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产后身痛疾病英文名称: postpartum body pain疾病别名: 产后关节痛、...
养生
疾病名称: 产后身痛
疾病英文名称: postpartum body pain
疾病别名: 产后关节痛、产后痹证、产后痛风、产后风
疾病概述:
产后身痛(postpartum body pain),是严寒季节分娩后的一个常见病,临床以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感为主要特征。发生与产后体虚、外感风寒湿邪等有关,如果能及时治疗,大多可以治愈,预后良好。但如果失治、误治,日久不愈,可导致关节变形,肌肉萎缩,甚至痹痿残疾。西医学产褥期因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关节痛、产后坐骨神经痛、多发性肌炎等病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产科、妇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感
主要病因: 产后体虚、外感风寒湿邪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钙、红细胞沉降率、抗溶血性链球菌“O"、类风湿因子、X线检查
重要提醒: 如果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感等,应及时就诊咨询,避免失治、误治,日久不愈,导致关节变形,肌肉萎缩,甚至痹痿残疾。
临床分类:
1、血虚证
主要表现为产后遍身酸痛,肢体麻木,关节酸楚,伴有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2、血瘀证
主要表现为产后遍身疼痛,或关节刺痛,屈伸不利,触按疼痛加重,伴有恶露量少色暗,或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苔薄白,脉弦涩。
3、外感证
主要表现为产后遍身疼痛,项背不舒,关节不利,或痛无定处,或冷痛剧烈,恶风畏寒,喜热喜暖,或关节肿胀、重着,或肢体麻木,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4、肾虚证
主要表现为产后腰膝、足跟疼痛,艰于俯仰,伴有头晕耳鸣,夜尿多,舌淡暗,苔薄,脉沉细弦。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产褥期的生理密切相关。发病机制为产后营血亏虚,经脉失养或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稽留关节、经络。
病因-基本病因:
1、产后体虚
(1)素体血虚,生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或产后虚损未完全恢复,阴血亏虚,四肢百骸空虚,经脉关节失于濡养,导致肢体酸楚、麻木、疼痛。
(2)产后余血未净,留滞经脉,或者由于难产、手术,损伤气血,瘀阻经脉、关节,发为疼痛。
(3)素体肾虚,再加上生产损伤肾气,耗伤精血,腰为肾之府,膝属肾,足跟为肾经所过,肾精气血亏虚,失于濡养,导致腰膝疼痛,腿脚乏力或足跟痛。
2、外感风寒湿邪
产后血脉空虚,营卫失调,腠理不密,如果生活起居不慎,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稽留在关节、肢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阻经络而出现疼痛。
症状-总述:
本病以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感为主要特征。可伴面色无华,精神疲惫,肢体乏力或恶露量少色暗,小腹疼痛,恶风等。
症状-典型症状:
1、症状
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甚至屈伸不利,或痛处游走不定,或关节刺痛,或腰腿疼痛。
2、体征
关节活动度减低或关节肿胀,病久不愈可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变形。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感。
2、伴有面色无华,精神疲惫,肢体乏力,小腹疼痛,恶风,怕凉等。
以上均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风湿免疫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X线和心电图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以及穿一些比较宽松的衣服。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没有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感等症状?是一直这样,还是间断性的?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肢体乏力,小腹疼痛,恶风,怕凉等?
3、生产多久了?生产过程顺利吗?
4、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5、有没有治疗过,都用了那些药物?
5、最近睡眠情况如何?
6、平时都爱吃什么食物?最近饮食情况如何,大便情况怎么样?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为什么会这样?
2、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需要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
5、治疗需要多久才能好?需要复查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治疗后复发的风险高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血常规、炎性标志物、血清抗体检查、X线检查、CT、MRI、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四肢外形动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疼痛、问头身胸腹、问寒热、问饮食、问二便,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局部关节是否肿胀、局部皮肤温度是否升高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数量可提示有无感染存在。与C反应蛋白和血沉,评估体内感染和炎症反应程度。
2、炎性标志物
血沉检查增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可了解病情活动是否在活动期,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
3、血清抗体检查
类风湿因子增高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之一,但在诊断上无特异性。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的指标,对诊断和病情的评估有很大价值。
检查-病理检查:
1、心电图
可以了解心脏情况,是否有并发证,以及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以了解到心脏是否存在病变或功能发生异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通过X线检查,可以了解关节的具体情况,有无变形、增生等情况。
2、CT、MRI
通过CT、MRI,可以了解骨关节疾病的病变部位和损伤程度,有助于诊断疾病和了解病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感的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肢体关节病变的痹证、痿证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产后失血过多,或产伤,或感受外邪史。
