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儿童期哮喘疾病英文名称: Childhood asthma疾病概述: 儿童期哮喘(Chi...
养生
疾病名称: 儿童期哮喘
疾病英文名称: Childhood asthma
疾病概述:
儿童期哮喘(Childhood asthma)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哮喘是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咳嗽、喘息、呼吸困难、恐惧不安、大汗淋漓
主要病因: 与呼吸道感染、吸入过敏物质、胃食管反流、遗传因素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痰液检查、血气分析、变应原检测、胸部X线检查、肺通气功能检测、支气管镜检查
重要提醒: 由于本病死亡患儿多与哮喘长期控制不佳、最后一次发作时治疗不及时等原因有关,故一经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遵医嘱防治,以免危及患儿生命。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1990年全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的累积患病率为1.09%左右,2000年为1.97%左右,2010年为3.02%左右。
流行病学-死亡率:
病死率约为2/10万~4/10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约70%~80%的儿童哮喘发病于5岁以前,约20%的患儿有家族史。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20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病因-总述:
儿童期哮喘是多基因遗传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呼吸道感染、吸入过敏物质、胃食管反流、遗传因素等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呼吸道感染
(1)呼吸道病毒感染:在婴幼儿期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其他如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偶尔可见。
(2)支原体感染: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不成熟,支原体可以引起婴幼儿呼吸道慢性感染,若处理不恰当,可以导致反复不愈的咳嗽和喘息。
(3)呼吸道局灶性感染:慢性鼻窦炎、鼻炎、中耳炎、慢性扁桃体炎,是常见的儿童上呼吸道慢性局灶性病变,一方面可以引起反复的感染,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反复的咳喘,需要对这些病灶进行及时处理。
2、吸入过敏物质
1岁以上的幼儿,呼吸道过敏逐渐形成,如对室内的尘螨、蟑螂、宠物皮毛和对室外的花粉等变应原过敏,长期持续低浓度变应原吸入,可以诱发慢性气道过敏性炎症,引起机体致敏,并产生气道慢性特应性炎症,促进BHR形成,随着接触变应原时间增加,气道炎症和BHR逐渐加重,往往发展成儿童哮喘。短时间吸入高浓度变应原可以诱发急性哮喘;这类哮喘发作较为突然,多数在环境中变应原浓度较高的季节发作。
3、胃食管反流
由于解剖结构的原因,也有医源性因素(如应用氨茶碱、β受体兴奋药等)可以引起胃食管反流,在婴幼儿尤为多见,它是导致喘息反复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多表现为入睡中出现剧烈的咳嗽、喘息,平时有回奶或呕吐现象。
4、遗传因素
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患儿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患儿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目前,有研究表明,有多位点的基因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相关。这些基因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5、其他
吸入刺激性气体或剧烈运动、哭闹、油漆、煤烟、冷空气吸入均可作为非特异性刺激物诱发哮喘发作,其中油漆散发的气体可触发严重而持续的咳喘发作,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哭闹使呼吸运动加快,呼吸道温度降低或呼吸道内液体渗透压改变,而诱发哮喘发作。
病因-危险因素:
1、吸入过敏原(室内有尘螨、动物毛屑及排泄物、蟑螂、真菌等;室外有花粉、真菌等)。
2、食入过敏原(牛奶、鱼、虾、螃蟹、鸡蛋和花生等)。
3、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及支原体感染)。
4、强烈的情绪变化。
5、运动和过度通气。
6、冷空气。
7、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8、职业粉尘及气体。
症状-总述:
咳嗽和喘息呈阵发性发作,以夜间和清晨为重。发作前可有流涕、打喷嚏和胸闷,发作时呼吸困难,呼气相延长伴有喘鸣声。严重患儿呈端坐呼吸,恐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青灰。
症状-并发症:
儿童期哮喘发作时可并发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长期反复发作和感染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和肺源性心脏病。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患儿穿方便医生检查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现在多大了?目前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影响孩子的睡眠吗?
3、孩子小时候有湿疹吗?
