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疾病英文名称: herpes zoster keratitis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疾病英文名称: herpes zoster keratitis
疾病概述: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herpes zoster keratitis)是指因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致的角膜炎。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眼痛、眼红、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皮疹等。目前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及肾上腺糖皮质药物进行治疗,经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眼痛、眼红、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全身不适、发热、沿神经皮肤分布区疼痛、皮疹
主要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上皮刮片、病毒分离培养、血清中和抗体的测定、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技术、裂隙灯、检眼镜
重要提醒: 本病患者平时应注意卫生,特别是有带状疱疹的患者,应注意隔离防护。
流行病学-传染性:
引起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的带状疱疹病毒具有传染性,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但带状疱疹多发生于老年人、有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的患者。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倾向。
病因-总述:
本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所致。是下列某一种因素或共同作用的结果:病毒对角膜的直接侵犯;宿主对完整病毒或病毒抗原在角膜内发生炎性反应;机体对改变了的自身组织发生自体免疫反应;由于角膜知觉减退,眼睑异常及角膜表面泪液膜改变,发生继发性改变。
病因-危险因素:
有免疫缺陷的患者,例如艾滋病患者、细胞移植患者,以及有癌症病史、近期手术史、外伤史患者,更易患本病。
症状-总述:
带状疱疹的前驱症状包括全身不适、发热、沿神经皮肤分布区疼痛、皮疹等。角膜炎的发生多在皮疹出现以后,尤其是鼻尖或鼻翼出现带状疱疹,为鼻睫状支神经受侵犯的征兆,随后必发生角膜炎。其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眼部症状有眼痛、眼红、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全身表现
带状疱疹的前驱症状包括全身不适、发热、寒战及沿神经皮肤分布区疼痛,皮肤发生线状排列的小水疱;伴发神经痛,从麻刺感到极度持续疼痛。皮疹延续数月,神经痛可延续数年。VZV可以侵犯真皮,水疱治愈后残留永久性瘢痕。
2、角膜表现
(1)表层粗点状角膜炎:是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的最早期表现,在皮疹出现后数天内发生。角膜表面呈现粗大的、略高出角膜表面的混浊点,多发生于角膜周边部,表面常附有黏性分泌物,脱落后不形成溃疡。这些不规则的混浊点是混浊的上皮细胞聚集而成,可能是病毒侵犯的结果,也可能是病毒在上皮细胞内繁殖的结果。
(2)上皮下浸润及钱币状角膜炎:表层点状角膜炎可在几天之内自行消退,有的很快互相结合形成上皮下浸润,并进一步形成钱状角膜炎。后者被认为是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的典型病变。
(3)假树枝状角膜炎:伴随于眼带状疱疹出现的树枝状角膜炎,因其形态和HSV性树枝状角膜炎极为相似。
(4)黏斑性角膜炎:是一种慢性角膜炎的特殊类型,大约5%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此种角膜病变。其发病时间差异很大,从出疹后7天至3年均可出现,但多数在2~7个月出现。其典型改变为角膜表面由微隆起的黏液物质构成的斑点状病灶,有时可出现线状或树枝状病变,边缘清楚,通常是多发性的,可出现于角膜表面的任何部位,其大小和形状每天都可改变。
(5)神经麻痹性角膜炎:在剧烈的三叉神经痛的同时,角膜感觉全部消失,病愈后可延续数月至1年之久,甚至长期不恢复。长期感觉障碍大约有9%的患者可引起神经营养性角膜炎的发生。
(6)盘状角膜基质炎:数月后上皮下浸润可向基质深部发展,形成富于新生血管的角膜基质炎或盘状角膜基质炎。
症状-并发症:
严重者可导致角膜溃疡、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角膜脓肿或前房积脓。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畏光患者可携带墨镜等保护眼睛。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
2、您的症状近期有无加重?
3、您之前得过疱疹吗?最近接触过疱疹患者吗?
