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针眼疾病英文名称: stye,hordeolum疾病别名: 土疳、土疡、偷针、偷针眼、包...
养生
疾病名称: 针眼
疾病英文名称: stye,hordeolum
疾病别名: 土疳、土疡、偷针、偷针眼、包珍珠、挑针
疾病概述:
针眼(stye,hordeolum)又称土疳、土疡、偷针,是指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外障眼病。可单眼或双眼发病。发生多与外感风热、饮食不节、禀赋不足等因素相关。本病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多预后良好。未成脓时切忌挤压排脓,以免引起脓毒扩散,变生他证。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睑腺炎,又称麦粒肿。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眼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
主要病因: 外感风热、饮食不节、禀赋不足
检查项目: 视力检查、血常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重要提醒: 若发现胞睑边缘生疖肿,红肿痒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切忌挤压排脓,以免引起脓毒扩散,变生他证。
临床分类:
1、风热客睑
主要表现为初起胞睑微红微肿,微痒微痛,局部硬结,触痛明显;伴有头痛,发热;舌苔薄黄,脉浮数。
2、热毒壅盛
主要表现为胞睑局部红肿,硬结较大,疼痛拒按,或硬结变软,顶端有黄白色脓点,或见白睛水肿;伴有口渴,小便混浊色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3、脾虚夹实
主要表现为针眼反复发作,或针眼红肿不明显,经久不消散;伴有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干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青少年。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多与外感风热、饮食不节、禀赋不足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胞睑受邪,脉络受阻,气血不畅,或化腐成脓。病位在眼,与脾胃等脏腑关系密切。
病因-基本病因:
1、外感风热
风热之邪直袭胞睑,滞留局部脉络,气血不畅,发为本病。
2、饮食不节
长时间偏食辛辣刺激、燥热的食物,脾胃不能及时运化食物,脾胃积热,火热毒邪上攻,可导致胞睑局部酿脓溃破。
3、久病体虚
素体脾气虚弱或余邪未清,机体顾护体表的功能减弱,又感风热之邪,侵犯胞睑,引起本病反复发作。
症状-总述:
针眼主要表现为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可单眼或双眼发病。外针眼的病变部位多靠近睑弦,脓成后在胞睑表面可见到脓点;而内针眼的病变部位在胞睑内面,脓成后需翻转胞睑才能见到脓点。
症状-典型症状:
1、自觉症状
以胞睑局部肿胀、疼痛、瘙痒为主。一般初发多肿痒明显,中期以肿痛为主,脓成溃破后诸症减轻,红肿渐消。病情严重时可伴发热、怕冷、头痛等症状。
2、眼部体征
(1)初起胞睑局部肿胀、微红,压痛明显,且可触及局限性硬结,形成麦粒。严重出现红肿疼痛,硬结压痛拒按。
(2)病情发展,出现红肿局限,硬结软化成脓,随后脓点溃破。
(3)若病变靠近外眦部疼痛明显,可见患侧白睛充血,甚至脱出于睑裂,同侧耳前可触及淋巴结。
症状-并发症:
疔疮走黄
眼部疖肿毒邪走散,毒入血分,内攻脏腑,可并发疔疮走黄危重证候。表现为眼部脓肿疮顶忽然凹陷,色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伴见高热头痛、烦躁不安、神志昏迷等。
就医-急诊指征:
若突然出现高热头痛、烦躁不安、神志昏迷等症状。
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胞睑边缘出现硬结,红肿,瘙痒疼痛等。
2、或伴有发热、怕冷、头痛,或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眼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胞睑边缘出现麦粒状硬结多久了?有瘙痒、疼痛的感觉吗?
2、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病或病情加重?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发热怕冷,疼痛乏力等?
4、有其他什么疾病吗?
5、饮食规律吗?有偏食辛辣肥腻食品的习惯吗?
6、最近有做过什么检查吗?
7、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8、有熬夜用眼的习惯吗?
