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婴幼儿外阴炎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vulvitis疾病概述: 婴幼儿外阴炎...
养生
疾病名称: 婴幼儿外阴炎
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vulvitis
疾病概述:
婴幼儿外阴炎(infantile vulvitis)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多合并阴道炎,病因主要与婴幼儿局部解剖特点、阴道环境、不良卫生习惯有关。其症状因幼女无法表达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多或尿频尿急等不适,往往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或以手抓外阴部。治疗上主要为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如有异物,可在使用镇静剂或麻醉下取出。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外阴
常见症状: 外阴瘙痒、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尿频尿急
主要病因: 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阴道异物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大便常规、分泌物涂片、细菌培养
重要提醒: 若不及时去除病因,婴幼儿外阴炎可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局部粘连,所以应尽早就医。
相关中医疾病: 阴痒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临床较为常见,但发病率暂无权威文献报道。
流行病学-死亡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
病因-总述:
婴幼儿外阴炎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多合并阴道炎,主要与婴幼儿局部解剖特点、阴道环境、不良卫生习惯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细菌感染
(1)婴幼儿外阴发育差,不能遮盖尿道口及阴道前庭,细菌容易侵入易发生阴道炎。
(2)婴幼儿阴道环境与成人不同,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糖原少,乳酸菌为非优势菌,局部抵抗力低下,易受细菌感染。
(3)婴幼儿穿开裆裤随地乱坐、大便擦拭方向不对、尿布更换不及时等都可能引起病原微生物侵入抵抗力低的外阴及阴道,导致外阴或阴道炎。
2、寄生虫感染
婴幼儿肛门处有蛲虫感染时,患儿因瘙痒而手挠将蛲虫带到外阴、阴道引起感染。
3、真菌感染
患有足癣或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家长将自己的衣物与婴幼儿的衣物一起清洗,引起污染而导致感染。也可能在公共场所,因为浴池、浴具、游泳池等间接传播引起感染,但发生率相对较低。
4、阴道异物
婴幼儿出于好奇,可将花生米、扣子、糖块、橡皮等异物置入阴道内,引起继发感染。
病因-危险因素:
1、5岁以下的幼女更易患病。
2、卫生习惯不好的婴幼儿易发病。
症状-总述:
婴幼儿外阴炎的临床表现与病因、程度轻重、发生缓急等因素有关。一般以外阴部瘙痒、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或尿频尿急为突出表现,因幼女无法表达外阴部不适,往往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或以手抓外阴部。急性期未及时处理可发生小阴唇粘连。
症状-典型症状:
1、外阴瘙痒
患儿可出现外阴、阴道瘙痒,但患儿往往不能明确诉说症状,常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用手指搔抓外阴;蛲虫所致的外阴炎,患儿会感到外阴及肛门处奇痒。
2、外阴潮红
患儿外阴阴道口黏膜可出现充血、水肿。
3、分泌物增多
婴幼儿外阴炎常见分泌物增多。阴道异物引起的外阴炎,阴道分泌物可持续增多,且为脓血性,有臭味;蛲虫所致的外阴炎,分泌物可为大量的稀薄、黄色脓性液体。
症状-病情发展:
婴幼儿的外阴炎在急性期若未及时治疗,病变加重则外阴表面可出现由感染所致的溃疡,可造成小阴唇相互粘连。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并发尿道感染,表现为尿频、尿痛等。
症状-伴随症状:
当伴有泌尿道感染时,会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婴幼儿常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
2、出现外阴部红肿、充血,以及阴部分泌物增多。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当患儿出现外阴不适、搔抓哭闹、分泌物增多时可于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家长可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现在都有哪些不舒服?什么时候开始的?
2、您在来医院之前做过什么处理吗?有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3、您是否患有其他疾病?有正在服用的药物吗?
4、您有对什么药物或食物过敏的吗?