4、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5、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7、孩子对什么过敏吗?有接触过致敏物吗?
8、家族中有类似症状的患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药物会有副作用吗?
6、孩子会经常复发吗?怎么样能避免发作呢?
7、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8、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血常规检查、痰液检查、血气分析、变应原检测、胸部X线检查、肺通气功能检测、支气管镜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可见桶状胸、三凹征,肺部满布哮鸣音,严重者气道广泛堵塞,哮鸣音反可消失,称“闭锁肺”。肺部粗湿啰音时隐时现,在剧烈咳嗽后或体位变化时可消失。在发作间歇期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有些患儿在用力时才可听到哮鸣音。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发作时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多数不明显;如与病毒感染有关,一般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数增高,分类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痰液检查
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可见嗜酸性粒细胞退化形成的尖棱结晶,黏液栓和透明的哮喘珠。如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痰涂片革兰染色、细胞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病原菌诊断及指导治疗。
3、血气分析
哮喘严重发作时可有缺氧,PaO2和SaO2降低,由于过度通气可使PaCO2下降,pH值上升,表现呼吸性碱中毒。如重症哮喘,病情进一步发展,气道阻塞严重,可有缺氧及CO2潴留,PaCO2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如缺氧明显,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4、变应原检测
用多种吸入性过敏原或食物性变应原提取液所做的变应原皮肤试验是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首要工具,提示患儿对该变应原过敏与否。目前常用方法为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也有助于了解患儿过敏状态,协助哮喘诊断。血清总IgE测定只能反映是否存在特应质。
检查-其他检查:
1、肺通气功能检测
(1)肺通气功能检测是诊断哮喘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估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的重要依据,主要用于5岁以上患儿。
(2)对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正常预计值70%的疑似哮喘患儿,可选择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气道反应性,对于FEV1<正常预计值70%的疑似哮喘患儿,选择支气管舒张试验评估气流受限的可逆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均有助于确诊哮喘。
(3)呼气峰流速(PEF)的日间变异率是诊断哮喘和反映哮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如PEF日间变异率>13%有助于确诊为哮喘。
2、支气管镜检查
反复喘息或咳嗽儿童,经规范哮喘治疗无效,怀疑其他疾病,或哮喘合并其他疾病,如气道异物、气道内膜结核、先天性呼吸系统畸形等,应考虑予以支气管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3、其他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测定和诱导痰技术在儿童哮喘诊断和病情监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检查-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急性期胸部X线正常或呈间质性改变,可有肺气肿或肺不张。胸部X线还可排除或协助排除肺部其他疾病,如肺炎、肺结核、气管支气管异物和先天性呼吸系统畸形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儿病史,以及咳嗽、喘息等临床表现,再结合变应原检测、胸部X线检查、肺通气功能检测、支气管镜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心源性哮喘、气管内膜病变、气管异物、变态反应性肺浸润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于2016年修订了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1、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运动以及过度通气(如大笑和哭闹)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
①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压力定量气雾剂200~400μg)15分钟之后FEV1增加≥12%;抗炎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改善,给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或)抗白三烯药物治疗4~8周后,FEV1增加>12%。