9、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平时心情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眼睑部位为什么会长出硬结?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硬结要多久才能消退?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滴眼药水能治好吗?需要手术治疗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视力检查、血常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胞睑肤色及形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过敏史、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胞睑有无肿块、硬结及压痛,肿块的软硬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检查
医生可能会进行视力、验光等检查来判断有无视力的受损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来判断为感染现象。
2、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对诊断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胞肿、眼丹、眼痈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疾病初起胞睑痒痛,局部微肿,触按有小硬结,形如麦粒,压痛明显。
2、局部红肿疼痛加剧,逐渐成脓,顶部出现脓头,破溃后病情缓解。严重可出现胞睑漫肿,耳前淋巴结肿大,伴有发热怕冷等表现。病变发于外眦部的患者,可伴白睛水肿。
3、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和有多发倾向。
诊断-鉴别诊断:
1、胞肿
胞肿如桃,胞睑皮肤红赤,高肿,状如桃李,肿痛拒按,白睛红肿。相当于西医学的眼睑炎性水肿。
2、眼丹
发病部位同针眼,但眼丹病变范围大,邪毒深,病势重,表现为胞险漫肿热痛,质硬拒按,常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针眼失治、误治,邪毒扩散可变生为眼丹。
3、眼痈
发病部位在眼睑皮下,较针眼病势凶猛,红肿热痛较重,化腐成脓范围大,可波及全部眼睑,并伴有高热、怕冷、头痛等全身症状。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未化脓者,内外合治,促其消散;已化脓者,切开排脓;同时应注意防止复发。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风热客睑
(1)若红肿明显的患者,可去淡豆豉,加用赤芍、丹皮、当归。
(2)若瘙痒严重的患者,可加用桑叶、菊花。
2、热毒壅盛
(1)若只需消散硬结,可去穿山甲、皂刺。
(2)若胞脸红肿热痛严重的患者,可合用五味消毒饮。
(3)若大便秘结的患者,可加用大黄。
(4)若出现发热、怕冷、头痛的患者,可合用犀角地黄汤。
3、脾虚夹邪
(1)若饮食减少,大便干结的患者,可加用麦芽、山楂、莱菔子。
(2)若硬结较小且将要溃破,可加用薏苡仁、桔梗、漏芦、紫花地丁。
(3)在针眼未发之间歇期,可选用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防止复发。
治疗-药物治疗:
1、风热客睑
(1)方药:银翘散加减。
(2)常用中药: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叶、芦根、甘草。
(3)中成药:银翘解毒丸、风热感冒冲剂。
2、热毒壅盛
(1)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2)常用中药:金银花、天花粉、当归、赤芍、乳香、没药、穿山甲、皂角刺、白芷、贝母。
(3)中成药:明目上清丸、防风通圣丸。
3、脾虚夹邪
(1)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银花、连翘、白芷、陈皮。
(3)中成药:参苓白术散。
治疗-相关药品:
银翘解毒丸、风热感冒冲剂、明目上清丸、防风通圣丸、参苓白术散、牛黄解毒丸,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1、已成脓应行麦粒肿切开引流排脓术。
2、外麦粒肿在眼睑皮肤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平行,必要时可放置引流条,每日换药至愈合。
3、内麦粒肿则在睑结膜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垂直。
4、疖肿较大,切开后应放置引流条,切忌挤压。
治疗-其他治疗:
1、外治法
(1)滴眼药水
患眼滴0.5%熊胆眼药水或抗生素滴眼液,每日4~6次。
(2)涂眼药膏
晚上睡前可涂抗生素眼膏。
(3)湿热敷
适用于本病初期,局部湿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以助炎症消散。
2、针灸疗法
针刺用泻法为主。选取太阳、风池、谷谷、丝竹空等穴,以疏风清热、消肿止痛。脾虚的患者,可加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
3、放血法
选取耳尖或合谷、太阳穴,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有较好的泻热止痛消肿效果。
4、针挑法
适用于针眼反复发作的患者。在背部肺俞、膏肓俞及肩胛区附近寻找皮肤上的红点或粟粒样小点1个或数个,皮肤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挑破,挤出少许血水或黏液。隔日1次。