2、临床表现
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疼痛、麻木、重着,甚至关节活动不利、关节肿胀。
3、辅助检査
血常规、炎性标志物、血清抗体检查、X线检查、CT、MRI、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等,有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痹证
产后身痛外感风寒所致者与痹证的发病机理相近,临床表现也相类似。但产后身痛只发生在产褥期,与产褥生理有关,痹证则任何时候均可发病。若产后身痛日久不愈,迁延至产褥期后,则不属产后身痛,当属痹证论治。
2、痿证
产后身痛与痿证的症状均在肢体关节。产后身痛以肢体、关节疼痛、重着、屈伸不利为特点,有时也兼麻木不仁或肿胀,但无瘫痿的表现。痿证则以肢体痿弱不用,肌肉瘦削为特点,肢体关节一般不痛。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应以中医治疗为主,并配合理疗、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宜养血活血、通络止痛。养血之中,佐理气通络之品,以标本同治;祛邪之时,宜配养血补虚之药,使祛邪而不伤正。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血虚证
(1)如果出现关节疼痛较重兼有外邪的患者,可加用威灵仙、羌活、独活等。
(2)如果出现上肢疼痛为主的患者,可加用桑枝等。
(3)如果出现下肢疼痛为主的患者,可加用怀牛膝等。
2、血瘀证
(1)如果出现痛处不温的患者,可加用姜黄、桂枝等。
(2)如果出现小腹疼痛拒按的患者,可加用炮姜、益母草等。
3、外感证
(1)如果出现关节疼痛、恶风,游走不定的患者,可加用羌活等。
(2)如果出现关节重着、麻木明显的患者,可加用苍术、木瓜等。
(3)如果出现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的患者,可加用青风藤、伸筋草、络石藤等。
治疗-药物治疗:
1、血虚证
(1)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2)常用中药: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秦艽、当归、丹参、鸡血藤。
(3)中成药:人参养荣丸、八珍颗粒。
2、血瘀证
(1)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2)常用中药:川芎、桃仁、秦艽、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香附、五灵脂、牛膝、地龙、毛冬青、忍冬藤、益母草、木瓜。
(3)中成药:四物合剂。
3、外感证
(1)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2)独活、桑寄生、细辛、肉桂、防风、秦艽、杜仲、怀牛膝、当归、白芍、干地黄、川芎、人参、茯苓、甘草。
(3)中成药:木瓜丸、追风透骨丸、麝香追风膏。
4、肾虚证
(1)方药:养荣壮肾汤加。
(2)常用中药:当归、川芎、独活、肉桂、防风、杜仲、续断、桑寄生、生姜、熟地黄、秦艽、山茱萸。
(3)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六味地黄丸。
治疗-相关药品:
人参养荣丸、八珍颗粒、四物合剂、木瓜丸、追风透骨丸、麝香追风膏、仙灵骨葆胶囊、六味地黄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针灸治疗
选次髎、风市、足三里、悬钟、环跳、阿是穴,中等刺激,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风、寒、湿邪所致者,可用温针灸。
治疗-治疗周期:
产后身痛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产后身痛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与体质差异、病情的轻重、治疗调摄是否得当有关,如果能及时治疗,大多可以治愈,预后较好。如果失治、误治,日久不愈,正气愈虚,可转为虚实夹杂证
预后-危害性:
如果治疗不及时,日久不愈,可导致关节肿胀,屈伸不利,僵硬变形,甚至肌肉萎缩,筋脉拘紧,痿痹残疾。
预后-治愈性:
如果机体抵抗力强,病邪清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可痊愈。
预后-复发性:
若引起产后身痛的病因没有彻底纠正,或者平时生活起居饮食等调护不当,可能会使本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避免受寒、适当运动,注意情志调护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本病治疗时间较长,需要一段时间休息,容易产生悲观情绪,患者应保持乐观态度,保持心境平和,积极配合治疗。
2、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悲观、忧伤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因不良情绪而加重疼痛程度。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用药,注意服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
2、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注意卧床休息。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宜清洁安静、阳光充足、温度适宜,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不可当风坐卧,免受风寒湿邪侵袭。
2、适当活动锻炼,如经常地进行抬腿,关节伸屈,仰卧起坐和缩肛等运动,以增强腹直肌张力,锻炼盆底肌肉及关节的功能,使身体能尽早恢复。
3、如无手术创伤,应较早地离床适当活动,以防瘀血阻络。
4、产后气血虚弱,应禁止房事,以防冲任损伤,邪毒入胞导致多种疾病。
5、夏天不要过于贪凉,长时间吹电扇或进冷饮,冬天要注意保暖,适当运动起床、喂奶一定要穿好衣服,随气候变化及时增添衣被。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关节疼痛、麻木的部位性质以及与四季气候变化的关系。
2、注意观察体温、舌象、脉象及恶露不畅、小腹冷痛或拒按等伴随症状。
饮食调理:
产后气血虚弱,饮食要富于营养、多吃一些补益气血食物,如鸡蛋、豆腐、牛奶、瘦肉、鱼类及新鲜蔬菜。忌食油腻,辛辣刺激及生冷食品。
饮食建议:
1、血虚证患者产后应进行饮食调补,多食鸡、鱼、排骨汤等高蛋白、易消化食物。
2、血瘀证患者饮食宜热,遵医嘱服用服用益母草膏或者适量红糖水等。
饮食禁忌:
1、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如冰糕、冻奶茶、冰咖啡等,以免影响脾胃功能,聚湿生痰。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预防措施:
本病以预防为主。注意产后护理,避免感受寒邪,注意个人卫生,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调畅情志,避免忧思、恼怒,以使保持气机畅达,血行通利。
2、加强营养,可多食瘦肉、鸡蛋和新鲜蔬菜,可多食红枣赤豆粥等,忌生冷食物。
3、注意休息及保暖,外出时,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4、产后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势,控制哺乳时间。
5、参加适当体育锻炼,如做产后体操等。
6、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产褥期禁止房事。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