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左束支中隔支传导阻滞疾病英文名称: left medial fascicular blo...
养生
疾病名称: 左束支中隔支传导阻滞
疾病英文名称: left medial fascicular block,LMFB
疾病别名: 中隔支阻滞、左间隔分支阻滞、间隔支阻滞、左中隔分支阻滞、前向性传导延缓
疾病概述:
左束支中隔支传导阻滞(left medial fascicular block,LMFB)简称中隔支阻滞,又称左间隔分支阻滞、间隔支阻滞、左中隔分支阻滞、前向性传导延缓,其发生多提示器质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是产生中隔支阻滞最常见的病因。因其本身不产生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故临床上常无症状,多表现为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心绞痛、心悸、胸闷、疲劳乏力、呼吸急促
主要病因: 缺血性心脏病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
重要提醒: 左束支中隔支传导阻滞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心脏损害加重。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参考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
病因-总述:
左束支中隔支传导阻滞的病因主要为缺血性心脏病,如冠心病,特别是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病者。中隔支阻滞可能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塞造成,也可能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过程。左束支中隔支的病变,如缺血、损伤、变性、纤维化等均易发生阻滞。此外,心肌炎、心肌病、肺气肿、乳头肌功能不全等也可能产生左束支中隔支传导阻滞。
症状-总述:
左束支中隔支传导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临床上常无症状。多表现为原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如心绞痛、心悸、胸闷、疲劳乏力、呼吸急促等。
症状-并发症:
本病暂无明显并发症。
就医-就诊科室:
请于心血管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听诊器听诊和心电图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发现左束支中隔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改变多久了?怎么发现的?
2、是否出现心慌、气短等不适?最初出现是在什么时候?
3、哪些情况下症状会加重?哪些情况下会减轻?
4、以前有过类似情况吗?什么原因造成的?经何种处理恢复的?
5、既往是否有心脏疾病的相关诊断?心脏做过什么治疗吗?
6、既往心电图还出现过其他异常情况吗?
7、血压、血脂和血糖高不高?控制情况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主要由什么原因导致的?
2、我的情况严重吗?会影响寿命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有什么治疗方法?需要住院吗?
5、必须卧床休息吗?
6、针对目前的病情,可以达到怎样的治疗效果?
7、治疗后是否可以正常生活?
8、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9、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0、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心绞痛、心悸、胸闷、疲劳乏力、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常规、血生化、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会对患者的心脏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心脏的形态、大小有无变化,通过心脏听诊闻及的心率、心律、心音、杂音等,初步了解心脏病变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观察血细胞计数,能够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
2、血生化
可以了解患者有无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损伤等。
3、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
抽血检查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指标,可帮医生识别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心肌肌钙蛋白I或T(cTnl/cTnT)、心肌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这几项指标最有诊断价值。脑钠肽测定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衰。
检查-其他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可将心脏的电活动显示为纸上的描记曲线,有助于诊断本病。本病的心电图检查可有以下几个特点:
(1)V1、V2导联R波增高,RV1或RV2≥RV6,V2导联R/S>1,V3R,V4R导联的R/S≥1;
(2)V5、V6、Ⅰ导联无Q波,或仅有细小的q波,其振幅<0.1mV;
(3)QRS电轴正常,QRS时间正常;
(4)应除外右心室肥大、正后壁心肌梗死、A型预激综合征、右束支阻滞等。
2、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能够连续24小时记录日常活动时心脏产生的电活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心脏情况,可用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心律失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示心脏结构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助于了解心脏病变情况,有助明确诊断。
2、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能较明确的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有助于了解心脏缺血情况,进一步明确病因。
3、胸部X线
能够了解胸部心肺病变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等病史,出现心绞痛、心悸、胸闷、疲劳乏力、呼吸急促等症状,并结合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可有Ⅰ、V5、V6导联中起始Q波的消失,与中隔支阻滞类似,但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时心电向量图常示整个QRS环,尤其中部运行缓慢为其特征;心电图V5、V6导联的QRS波顶峰,常可有挫钝或切迹,而中隔支阻滞则无这些改变。
2、右束支阻滞
某些右束支阻滞时,当离心支和向心支向前移位时,可在V1导联上出现高R波,但根据向右,向前缓慢运行的终末附件及正常自左向右起始向量的存在,不难与中隔支阻滞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左束支中隔支传导阻滞通常不产生血流动力学障碍,故不需要特殊处理。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合并其他分支阻滞时,呈三分支或四分支阻滞,应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
治疗-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治疗
能够防止血小板形成,多以口服为主,首选阿司匹林,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禁忌者,也可选用西洛他唑替代阿司匹林。
2、调脂治疗
多口服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以调节血脂、抗炎、改善内皮功能和稳定斑块。
3、抗心绞痛药
常用药物如硝酸甘油等。
4、降血压
如氢氯噻嗪、美托洛尔等。
治疗-相关药品:
阿司匹林、西洛他唑、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硝酸甘油、氢氯噻嗪、美托洛尔。
治疗-手术治疗:
必要时可安装心脏起搏器,酌情选用临时性起搏或永久性起搏,手术过程中医生在X线的引导下,将起搏器的电极通过静脉血管送到右心房、右心室,通过X线的照射来判断是否达到预定的位置。到达位置以后,将起搏器和电极相连接。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左束支中隔支传导阻滞一般不产生血流动力学障碍,预后一般较好。但如同时合并其他分支阻滞,特别是伴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时,往往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患者常伴冠心病或高血压等疾病,会出现心绞痛、心悸、胸闷、疲劳乏力、呼吸急促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总述:
左束支中隔支传导阻滞患者日常应注意休息,家属应注意安抚患者,使其保持稳定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疾病,共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劳累,以取得更好的预后。
日常-心理护理:
因病痛折磨,患者因会出现紧张、烦躁等负面情绪。患者应注意控制情绪,避免大喜大悲。家属还应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促进其早日康复。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室内应保持安静,注意通风,保持房间内空气新鲜。
3、避免去人过多的场所,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4、植入起搏器的患者还应注意避免埋入起搏器侧上肢快速的、突然地移动或用力举高,以免起搏器导线移位;同时应避免到有很大电力或磁场的场所,以免干扰起搏器工作。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心率、心律等变化,有条件者还可进行血压、心电监护。
饮食调理:
患者应重视饮食调理,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均衡饮食为主,应注意营养、色彩的合理搭配,以提高患者的食欲。还要注意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饮食建议:
1、建议给予低脂、低盐、低热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2、注意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包括钾、镁等),如香蕉、橙、橘子、枣、山楂、苋菜、玉米须、干蘑菇、马齿苋等,以保护心肌功能。
3、适量摄取蛋白质。
饮食禁忌:
1、禁止吸烟、饮酒,避免浓茶、浓咖啡。
2、忌食油腻、刺激、辛辣食物,如肥肉、辣椒、油炸食品等。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积极治疗冠心病,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可降低本病发病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