5、您的症状持续多久了?什么情况下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6、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做过哪些检查、治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若患儿年龄较小,可能由患儿家属询问。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
4、我需要用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5、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6、我平时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外阴部不适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会先询问病史,随后进行体格检查,查看患儿外阴部情况。之后,可能建议做分泌物涂片、细菌培养等检查,以明确诊断、评估患儿一般情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1、外阴检查
医生会用食指、中指轻轻分开大阴唇,仔细观察患儿外阴、阴道及前庭处,然后用棉拭子或吸管取阴道分泌物查找阴道毛滴虫、假丝酵母菌或涂片染色作病原学检查,以明确病原体,必要时可作细菌培养。
2、直肠腹部双合诊
医生用右手食指或小指伸入患儿的肛门,与腹部双手配合触摸阴道内有无异物、子宫大小及了解盆腔情况。另外进行肛诊时可协助取阴道分泌物,将伸入直肠的手指向前外方挤压阴道后壁,使阴道分泌物流出涂片送检。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大便常规
挑取新鲜粪便,混悬于有一滴生理盐水的洁净玻片上制成薄片,厚度以能透视纸上字迹为宜,于显微镜下查找虫卵。可排除蛲虫等寄生虫感染诱发的外阴炎,婴幼儿多见。
2、阴道分泌物涂片
用棉签轻拭患儿阴道口的分泌物涂于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混匀,盖上盖玻片,于高倍镜下检查细菌、假丝酵母菌、滴虫等病原体;或阴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后,油镜下检查细菌、假丝酵母菌、滴虫等病原体。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法快速、简便,是外阴炎的主要辅助诊断方法。
3、细菌培养
用灭菌拭子取外阴部分泌物分区划线接种于血琼脂平板,置35℃孵箱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待确定菌种后可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指导临床选择抗菌药物。
检查-其他检查:
阴道窥镜检查:必要时行阴道窥镜检查,可用宫腔镜、支气管镜或鼻镜作为阴道器,清楚地了解阴道及宫颈的情况,检查阴道黏膜上皮及分泌物的性状。还应同时用棉棒取阴道分泌物作涂片染色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如果阴道内有异物,可在直视下取出异物。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可明确诊断该病。由于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主动配合医生,因此在诊断上有一定的困难。采集病史时需细心询问患儿母亲及保育人员,检查时手法要轻柔,设法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以获得满意的检查结果。
诊断-诊断依据:
1、外阴痛痒、红肿,有脓性分泌物自阴道流出,表面黏膜可能有破溃处。
2、患儿哭闹不安,以手抓外阴。
3、检查分泌物有滴虫、霉菌、蛲虫。
4、注意观察有无异物塞入阴道,必要时进行肛诊。
诊断-鉴别诊断:
幼女急性淋病:本病以局部疼痛、排尿困难为其特征,外阴前庭可出现红肿、破溃,分泌物涂片找到典型肾形的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即可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婴幼儿外阴炎的治疗目的是控制感染,恢复健康。治疗原则是积极消除病因和局部对症治疗。此外,应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减少摩擦,若有异物应及时取出。
治疗-对症治疗:
发病初期一般仅为外阴炎,外涂抗生素软膏即可。如不及时治疗上行感染至阴道,此时只单纯外阴治疗效果较差,必要时加用口服抗生素。反复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者应排除阴道异物。
治疗-一般治疗:
1、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减少摩擦。
2、多饮水,勤排尿,勤换尿布。
治疗-药物治疗:
根据检查及化验结果针对病原体选择相应的抗生素口服及外用。
1、细菌感染
在儿童的阴道炎中最常见,治疗原则以抗厌氧菌药物为主,可局部涂抹克林霉素软膏或甲硝唑凝胶,治愈率可达95%左右。
2、滴虫感染
以甲硝唑治疗为首选,每天清洗外阴,局部涂抹甲硝唑凝胶。
3、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可口服红霉素或阿奇霉素,严重者可于服药同时给予药液冲洗外阴及阴道。
4、真菌感染
诊断明确后即刻停止应用任何抗生素,并给予口服维生素B、制霉菌素片剂、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每日以清水清洗外阴,可将达克宁霜、制霉菌素悬浮液或两性霉素B水溶液涂抹在阴道外口及阴唇内侧。
5、蛲虫感染
口服驱虫剂如恩波吡维铵(扑蛲灵)或哌嗪;睡前用蛲虫膏挤入肛门内,连用4~5次,可阻止肛门瘙痒;也可用氧化氨基汞软膏、鹤虱膏或雄黄百部膏。
6、小阴唇粘连
小阴唇轻度粘连者可应用雌激素软膏外用,2~4周后粘连可自然分离。
治疗-相关药品:
红霉素软膏、雌激素软膏、甲硝唑、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维生素B、制霉菌素片剂、两性霉素B、氟康唑、恩波吡维铵(扑蛲灵)、哌嗪、氧化氨基汞软膏、鹤虱膏、雄黄百部膏
