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疾病英文名称: Persistent occipital poste...
养生
疾病名称: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
疾病英文名称: Persistent occipital posterior position and occipital transverse position
疾病概述: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Persistent occipital posterior position and occipital transverse position)是指在分娩过程中,胎头枕部持续位于母体骨盆后方或侧方,达中骨盆后,于分娩后期仍然不能向前旋转,致使分娩发生困难。本病主要表现为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医生会根据产妇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经过及时诊治,胎儿和母体的结局通常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产科
发病部位: 盆腔
常见症状: 宫缩乏力、产程延长
主要病因: 骨盆异常与胎头俯屈不良、宫颈肌瘤、头盆不称、前置胎盘等
检查项目: 腹部检查、肛门检查、阴道检查、超声检查
重要提醒: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严重时可导致胎儿死亡,患者及家属应配合医生,适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发生率约占总分娩数的5%。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骨盆异常的产妇。
病因-总述:
当胎头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胎头双顶径抵达中骨盆平面时完成内旋转动作,大多数能向前转或枕前位,胎头得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最窄平面顺利经阴道自然分娩。当存在骨盆异常与胎头俯屈不良、宫颈肌瘤、头盆不称、前置胎盘等因素时,可导致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的发生。
病因-基本病因:
1、骨盆异常与胎头俯屈不良
(1)多见于男型骨盆与类人猿型骨盆入口平面前半部较狭窄,后半部较宽,可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入盆。这两种类型的骨盆多伴有中骨盆狭窄,阻碍胎头内旋转,容易发生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
(2)扁平骨盆及均小骨盆容易使胎头以枕横位衔接,伴胎头俯屈不良、内旋转困难,使胎头枕横位,胎头嵌顿在中骨盆形成持续性枕横位。
2、其他异常
宫颈肌瘤、头盆不称、前置胎盘、子宫收缩乏力、胎儿过大或过小以及胎儿发育异常等均可影响胎头俯屈及内旋转,形成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
症状-总述:
分娩发动后胎头枕后位衔接导致胎头俯屈不良及下降缓慢,宫颈不能有效扩张及反射性刺激内源性缩宫素释放,易致协调性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当出现持续性枕后位时,初产妇的分娩时间平均增加2小时,而经产妇平均增加1小时。此外,由于胎儿枕部压迫直肠,产妇自觉肛门坠胀及排便感,宫口尚未开全时过早运用腹压,产妇体力消耗过大,宫颈前唇水肿,使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产程延长。
症状-并发症:
1、产妇的并发症
常发生继发性宫缩乏力,引起产程延长,增加产后出血和宫内感染机会。手术助产率增高,手术助产容易发生软产道损伤;同时由于胎头长时间压迫软产道,可致肠胀气和尿潴留,甚至形成生殖道瘘;若产妇在较长时间内未进食,又未从静脉补充营养及水分,还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2、胎儿的并发症
第二产程延长和手术助产可增加胎儿窘迫、胎儿头皮水肿和血肿、颅内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使围生儿病死率增加。
就医-就医准备:
本病出现在患者分娩过程中,家属应在产房外等候,及时签署各种知情同意书。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这是第一次生产吗?
2、有没有坚持孕检?
3、医生有没有建议过进行剖宫产?
4、什么时候破的水?
5、现在规律宫缩了吗?间隔多长时间?
6、疼痛可耐受吗?有没有要大便的感觉?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3、是要剖宫产了吗?
4、还可以继续试产吗?
5、能上无痛了吗?
6、我下次怀孕还会这样吗?
7、我(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产妇出现宫缩乏力、产程延长时,医生应考虑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可能。为明确诊断,可能会进行腹部检查、肛门检查、阴道检查、超声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1、腹部检查
前腹壁容易触及胎儿肢体,胎背偏向母体后方或侧方,且胎心多易在胎儿肢体侧闻及。
2、阴道检查
枕后位时,盆腔后部空虚,胎头矢状缝与骨盆横径一致。枕横位时,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或前后径上。若宫口开全,因胎头产瘤、胎头水肿、颅骨重叠时,触不清颅缝及囟门,借助胎儿耳廓及耳屏位置及方向判定胎方位。
3、肛门检查
肛门检查前用消毒纸覆盖阴道口避免粪便污染,检查者戴手套用右手示指蘸润滑剂伸入直肠内检查。可借助肛门检查了解骨盆后部情况,协助确定胎方位。
检查-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探测胎头枕部及眼眶方位,即可明确胎头的位置。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孕妇宫缩乏力、产程延长、自觉肛门坠胀及排便感等临床表现,以及腹部检查、肛门检查、阴道检查、超声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在骨盆无异常、胎儿不大时,可以试产,试产时应严密观察产程,注意胎头下降、宫口扩张进度、宫缩强弱及胎心有无改变。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治疗-药物治疗:
试产过程中如发现产力弱,可用缩宫素静滴加强宫缩。使用缩宫素时要严密监护母儿情况。
治疗-相关药品:
缩宫素
治疗-手术治疗:
剖宫产:宫颈口不能完全扩张,或胎头不能衔接,出现胎儿窘迫征象时,必须以剖宫产结束分娩,能在较短时间改善胎儿缺氧情况。
治疗-其他治疗:
1、人工破膜
宫口开大3~4cm产程停滞除外头盆不称可行人工破膜(人为撕破宫颈处的羊膜),若产力欠佳,静脉滴注缩宫素。
2、手转胎方位
若第二产程进展缓慢,初产妇已近2小时,经产妇已近1小时,应行阴道检查,当胎头双顶径已达坐骨棘平面或更低时,可先行徒手将胎头枕部转向前方,使矢状缝与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自然分娩。
3、阴道助产
若不能自然分娩但胎头位置已较低时,可行阴道助产(低位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若转成枕前位有困难时,也可向后转成正枕后位,再以产钳助产。若以枕后位娩出时,需做较大的会阴后斜切开,以免造成会阴裂伤。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早期发现,并及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胎儿和母体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若未及时诊治,可导致母儿的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胎儿死亡。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诊治,胎儿和母体的结局通常较好。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身体恢复。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接受缩宫素静滴时,若出现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的症状时,应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患者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顺产的患者可正常活动,剖宫产后的患者应遵医嘱尽早下床活动,但是应避免半年内进行重体力劳动。
4、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特别是饭前便后要洗手。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不必使用私处清理液。穿棉质或者丝质内裤,并勤换洗内裤,不与人共用毛巾、浴巾等私人用品。
5、剖宫产术后应严格避孕2年,且建议顺产者身体完全恢复后再怀孕。
6、注意保护新生儿,每次为其换尿布时,均应用温热的流动水清洗臀部。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产后42天进行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1、剖宫产术后的患者应注意阴道流血情况,若出现阴道大量出血,及时告知医生。
2、患者应遵医嘱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的发生。
3、可遵医嘱适当按摩子宫。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患者可适量吃些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4、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5、术后患者排气后可逐渐由流质半流质饮食过渡至正常饮食。
6、建议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
饮食禁忌:
1、患者要少吃油腻、高糖、高盐、高脂食物,如油炸冰激凌等。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坚持孕检。
2、认真听从医生的建议选择分娩方式。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