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疾病英文名称: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养生
疾病名称: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疾病英文名称: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thrombosis
疾病概述: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thrombosis)是肠系膜血管栓塞疾病之一,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血栓的原因有三,包括血管受损、血液改变和血流淤滞。本病病程缓慢,发病前可有餐后腹痛、体重减轻、排便习惯改变等表现,血栓形成后可出现剧烈的腹痛、呕吐等症状。本病可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肠系膜上动脉
常见症状: 餐后腹痛、体重减轻、排便习惯改变、恶心、呕吐
主要病因: 由于血管受损、血液改变和血流淤滞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粪便检查、X线、腹部CT、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
重要提醒: 本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发生于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
病因-总述:
本病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由于粥样硬化波及肠系膜上动脉起始段,使其狭窄,进而发展为完全闭塞。引起血栓的原因有三,即血管受损、血液改变和血流淤滞。
病因-基本病因:
1、血管受损
血管的内、中层及(或)外层受损可引起血栓,但多数情况下血栓形成的因素是内皮细胞受损或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引起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形成血小板血栓,在此基础上造成凝血血栓。
2、血液改变
(1)血小板改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并发血栓形成。
(2)凝血因子异常:血浆凝血因子水平增高、凝血因子结构异常、凝血因子被激活、促凝物质进入血循环等。
(3)抗凝因子缺乏,减少或结构异常。
(4)纤溶活性降低。
(5)其他血细胞作用。
3、血流因素
包括血流淤滞、血流切应力改变以及血流紊乱等。
症状-总述: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起病缓慢,起病前可存在慢性肠功能不全或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前可有餐后腹痛、体重减轻、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血栓形成后可出现剧烈的腹痛、呕吐,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肠坏死、腹膜炎甚至休克。
症状-典型症状:
1、发病前一段时间,约数周至数月,常有范围不清的食后腹痛,与进食量呈正相关,并有体重下降,排便习惯改变等。
2、腹痛程度与血栓形成速度及代偿血管侧支开放程度有关,一旦血栓形成或栓塞血管管腔,即出现剧烈的腹痛。
3、患者剧烈绞痛可伴有呕吐,吐出物多为血性物,肠蠕动增强。
4、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肠坏死及腹膜炎,甚至导致休克。
症状-并发症:
肠壁缺血缺氧后的代谢产物和肠腔内的细菌、毒素被吸收,可发生低血容量、肠坏死、腹膜炎等一系列症状,甚至导致休克。
就医-急诊指征:
1、剧烈腹痛。
2、呕吐物中带血。
3、休克。
4、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餐后腹痛。
2、体重不明原因减轻。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病情较重时,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若病情较缓,可到普通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4、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餐后腹痛、体重减轻、排便习惯改变、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粪便检查、X线、腹部CT、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等了解患者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早期腹部可平坦,无肌紧张,无腹膜刺激症状,肠鸣音亢进。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腹胀、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弱而消失,叩诊可有移动性浊音。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医生可通过血液检查了解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有利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粪便检查
患者可出现大便隐血及未消化的脂肪滴。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早期可见大小肠有轻度或中度扩大充气,晚期由于肠腔和腹腔内大量积液可呈普遍密度增高。
2、腹部CT
可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表现为小肠肠管扩张,肠管环形增厚,呈“晕圈样”改变。严重肠缺血时,肠壁界限不清、模糊,肠腔或腹腔内合并高密度血性腹水。
3、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
可在该动脉起始部3cm以内发现血管的完全闭塞,因为存在侧支循环,故梗阻远侧动脉可有不同程度的充盈。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近期是否有原因不明的腹部不适、体重减轻等经历,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血液检查、粪便检查、X线、腹部CT、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症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症状较轻者可用抗凝治疗等非手术治疗,如果症状较重或是病变明显,可选择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叮嘱患者禁饮食,也可选择胃肠道减压,缓解消化道压力,减轻缺血刺激。
2、医生会积极治疗患者原发病。对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会补充血容量,纠正存在的严重循环血容量不足。
3、医生会密切观察肠道出血以及监测血色素的改变。
治疗-药物治疗:
1、抗凝药物
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恢复肠管血运,可以和手术协同进行。此外还可在术后应用,防止血栓复发。可选择肝素、阿司匹林等药物。
2、抗生素
医生可在术前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持续用至术后。可以选择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等。
3、扩张血管药物
有改善肠管血运的作用。医生可选择硝普钠、罂粟碱、前列腺素E1等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肝素、阿司匹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硝普钠、罂粟碱、前列腺素E1
治疗-手术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具体请以医嘱为准,在此仅作为介绍。
1、如无肠坏死,可行栓子摘除术,尽可能取尽血栓。术后继续抗凝治疗。
2、肠切除吻合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决定肠切除的范围,将两端吻合。
3、如肠管活力不能肯定,也可做肠管暂时性造口、外置,待患者情况改善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行断端吻合或再次扩大肠切除吻合。
4、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方式,通过介入置管将导管送至动脉狭窄处,通过球囊扩张狭窄的动脉,从而缓解血管狭窄。
5、也可通过介入治疗放入溶栓药物,溶解血栓,使血流恢复。
6、可以使用自体或人造血管连接狭窄血管的两端,构建新的通道,使血供恢复。
7、可选动脉内膜剥脱术,直接切开肠系膜上动脉根部,清除血栓并作血管内膜剥脱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与患者的病情、确诊和治疗的时机有关。如果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时解除了血栓梗阻,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肠坏死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预后-危害性:
1、本病会导致患者腹部不适、腹痛、体重减轻等,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2、本病可引起肠坏死、腹膜炎、休克等症状,可导致患者死亡。
预后-治愈性:
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日常-总述:
患者在术后应当注意卫生及活动习惯,预防疾病可能造成的并发症。注意日常生活的管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必要的生活习惯调整,对于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疾病恢复有重要作用。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由于疾病重,对疾病和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可能心情紧张、畏惧,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当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及疏导,保持患者心情舒畅,使患者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者也应对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后配合的重要性进行了解,并对手术和预后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私自停药,避免疾病进展。
2、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凝药物,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
日常-生活管理:
1、规律作息,定时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积极的情绪有助于疾病恢复。
3、定期排便,避免便秘。
4、病情稳定后适当锻炼,但应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凝血功能、腹部CT或动脉造影。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卧床休息,根据医嘱采取合适的体位。
2、留置减压管及引流管者保持管路通畅,注意管腔卫生。
3、遵医嘱学习正确的咳嗽方式,帮助分泌物排出,避免感染。
4、保持手术切口附近干燥、清洁,遵医嘱按时服用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宜清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谷物、豆类和奶制品,保持充足的营养。
2、食物应易消化、少渣滓,蔬菜和水果应做成菜汤、水果汁食用,少量多餐。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运动及饮食习惯对于预防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有一定帮助。
1、清淡饮食,避免过度油腻的食物,减少脂肪摄入。
2、定期锻炼,改善循环和内分泌。
3、戒烟戒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