4、您近期是否使用隐形眼镜?用完消毒吗?
5、您有使用过药物进行治疗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6、您之前有没有做过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平时身体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怎么才能治愈?
2、我这个病会传染吗?会导致失明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平常要注意什么?改变哪些生活习惯?
5、我还能继续佩戴隐形眼镜吗?
6、我这个病治愈后会复发吗?会不会有后遗症?
7、我需要定期复查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皮疹、眼痛、眼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上皮刮片、病毒分离培养、血清中和抗体的测定、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技术、裂隙灯、检眼镜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眼睛红肿、畏光、流泪等。
2、视力检查
医生主要通过视力表对患者进行检查,以了解患者有无视力下降的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上皮刮片
急性期进行结膜及角膜上皮刮片查巨噬细胞及核内嗜酸性包涵体,以帮助诊断。
2、病毒分离培养
可取结膜囊内分泌物和水疱内液体作病毒分离。若从感染组织中分离培养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即可以确定诊断。
3、血清中和抗体的测定
通常在发病后4天可测出,2周达高峰,一年后降至不能检测的水平。
4、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技术
取病变角膜上皮刮片,直接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检查,可证明被感染的细胞内有病毒感染。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通过裂隙灯、检眼镜等对巩膜、结膜、角膜等进行检查,以了解有无病变及明确病变部位,有助于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以及皮疹、眼痛、眼红、分泌物增多等临床表现,再结合上皮刮片、病毒分离培养、血清中和抗体的测定等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根据角膜炎类型的不同,其治疗方案有所不同。通常使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抗病毒药物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药物。必要时,还需使用手术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对于神经麻痹性角膜溃疡,纱布绷带包扎、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均有一定效果。
治疗-药物治疗:
1、表层点状角膜炎和树枝状角膜炎
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频繁滴眼,但疗效尚不能肯定。对伴有较重结膜炎的患者,可并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此外,还应滴抗菌药眼膏,以防混合感染。
2、盘状角膜基质炎
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如0.1%地塞米松、0.1%氟米龙)滴眼,或结膜下注射。滴眼以能控制症状的最低浓度、最少滴眼次数为原则。
3、角膜葡萄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
除阿托品散瞳及糖皮质激素外,还应口服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激素消炎剂。长期局部和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反应,促使病情恶化或病毒扩散,故必须慎用。
4、神经麻痹性角膜溃疡
停止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眼液,各种抗菌药眼液中因含有防腐剂也应禁止使用。局部滴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或上皮生长因子等。
5、黏斑性角膜炎
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可控制其进一步引起虹膜炎及角膜基质炎,同时应用胶原酶抑制剂滴眼(如10%乙酰半胱氨酸)可融解黏斑,必要时局部滴用人工泪液。
治疗-相关药品: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地塞米松、氟米龙、阿托品、吲哚美辛、乙酰半胱氨酸
治疗-手术治疗:
对神经麻痹性角膜溃疡、黏斑性角膜炎者,必要时需行睑缘临时缝合术。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2周~2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积极治疗,一般可治愈,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角膜溃疡、继发细菌感染的发生。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用药物或更换药物。
2、使用滴眼液前注意摇匀。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良好的环境,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
3、平时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术后患者遵医嘱下床活动,家人注意在身边陪护。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眼部卫生,不用手或不洁物品擦、揉眼部。
5、病情恢复期间禁止戴隐形眼镜。
6、对于出现皮损的患者,应着宽松棉质衣物,并且不能搔抓患处。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应注意眼部分泌物情况,若分泌物排出受阻,及时咨询医生。
饮食调理:
本病通常无需特殊饮食调理,但规律饮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对促进疾病恢复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2、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利于损伤的修复。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大蒜、辣椒、胡椒等。
2、忌食腥发食物,如牛肉、羊肉等。
3、少吃煎炸、油腻类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养成卫生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2、避免密切接触带状疱疹患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