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丹毒丝菌病疾病英文名称: 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疾病别...
养生
疾病名称: 丹毒丝菌病
疾病英文名称: 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
疾病别名: 红斑丹毒丝菌病
疾病概述:
丹毒丝菌病(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又名红斑丹毒丝菌病,由红斑丹毒丝菌感染所致,是一种急性的但进展缓慢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根据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可表现为皮肤红斑、肿胀瘙痒和局部皮损、关节活动受限及发热等。本病常采用药物治疗,经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皮肤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皮肤红斑、指关节疼痛、活动困难、发热、乏力
主要病因: 红斑丹毒丝菌感染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若不及时诊治,可能会进展为败血症型丹毒丝菌病,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一旦确诊,还需及早治疗。
临床分类:
根据临床特点分为局限皮肤损伤型丹毒丝菌病、弥漫型丹毒丝菌病及败血症型丹毒丝菌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携带致病菌的动物,如昆虫、贝壳类动物、鱼、鸟和哺乳动物(特别是猪)。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可通过接触传播,从带菌动物传染给人类。人感染发病后,尚未见报道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情况。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发生于兽医、屠宰加工人员及渔民等与动物及动物产品密切接触的人员。
病因-总述:
丹毒丝菌病是由于机体感染红斑丹毒丝菌所致,该病原菌是一种革兰阳性,无荚膜,不形成芽胞,不活动的微嗜氧杆菌。常见的感染方式为手部受伤后接触带菌动物、处理带菌动物时受伤、接触带菌肉类等。
症状-总述:
人感染红斑丹毒丝菌发病,一般呈良性经过。潜伏期一般为1~4天,很少超过7天。丹毒丝菌病的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
症状-典型症状:
1、局限皮肤损伤型丹毒丝菌病
亦称类丹毒,最常见,好发于手指、手背等手部,以及腕部等病菌易侵入的暴露部位,初期在侵入部位出现绿豆大的红点或红斑,继而成为局限性紫红色或青红色斑,边缘清楚,皮损不化脓,亦不破溃,局部症状轻微,有时伴阵发性胀痛、灼痛、跷痛或猛痒,若手指被感染,则可有指关节疼痛、活动困难,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一般2~4周内可自然痊愈。
2、弥漫(全身)型丹毒丝菌病
该型少见,皮损形态与局限型相同,可形成环状、卵圆形、地图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皮疹,炎症更明显。常伴有发热及关节症状,患指肿胀明显、疼痛剧烈,指和掌指关节可见重度活动受限,有些呈现游走性,旧皮损附近不断出现紫红斑,可延至整个手部,病程迁延至数月。
3、败血症型丹毒丝菌病
该型罕见,很少由局部感染发展而来,一般是全身感染发病,皮疹以全身出现红色盘形红斑为特点,全身发热、畏寒、乏力、患肢酸痛等毒血症样表现。
症状-并发症:
部分败血症型患者可伴发心肌炎或急性心内膜炎,如治疗不及时可致死。此外,人感染后还可见慢性关节炎、心内膜炎、指端坏死、脑膜炎和脑脓肿等。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
2、出现这些症状多长时间了?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您从事什么职业?兽医?
7、您最近处理过生肉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不治能自愈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手部刺伤或刀切伤后出现皮疹、疼痛、活动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然后会检查手指有无红肿、触痛,关节活动是否正常,皮肤有无皮疹,以及皮疹的部位、大小、形状、数量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检查
根据感染部位和临床资料,可以采集各种样本。有败血症和全身感染临床症状者,需做血培养检验,对可疑菌落做革兰氏染色及生化鉴定,鼠保护试验是红斑丹毒丝菌最好的确认方法。
2、血清学检查
有多种血清学试验用于丹毒丝菌病的诊断,包括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直接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3、分子生物学检查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有助于快速诊断是否为红斑丹毒丝菌感染。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职业、手部刺伤或刀切伤病史,以及局部皮损、患指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再结合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还需除外丹毒。
诊断-鉴别诊断:
丹毒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内或黏膜内网状淋巴管炎。皮损发展迅速,皮损颜色鲜红,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等,无接触病畜病禽史等。
治疗-治疗原则:
丹毒丝菌病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通常使用抗生素以杀灭红斑丹毒丝菌、控制感染。此外,还可局部使用鱼石脂软膏,以促进疾病康复。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可使用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治疗不宜过早停药。对于败血症型需尽早、大量、足疗程地给予青霉素。
2、鱼石脂软膏
局部外敷鱼石脂软膏有助于防止皮损进一步恶化、感染等,并促进伤口的愈合、恢复。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鱼石脂软膏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一般症状可以得到改善或恢复,且不影响生活质量,更不会影响寿命。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极少数患者还可能进展为败血症型丹毒丝菌病,严重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局限皮肤损伤型丹毒丝菌病一般2~4周内可自然痊愈。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若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时咨询医生,避免自行停药。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
2、日常皮肤破损时,应注意保护,避免抓挠、磕碰。
3、规律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卫生,适当隔离,可及时消毒患者接触过的用具。
5、家里有宠物的患者可将宠物送至宠物医院进行预防性治疗。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保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就餐。
2、家属可准备营养均衡、清淡的饮食。
3、适量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少吃海鲜及辛辣食品。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日常皮肤受伤后及时处理、消毒,避免感染。
2、避免接触带菌动物,处理生肉时佩戴手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