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疾病英文名称: porphyria cutanea tarda,PCT疾...
养生
疾病名称: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
疾病英文名称: porphyria cutanea tarda,PCT
疾病别名: 慢性血卟啉病、获得性卟啉病、素质性或特异体质性卟啉病、化学性卟啉病、斑图卟啉病、症状迟发性皮肤卟啉病
疾病概述: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porphyria cutanea tarda,PCT)又称慢性血卟啉病、获得性卟啉病、素质性或特异体质性卟啉病、化学性卟啉病、斑图卟啉病、症状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是因尿卟啉原脱羧酶(UROD)先天性或获得性缺乏或活性下降,使尿卟啉和其他高羧基化卟啉积聚而产生的一种皮肤型卟啉病。本病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为获得性因素和遗传性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光敏性皮疹和皮肤脆性增加是本病的主要特点。临床治疗时,常首先消除诱因,同时给予静脉放血治疗、药物治疗,从而使症状得到缓解。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Ⅱ型(家族型)具有遗传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光敏性皮疹、硬皮病样损害、面部多毛、瘙痒、灼热
主要病因: 本病可能为获得性因素和遗传性因素相互作用导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组织病理检查、Wood灯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后期可能会影响患者容貌,或产生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建议早发现、早治疗。
临床分类:
根据导致尿卟啉原脱羧酶缺乏或活性下降的原因不同,本病可分为三型:
1、Ⅰ型(获得型或散发型)
该型为后天获得,非家族性,散发,75%患者属此型。
2、Ⅱ型(家族型)
约占本病的25%,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外显率低,仅有7%的患者有家族史。
3、Ⅲ型(中毒型)
此型较为少见。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本病多见于20~60岁的成人,儿童也可发生。
2、男性多于女性,由于女性饮酒和口服避孕药增多,目前两性患病已接近。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本病春夏加重,秋冬缓解。
病因-总述: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的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获得性因素和遗传性因素相互作用有关。此外,还有多种危险因素(如病毒感染、酒精等)可促发本病。
病因-基本病因:
1、Ⅰ型(获得型或散发型)
由于某些获得性抑制因素,使肝细胞内的尿卟啉原脱羧酶(UROD)缺乏或活性下降,但其他组织中的酶活性正常。
2、Ⅱ型(家族型)
系UROD基因(位于1p34)突变到所致。酶异常存在于所有组织细胞中(包括肝脏),发病时酶浓度和活性下降50%~75%以上。
3、Ⅲ型(中毒型)
遗传性酶缺乏仅限于肝脏,与急性或慢性接触肝毒性物质有关,尤其是多卤碳氢化合物如六氯苯、二噁英等,这些化合物能抑制酶活性而引起本病。
4、其他
UROD抑制剂来源于肝脏。在肝脏、铁和细胞色素P4501A2作用下,酶抑制剂前体被活性氧氧化成酶抑制剂,后者与酶的催化部位结合,导致酶活性下降,尿卟啉增多,增多的尿卟啉从血浆渗入周围组织,引起曝光处的真皮上层产生光毒反应,导致浅层真皮细胞溶解,形成膜性空疱,进而扩大产生基底膜下大疱。
病因-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
1、肝铁负荷过多
PCT患者多有肝铁负荷过多,其可能原因有血色病,化学性、病毒性肝损伤,血红蛋白沉积病等。在美国和北欧,约20%的PCT患者有遗传性血色病。
2、病毒感染
尤其是丙肝病毒感染,少数为甲肝病毒和乙肝病毒感染。伴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亦不在少数,艾滋病患者可有轻度卟啉异常,但水平较低,不足以发病。
3、酒精
PCT患者多有酗酒史,日消耗酒精40g的患者占30%~90%,患肝硬化的酗酒者中有2%发生PCT。
4、雌激素
超过1/4的女性患者发病与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替代治疗有关,停药后可使病情缓解。雌激素治疗前列腺癌可促使男性发生PCT。
5、与PCT有关的其他疾病
多见于红斑狼疮(系统性或皮肤型),其次为皮肌炎。此外,需行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恶性血液病、地中海贫血等,也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症状-总述: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主要为轻到中度的光过敏性皮肤症状,好发于光照的暴露部位,还可出现硬皮病样损害、面部多毛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光敏性皮疹
皮疹发生在暴露于日光中的部位,特别是手背、前臂、面、耳、头皮脱发区、项背、上胸、小腿、足背等处,女性则常发生在小腿和足背。主要是无红晕的水疱和大疱,直径可达2~3cm,圆形或不规则形,疱液清或呈血性,疱壁破后形成糜烂、结痂或浅溃疡,愈后留瘢痕、粟丘疹、色素沉着或减退。粟丘疹多见于手和手指,为直径1~5mm大的球状丘疹,珍珠白至黄色。受累部位的皮肤脆性增加,尤其是手和腕部,轻微外伤即可引起多发性无痛性红色糜烂。
2、硬皮病样损害
约10%的患者皮肤可发生硬皮病样损害,主要在颈后、耳前、胸部、手指和头皮,偶见于非暴露部位,表现为散在的蜡黄色至白色硬斑块。
3、面部多毛
约1/3的患者有面部多毛,女性更为明显,男性可发现刮胡子困难和胡须生长模式改变,多发生在两颊、颞部、眶周和两眼间的额部,重者偶尔累及四肢,毛发可持续生长,增粗,色加深。某些儿童可出现严重多毛,如六氯苯中毒的儿童可因广泛多毛而成“猴样”。
4、其他表现
(1)有时面部中特别是眶周可出现皮肌炎样粉红色或紫罗兰色斑。
(2)患者还可自觉有瘙痒或灼热感。
症状-并发症:
1、本病可能导致皮肤畸形、巩膜溃疡、白内障,少数患者还可因瘢痕和畸形而毁容。
2、头皮的皮疹可发生瘢痕性脱发。
3、本病还可致甲剥离、皮肤营养不良性钙沉着、难愈的溃疡等。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有过肝炎病史吗?
