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垂体囊肿疾病别名: 垂体Rathke囊肿、黏液上皮样囊肿、垂体胶样囊肿疾病概述: 垂体囊...
养生
疾病名称: 垂体囊肿
疾病别名: 垂体Rathke囊肿、黏液上皮样囊肿、垂体胶样囊肿
疾病概述:
垂体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是由于垂体Rathke囊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胚胎期垂体间存在Rathke囊,大多数在成年后退化消失,个别人该腔隙持续存在并不断扩大形成囊肿。本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视力障碍及内分泌功能失调(月经紊乱、性欲减退、阳痿、自发性溢乳等),多数垂体囊肿患者无明显症状。无任何症状的患者可暂不进行治疗,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月经紊乱、性欲减退、阳痿、自发性溢乳、头痛、视力障碍
主要病因: 由垂体Rathke囊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检查项目: X线、CT、MRI、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部分患者可能无需进行治疗,但应在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检查后遵医嘱进行处理,不要自行判断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尸检中的发生率约为12%~22%,但目前尚无权威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中年女性。
病因-总述:
垂体囊肿是起源于垂体Rathke囊的先天性发育异常,起源于垂体前部和后部之间残留的小腔隙,胚胎期的Rathke囊在成年后大多数退化消失,个别人该腔隙持续存在并不断扩大形成囊肿。
病因-基本病因:
1、在胚胎发育4周时,消化管的颊泡发育成一憩室状结构,称Rathke囊袋。在第11~12周时,囊袋前后壁增生,形成垂体前部和中部,垂体中部可残留一小腔隙,在发育过程中逐渐被填充。
2、少数人该腔隙一直存留,当腔隙内分泌物显著增加,该腔隙可扩大形成较大的囊肿,即垂体囊肿。
症状-总述:
垂体囊肿的症状主要是囊肿增大压迫相邻组织所致,大多数垂体囊肿患者无临床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视力障碍及内分泌功能失调。
症状-典型症状:
1、垂体囊肿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痛(鞍膈及硬膜受牵拉所致)、视力障碍(视交叉受压所致)、内分泌改变(垂体、漏斗、下丘脑受压所致)。
2、由于多数患者垂体囊肿体积较小,与病变大小明显相关的头痛、视力障碍等表现通常较轻,而内分泌改变相对较为明显。
3、内分泌改变中较常见的症状有月经紊乱、性欲减退、阳痿、自发性溢乳等。男性患者常见与性腺功能减退相关的症状,如疲劳和性欲下降。月经期妇女表现为月经不调、泌乳,绝经期妇女则表现为全垂体功能减退,如疲劳和心理状态改变。
症状-并发症:
垂体囊肿会压迫垂体、下丘脑等组织,可能导致垂体危象。囊肿的炎性反应和对周围正常垂体的浸润可能导致尿崩症发生。
就医-门诊指征:
1、头痛、视力障碍。
2、女性月经紊乱、自发性溢乳。
3、男性性欲减退、阳痿。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就诊于神经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4、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月经紊乱、性欲减退、阳痿、自发性溢乳、头痛、视力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X线、CT、MRI检查了解患者病情,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会对囊肿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组织性质,有助于诊断。病理上囊肿壁细胞常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杯状上皮细胞,并含有黏液分泌细胞,少数混有假复层扁平上皮细胞。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在颅骨X线平片上表现为蝶鞍扩大,通常无其他特征性表现。
2、CT
囊肿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占位,在囊液内蛋白含量较高时,表现为等或高密度。
3、MRI(磁共振)
大多数囊肿MRI检查T2加权呈高信号,T1加权表现与囊内容物有关。若含有炎性蛋白成分,T1加权呈高信号,若含有非蛋白性清亮囊液则呈低信号。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有无异常症状以及症状的变化情况,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其他颅内疾病或是内分泌疾病经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X线、CT、MRI、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诊断过程中需要与小型无功能型垂体腺瘤、伴有囊性变的垂体腺瘤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无功能型垂体腺瘤
在磁共振T1像上多表现为等信号和低信号,病变位于腺垂体的一侧,多被增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2、伴有囊性变的垂体腺瘤
通常体积比较大,囊变周围可见有瘤实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垂体囊肿的治疗方式与患者的病情有关。无任何症状的垂体囊肿可暂不进行治疗,随诊观察即可。症状明显的垂体囊肿首选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无
治疗-手术治疗:
症状明显或是囊肿有增大趋势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可以清除病灶,恢复和维护垂体功能,但也有可能损伤垂体功能。手术应慎重考虑,避免手术损伤加重垂体功能障碍。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对生活无影响。症状明显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去除囊肿,垂体功能也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通常不会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引起头痛、视力障碍以及内分泌改变,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病情较重的患者还可能发生垂体危象。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一定缓解,垂体功能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预后较好。
预后-复发性:
本病复发率较低。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疾病的恢复。按时到医院复诊,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会引起头痛、视力障碍以及内分泌改变,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可能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给予患者家庭的支持,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者应向医护人员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解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多和家人朋友沟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读书、听音乐等,积极面对生活。
日常-生活管理:
1、症状明显者宜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疾病康复。
2、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3、适度锻炼可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舒适的温、湿度。
5、有视力障碍者,家属要注意协助患者洗漱、进食、如厕、更衣和外出活动等,避免碰撞、摔倒等意外。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头颅CT或MRI。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卧床休息,根据医嘱采取合适的体位。
2、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
4、加强营养,促进机体恢复。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宜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