治疗-手术治疗:
1、小阴唇分离术
中、重度粘连应进行小阴唇分离术。医生消毒患儿外阴后轻轻分开,暴露粘连的小阴唇,以棉签向两侧分离,由浅入深,逐渐暴露阴道口及尿道口(可能会有少量出血),然后以碘伏棉球消毒分离后的创面,并涂以红霉素软膏及雌激素软膏。
2、异物取出
如有异物应尽早取出,可用肛门推移法或鼻内镜取出,若治疗效果不满意,可行宫腔镜下异物取出术,宫腔镜下取出异物较其他方法更加诊断明确,且操作准确、成功率高。儿童期处女膜孔直径4~7mm,而宫腔检查镜直径3.5~5mm,加以麻醉的应用,可使管腔镜进出不损伤处女膜。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与病因、患儿病情、治疗是否及时等多种因素有关。在经过有效治疗后,病情一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恢复健康。
预后-危害性:
如果阴道炎长期存在,患儿阴道粘连,严重者甚至造成阴道闭锁影响日后的经血流出,给女童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本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可获得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本病可根治。
预后-复发性:
本病可复发,需注意外阴部清洁。
日常-总述:
家长应帮助医生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给患儿实行合理的饮食,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并定期带孩子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婴幼儿外阴炎患儿因瘙痒或尿频尿急等不适可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等情绪。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儿,以减轻或消除患儿的焦虑、紧张情绪;可从各个方面调动患儿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听音乐、做游戏等活动转移患儿对疾病的注意力。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遵照医嘱,定时、定量用药,了解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疗程和不良反应,一旦发生不适症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进行相应处理。
2、定期复查,以便医生适时评估病情,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病情轻微或有所缓解的患儿,可适当增加体力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洗手,勤换洗衣物。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患儿的一般情况,尤其是较小患儿的情况,密切观察患儿外阴部红肿、充血、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是否缓解,若未缓解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日常-复诊须知:
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诊治。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尽量保持患儿外阴清洁,每日坐浴1~2次,连续1~2周;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时的摩擦。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穿宽松透气的裤子,严禁搔抓。
4、外阴炎及小阴唇粘连的复发率高,患儿母亲应学习正确清洗外阴的方法,清洗方向应由前向后,不可用力擦洗,以免损伤皮肤及黏膜。清洗外阴时尚应观察有无外阴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并及时给予治疗,以免延误治疗导致阴道炎和小阴唇再次粘连。
饮食调理:
婴幼儿外阴炎的发生与再发与饮食习惯无密切联系,但患儿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应重视饮食卫生,保持饮食、食品清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早日康复。
饮食建议:
1、规律进食,三餐定时定量,注意营养丰富均衡,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种类齐全,比例合适,搭配适当。
2、饮食多样化,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多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高纤维、高蛋白的食物。
3、注意补充微量元素。
饮食禁忌:
1、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霉变的食物。
2、避免暴饮暴食,不经常在外就餐。
3、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的食物。
4、避免进食生冷、不洁的食物,防止病从口入。
预防措施:
本病通过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措施可有效预防。
1、父母应学习有关卫生知识,注意保护儿童健康,及时更换尿布,减少大小便污染。
2、不让儿童随地坐卧,要及早穿满档裤;衣服要柔软、宽松、舒适,少穿或不穿紧身裤、高筒袜等。
3、要重视大小便后的清洁,特别是小便后,应用质量有保证的柔软的卫生纸擦拭尿道口及周围;注意小便的姿势,避免由前向后流入阴道;大便后应用清洁的卫生纸,由前方向后方擦拭,以免将粪渣拭进阴道。
4、患有传染病的父母要注意与儿童隔离,以防传染;婴幼儿的浴盆、毛巾等生活物品要固定,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