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胆肠内引流术后内疝疾病概述: 胆肠内引流术后内疝是指胆肠引流术后横结肠出现裂隙,易促使肠...
养生
疾病名称: 胆肠内引流术后内疝
疾病概述:
胆肠内引流术后内疝是指胆肠引流术后横结肠出现裂隙,易促使肠管经横结肠下裂隙嵌入而发生内疝。其发病原因与异常间隙形成、横结肠系膜裂口形成、肠功能紊乱和腹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疼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经及时且正规治疗后,可改善临床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胃肠外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腹部阵发性疼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
主要病因: 与异常间隙形成、横结肠系膜裂口形成、肠功能紊乱和腹内压增高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粪隐血试验、腹部X线检查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国内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胆肠内引流术后内疝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与异常间隙形成、横结肠系膜裂口形成、肠功能紊乱和腹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异常间隙形成
胆肠内引流术后内疝形成的主要解剖基础是术后解剖发生改变,形成异常间隙。实施胆肠内引流手术时,须在横结肠系膜上开一口,将远端游离的空肠襻穿过此开口上提与胆道吻合,在横结肠(系膜)上下形成了异常的间隙。上间隙由于横结肠及其系膜、大网膜的阻挡,极少导致肠管窜入,而且因其比较宽大,即使肠管窜入亦很少发生嵌顿。下间隙则较小,一旦小肠疝入易于发生嵌顿。
2、横结肠系膜裂口形成
横结肠系膜开口处忘记修补固定,或缝合针距过宽,或与穿过横结肠系膜开口处的肠壁固定不牢导致缝线脱落,可使其形成异常裂口,肠襻可由此裂隙疝入。
3、肠功能紊乱和腹内压增高
术后饮食的恢复和质与量的改变,可引起肠蠕动亢进或肠功能紊乱;如遇有腹内压增高(如严重腹胀)、体位改变等因素,易促使肠管由横结肠系膜裂口或下间隙疝入而发生内疝。
症状-总述:
胆肠内引流术后内疝常发生在手术后近期,可导致肠梗阻,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疼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常可出现肠鸣音亢进,可见肠型和蠕动波。此外,本病还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症状-典型症状:
1、腹痛
发病的特点是在脐周或右下腹部突然发生阵发性绞痛,持续数分钟,短暂间歇后可再出现。
2、呕吐
可为胃内容物,后期为经发酵、腐败呈粪样的肠内容物。
3、腹胀
往往和腹痛一起发生,主要感觉肚脐周围或者是全腹部的胀满感,呕吐之后可能稍有缓解。
4、排气排便停止
梗阻发生后,可有排气排便停止。
5、其他
还可出现肠蠕动亢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发作时伴有连续高调的肠鸣音,并可见肠型及肠蠕动波。
症状-并发症:
可有以下并发症:
1、肠管绞窄或肠管坏死;
2、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3、急性胰腺炎;
4、中毒性休克。
就医-门诊指征:
1、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就诊于胃肠外科或普通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4、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最近是否做过胆肠内引流手术?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腹部阵发性疼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进行血生化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粪隐血试验、腹部X线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腹部可扪及肿块,质地较硬,触之表面不平,可有一定的活动度。腹部可出现腹膜刺激征,即有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生化检查
此检查可明确患者是否有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2、动脉血气分析
此检查可用于明确患者机体的酸碱失衡情况。
3、粪隐血试验
本检查可用于诊断患者肠管是否有内出血。
检查-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检查:本检查可明确肠腔内是否有异常的游离气体,以及肠管的扩张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的手术史,以及腹部阵发性疼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临床症状,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一旦确诊或怀疑是胆肠内引流术后内疝,应尽早行剖腹探查手术,以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复位疝入和嵌顿的肠管,封闭裂隙。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以复位疝入的肠管,封闭裂隙。胆肠吻合后应常规缝合、封闭横结肠系膜下间隙和横结肠系膜开口与空肠壁缝合固定,对预防胆肠内引流术后的内疝发生有积极意义。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患者的病情、是否及时治疗、是否出现并发症等因素有关。经正规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稳定肠功能。
预后-危害性:
可出现肠管绞窄或肠管坏死、十二指肠残端破裂、急性胰腺炎、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保持个人卫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手术患者卧床,术后饮食应遵医嘱,同时保持伤口清洁,预防伤口感染。
日常-生活管理:
1、病情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2、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更换并清洗衣服,尽量保证每天洗澡,手术患者可用湿毛巾避开手术区域擦澡。
3、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肠道受到刺激引起功能紊乱,造成内疝复发。
4、病情允许时可适当进行锻炼,但应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伤口处再次破裂。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血气分析、电解质、腹部X线等。
日常-术后护理:
1、患者未清醒前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可采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
2、术后禁食,待肛门排气后可遵医嘱逐渐恢复饮食。
3、注意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等,若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4、保持手术区域清洁、干燥,避免伤口感染。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保持饮食均衡,适当补充营养,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食物应易消化,少渣滓。蔬菜和水果应做成菜汤、水果汁食用。进食方式应少量多餐。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通过以下措施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1、患者在手术后应当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也不可进行剧烈运动。饱餐后的剧烈运力更易引起肠道蠕动功能紊乱,并诱发内疝。
2、日常注意防寒保暖,根据时节气候增减衣物,保护肠胃,以防肠道在受外界刺激的情况下造成功能的紊乱,从而诱发内疝。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