰富、均衡,保证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种类齐全,并比例合适,搭配适当;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及锌的食物。
4、注意饮食卫生,规律饮食,勿过饥或过饱。
饮食禁忌:
1、禁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2、避免进食过冷、过热、过酸、过甜或过硬的食物。
4、避免暴饮暴食。
5、不可食用变质、过期食物。
6、不吃未煮熟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通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式可有效预防。
1、经常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加强体格锻炼,提高抵抗力。
2、提倡母乳喂养。
3、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4、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感冒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避免被动吸烟。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