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暴发性痤疮疾病英文名称: acne fulminans,AF疾病概述: 暴发性痤疮(ac...
养生
疾病名称: 暴发性痤疮
疾病英文名称: acne fulminans,AF
疾病概述:
暴发性痤疮(acne fulminans,AF)是囊肿型痤疮中最严重的形式。多发生于青少年,发病突然,皮损以胸背部为主,很少出现于面颈部。皮损呈痤疮样,多发且集簇成片。常伴有发热、关节痛、倦怠、食欲缺乏、肌肉疼痛及头痛等症状。本病愈后可在局部留有色素沉着和浅表性瘢痕,但通常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痤疮样皮损、脓疱、发热、关节痛、肌肉疼痛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学检查、细菌培养、骨X线片、骨扫描、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暴发性痤疮患者应及早诊治,避免皮损加重,影响患者的外在美观,导致患者产生自卑、抑郁心理。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暴发性痤疮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青少年。
病因-总述:
暴发性痤疮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皮损处的细菌培养,以痤疮棒状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生长为多见。目前认为本病可能为患者对痤疮棒状杆菌的Ⅲ型或Ⅳ型变态反应而引起。
症状-总述:
暴发性痤疮患者发病突然,皮损以胸背部为主,很少出现于面颈部。常伴发热、关节痛、肌肉疼痛、食欲缺乏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皮损
皮损呈痤疮样,多发且集簇成片。除结节和囊肿性皮损外,多为毛囊性炎症性丘疹、脓疱,有剧烈的炎症反应,局部疼痛明显,易形成糜烂、溃疡,愈后易留有浅表瘢痕。
2、发热
体温可高达39℃以上。
3、关节痛
通常为多关节性,以胸骨和胸锁关节为好发部位,其次是踝关节、肱骨和骶髂关节。
4、其他
还可出现倦怠、食欲缺乏、肌肉疼痛及头痛等全身症状。
症状-并发症:
本病愈后可在局部留有色素沉着和浅表性瘢痕。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因皮损表现而到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皮肤进行检查,避免在皮肤部位使用化妆品遮盖,以防影响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发现皮肤异常?
2、近期症状有缓解或加重吗?还有其他症状吗?
3、平时的卫生情况如何?近期是否有饮用生水,生吃水果、蔬菜的情况?
4、近期有使用过什么药物吗?效果如何呢?
5、是否做过相关检查?结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疾病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我需要如何治疗?多久能好?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手术治疗,术后要注意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胸背部集簇成片的痤疮样皮损,并伴有发热、关节痛、肌肉疼痛、食欲缺乏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查看皮损的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学检查、细菌培养、骨X线片、骨扫描、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观察皮损的分布的部位、形态特点等,并对患者进行体温测定、检查有无关节、肌肉疼痛等情况,以初步了解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观察血细胞计数,能够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患者的白细胞总数通常增加,并可伴有贫血。
2、血沉和C反应蛋白
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提示患者体内有炎症。
3、细菌培养
皮损处的细菌培养可见致病菌,但血液细菌学培养常为阴性。
4、免疫学检查
可有补体降低、球蛋白增高、免疫复合物增多等免疫异常。
检查-病理检查:
必要时去皮损处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检查-影像学检查:
疼痛部位的骨X线片能够发现骨溶解性损害,或骨扫描发现摄入量增加。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突然出现多发痤疮样皮损、脓疱、发热、关节痛、肌肉疼痛等症状,结合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学检查、细菌培养、骨X线片、骨扫描、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做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与聚合性痤疮、坏死性痤疮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目前依据Karvonen的诊断标准,来对本病进行诊断:
1、严重的结节囊肿性痤疮,急性发病;
2、关节痛或严重的肌肉疼痛或两者兼有,至少1周;
3、发热38℃或38℃以上,至少1周;
4、白细胞总数>10×109/L,或血沉≥50mm/h,或C反应蛋白≥50mg/L;
5、疼痛部位的骨X线片发现骨溶解性损害或骨扫描发现摄入量增加。
具备第1和第2项,加上第3、4、5中的任2项,即可确诊。
诊断-鉴别诊断:
1、聚合性痤疮
是痤疮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皮损主要分布于面部、颈后、胸部和背部,包括大量的黑头粉刺、囊肿、脓肿,表现为暗红色,柔软的半球状隆起性肿块,愈合后可形成瘢痕。
2、坏死性痤疮
常见于20~50岁,男性稍多。主要发生在前额、题部和前额发际边缘及头皮,也可发生在面颊、鼻部和躯干。皮损为褐红色,成簇的毛囊性丘疹和脓疱常形成脐凹状并迅速坏死,伴有黏着性出血性皮,3~4周后脱落并留下点状瘢痕,反复发作后形成网状瘢痕。
治疗-治疗原则:
暴发性痤疮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以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为主,并辅以抗生素治疗,还可使用免疫抑制药等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作为首选,对皮损、发热、关节痛及骨病均有良好治疗效果,常用药物为泼尼松等。
2、非甾体类抗炎药
对发热、关节和肌肉疼痛及骨病变有效,常用药物如吲哚美辛等。
3、免疫抑制药
复发者如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时,可并用硫唑嘌呤。
4、其他
伴有结节性红斑者,可使用异维A酸联合氨苯砜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泼尼松、硫唑嘌呤、吲哚美辛、异维A酸、氨苯砜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暂不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暴发性痤疮虽发病突然,皮损严重,并可伴有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愈后可在局部留有色素沉着和浅表性瘢痕,但一般预后良好。留有骨病变后遗症者较为罕见。
预后-危害性:
愈后可在局部留有色素沉着和浅表性瘢痕,影响美观及患者心理健康。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实现临床治愈。
预后-复发性:
1、可在局部留有色素沉着和浅表性瘢痕。
2、留有骨病变后遗症者较为罕见。
日常-总述: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注意皮肤护理,避免局部损伤。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坚持用药,避免私自减量或停药,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日常-生活管理:
1、日常注意保持皮肤卫生,定期进行皮肤清洁。
2、洗脸时或清洗其他长痤疮的部位时,动作应轻柔,避免使痤疮破裂。
3、避免用手挤压痤疮,以防引起感染。
饮食调理:
日常合理、均衡饮食,保证机体营养物质摄入充足,同时注意避免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以防对皮肤造成不良影响。
饮食建议:
保持饮食均衡,适当补充营养,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有利于身体健康。
饮食禁忌:
1、少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刺激皮肤。
2、避免暴饮暴食,以防导致胃肠道负担,影响机体健康。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不明,目前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日常注意个人卫生,可帮助减少其发生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