5、西医治疗
病情严重可全身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尤其是因脓肿切开过早或强行挤压排脓而造成感染扩散的患者,全身应及早使用足量的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广谱抗生素。
治疗-治疗周期:
针眼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针眼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有反复发作和多发倾向,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多预后良好。未成脓时切忌挤压排脓,以免引起脓毒扩散,变生他证。若脓成自溃,多遗留瘢痕,影响美观。
预后-危害性:
1、本病未成脓时切忌挤压,毒入血分,内攻脏腑,可并发走黄,可出现高热,头痛、烦躁、神志昏迷等。
2、本病脓成后自行溃破,多遗留瘢痕,影响美观。
预后-治愈性:
本病早期发现、积极治疗,饮食等护理得当,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本病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饮食、眼部卫生等调护不当,都可能会引起疾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意眼部卫生,减少用眼,注意规律休息等,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患者可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情况,解除其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应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使气机条达,帮助疾病早日康复。
日常-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饭后温凉服,用药后观察症状缓解情况或不良反应等。
2、可用内服药渣再次煎水,用于熏蒸或温热外敷眼患处。
3、按时点滴眼药水(膏),操作前洗净双手,滴两种眼药水时,间隔2-3分钟,先滴眼药水,再涂眼药膏。先滴刺激性弱的眼药水,再滴刺激性强的眼药水。滴药时动作要轻,滴管离眼1~2cm。
4、使用外敷药物时,注意勿将药物进入眼内,以免损伤结膜角膜。
日常-生活管理:
1、居室环境宜安静,整洁舒适,通风良好,光线柔和。
2、病后避免用眼过度,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熬夜用眼。
3、风热客睑的患者,病室宜保持清爽。
4、热毒壅盛及热毒内陷的患者,室温宜偏低;热毒内陷的患者,还应卧床休息,尽量少移动。
5、脾虚夹邪的患者,病室宜干燥凉爽。
6、禁止挤压针眼,以免热毒扩散,引起胞睑周围及颜面浮肿,甚至变生疔疮走黄等危重症。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胞睑皮肤的颜色,是否肿胀,肿胀的程度、范围等,以判断病情的程度与性质。
2、注意观察局部是否有硬结形成,硬结的部位、大小、范围,是否有压痛,有无脓点形成等,以判断病情的发展程度。
3、若硬结变软,脓点形成,属针眼成熟。若突然出现头痛高热、烦躁或嗜睡等,应立即报告医生。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血常规,眼部检查等项目,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使用抗生素眼膏,遮盖,次日消毒换药,避免发生感染。
2、术后家属应关心照顾病人,为其提供生活便利。
饮食调理: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宜。尤其注意饮食禁忌,勿过食辛辣、肥腻、生冷等助湿生痰的食物,不宜过饱、过咸、过甜,戒烟酒。
饮食建议:
1、热毒壅盛、热毒内陷的患者,宜食半流质或流质食物,多饮水,多喝西瓜汁、梨汁、苹果汁等。
2、偏食或食欲不振的患者,可合理搭配饮食。
3、脾虚夹实的患者,可用太子参、五指毛桃、茯苓、瘦肉适量煎汤服用,以健脾祛湿。
4、儿童患者可服用七星茶,以健脾清热祛湿。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甘甜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蛋糕,巧克力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
4、忌食生冷食物,如冰糕,冰饮等。
5、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饮食习惯和外邪感染有密切关系,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注意眼部卫生等,可以控制或减少疾病发生。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规律,避免熬夜、入夜久视和过度疲劳。
2、注意适应季节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外邪感染。
3、保持心情愉悦,避免一切不良情绪而诱发本病。
4、平时注意劳逸结合,可适当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防御外邪入侵。
5、勿用手、手帕、毛巾等揉擦眼部,防止病菌感染。
6、注意饮食卫生,切忌偏食,少食肥腻、辛辣或过甜等聚湿蕴热生痰之品。
7、平时注意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少看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