6、您喝酒吗?量大吗?持续多长时间了?
7、您家里人有类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遗传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6、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9、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10、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光敏性皮疹、硬皮病样损害、面部多毛等表现时,需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询问相关情况,然后进行详细体格检查,之后可能建议其行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组织病理检查、Wood灯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主要通过肉眼观察皮肤损害的部位及其大小、颜色、形态、分布特点等情况,同时还需注意有无破溃、糜烂、结痂、出血及面部多毛等异常表现。
2、触诊
医生手消毒并温暖双手后,进行触诊检查,主要检查皮肤损害的质地、有无触痛等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通过抽血化验,可观察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本病患者可见血清铁增多(>28.64μmo/L),转铁蛋白饱和度升高(>55%),肝功能异常等。
2、尿液检查
可检测尿卟啉、七羧化卟啉及粪卟啉等,还可测量尿卟啉与粪卟啉的比率,此检查对诊断该病有一定的价值。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此检查是皮肤疾病较常用的检查之一,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医生会对需要取皮损的部位进行消毒麻醉,并切取部分特征性的皮损组织,制成标本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本病病理检查可示表皮下水疱,血管壁及周围有均一的环状嗜酸性物质沉积。
检查-其他检查:
Wood灯检查:将留取的尿液标本置于Wood灯下,会出现特征性的珊瑚色或粉红色荧光。此检查具有诊断价值。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家族史、发病史等相关病史,以及患者出现光敏性皮疹、面部多毛等表现,结合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粪便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及Wood灯检查的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还需要与变异性卟啉病、肝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遗传性粪卟啉病、假性卟啉病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变异性卟啉病
光敏性皮疹与PCT类似,但患者有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的症状,尿中粪卟啉多于尿卟啉。通过其特有症状及尿液检查可相鉴别。
2、肝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HEP)
主要是与Ⅱ型迟发性皮肤卟啉病鉴别,二者临床表现相似,但HEP患者红细胞内的锌原卟啉升高,红细胞、肝脏和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尿卟啉原脱羧酶的活性(正常值的1%~3%)低于Ⅱ型PCT(约50%)。
3、遗传性粪卟啉病
除具有光敏性皮疹外,患者尚有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的症状,尿中粪卟啉多于尿卟啉。结合其特有表现及尿液检查不难鉴别。
4、假性卟啉病
有光敏性皮疹和表皮下水疱,但血和尿中卟啉正常。结合尿液检查可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常首先消除诱因,同时给予静脉放血治疗、药物治疗,来去铁及促进尿卟啉的排出,以便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治疗-一般治疗:
可通过以下措施消除诱因:
1、停用雌激素、补铁剂以及其他可加重病情的药物,忌酒。
2、做好物理性保护,如外涂含二氧化钛或氧化锌的防光剂,外出戴帽子和手套。
3、汽车和家中的窗玻璃贴滤膜,以阻止UVA(长波紫外线)的摄入。
治疗-药物治疗:
以下药物均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氯喹
对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能与卟啉形成络合物,促使卟啉从胆汁排出,同时能增加细胞膜对卟啉的渗透性,抑制δ-氨基酮戊酸的合成,降低肝脏和组织中的卟啉浓度。
2、羟氯喹
对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较氯喹治疗的缓解期短。
3、去铁胺
能螯合肝脏中的铁,其疗效优于静脉放血。
4、红细胞生成素
能促使铁合成血红蛋白,主要用于肾衰竭伴贫血但不能做放血治疗的患者,也可与放血疗法联合使用。
5、干扰素α
若合并丙型肝炎,可使用此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氯喹、羟氯喹、去铁胺、红细胞生成素、干扰素α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静脉放血疗法:通常每1~2周放血1次,每次约450~500ml,一般放血4~6次可使病情缓解,能减少肝脏的铁含量,使被铁抑制的UROD活性恢复。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迟发性皮肤卟啉经过采取消除诱因措施、静脉放血治疗、药物治疗后,其症状可得到缓解。但本病若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导致皮肤畸形,甚至毁容,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后,皮疹、水疱、溃疡等症状可得到缓解。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避免外界的刺激。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参加室外运动的患者应注意防晒,可带遮阳帽、穿防晒衣、涂防晒霜。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若有皮损破溃处,应避免水洗。
5、建议患者穿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接触化纤类刺激性面料的衣物。
6、保持皮损清洁、干燥,禁止搔抓,防止发生感染和遗留瘢痕或色素沉着。
7、日常注意防晒。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每周复查一次。
饮食调理:
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适当进行饮食护理。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多喝水,保持患者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应多吃一些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芹菜等。
7、保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就餐。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生冷食品。
3、患者应尽量少吃铁含量高的食物,如木耳、动物肝脏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注意防晒。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