②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③PEF日间变异率(连续监测2周)>13%。
符合第(1)~(4)条或第(1)、(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2、哮喘的分期与病情的评价
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1)急性发作期
指患儿出现以喘息为主的各种症状,其发作持续的时间和程度不尽相同,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评估如下所示:
①轻度:走路时可出现呼吸急促,可平卧,讲话能成句,精神意识可出现焦虑、烦躁,呼吸频率轻度增加,辅助呼吸肌活动及三凹征一般没有,哮鸣音散在且在呼气末期出现,脉率略增加,奇脉(<1.33kPa)不存在,使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后PEF(占正常预计值或本人最佳值的百分比)>80%。PaO2(吸空气)正常,PaCO2<6.0kPa,PaCO2(吸空气)>95%。
②中度:说话时即可出现呼吸急促,喜坐位,讲话成短句,时有焦虑、烦躁,呼吸频率增加,可有辅助呼吸肌活动及三凹征,哮鸣音响亮且弥漫,脉率增加,可有奇脉(1.33~3.33kPa),使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后PEF(占正常预计值或本人最佳值的百分比)为60%~80%。PaO2(吸空气)>8.0kPa,PaCO2<6.0kPa,PaCO2(吸空气)>92~95%。
③重度:休息时即出现呼吸急促,体位呈现前弓位,讲话仅能说单字,精神意识出现焦虑、烦躁,呼吸频率明显增加,通常有辅助呼吸肌活动及三凹征,哮鸣音响亮、弥漫且双相,脉率明显增加,通常有奇脉(2.67~5.33kPa),使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后PEF(占正常预计值或本人最佳值的百分比)<60%或β2受体激动剂作用持续时间<2小时。PaO2(吸空气)<8.0kPa,可能有发绀,PaCO2≥6.0kPa,短时上升,PaCO2(吸空气)>92~95%。
④急性呼吸暂停:难以说话,出现嗜睡、意识模糊,呼吸频率减缓或暂停,有胸腹矛盾运动,脉率减慢且不规则,不存在奇脉,使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后PEF(占正常预计值或本人最佳值的百分比)<33%。出现呼吸衰竭,PaCO2(吸空气)<90%。
注:①正常儿童清醒时呼吸频率上限:<2个月,<60次/分;~12个月,<50次/分;~5岁,<40次/分;~8岁,<30次/分;②正常儿童脉率上限:2~12个月,<160次/分;~2岁,<120次/分;~8岁,<110次/分;③小龄儿童较年长儿和成人更易发生高碳酸血症(低通气);④判断急性发作严重程度时,只要存在某项严重程度的指标(不必全部指标存在)就可归入该严重程度等级;⑤1kPa=7.5mmmHg。
(2)慢性持续期
指许多患儿即使没有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总是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咳嗽和胸闷),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或控制水平分级,前者用于初次诊断和既往虽被诊断但尚未按哮喘规范治疗的患儿,作为制定起始治疗方案级别的依据,后者用于评估已规范治疗的哮喘患儿是否达到哮喘治疗目标及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儿童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如下:
①控制:无(或每周≤2天)日间症状,无夜间症状/憋醒,无(或每周≤2次)应急缓解药的使用,无活动受限,肺功能(≥5岁者适用)≥正常预计值或本人最佳值的80%,定级标准为满足前述所有条件,急性发作(需使用全身激素治疗)每年0~1次。
②部分控制:每周>2天或每周≤2天但多次出现,有夜间症状/憋醒,每周>2次应急缓解药的使用,有活动受限,肺功能(≥5岁者适用)<正常预计值或本人最佳值的80%,定级标准为在任何1周内出现前述1项特征,急性发作(需使用全身激素治疗)每年2~3次。
③未控制:定级标准为在任何1周内出现≥3项“部分控制”中的特征,急性发作(需使用全身激素治疗)每年>3次。
注:①评估过去2~4周日间症状、夜间症状/憋醒、应急缓解药使用和活动受限情况;②出现任何一次急性发作都应复核维持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
(3)临床缓解期
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和体征消失,肺功能(FEV1或PEF)≥80%预计值,并维持3个月以上。
诊断-鉴别诊断:
1、心源性哮喘
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心力衰竭,发作时的症状与哮喘相似,但心源性哮喘多有高血压、急性肾炎并发严重循环充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心病和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广泛的水泡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奔马律。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心脏B超和心功能检查有助于鉴别。若一时难以鉴别可雾化吸入选择性β2激动药或注射小剂量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
2、气管内膜病变
气管的肿瘤、内膜结核和异物等病变,引起气管阻塞时,可以引起类似哮喘的症状和体征。通过提高认识,及时做肺流量容积曲线,气管断层X光摄片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通常能明确诊断。
3、气管异物
是临床常见急症,由异物误入气道所引致。异物进入气道立即发生剧烈呛咳,面红耳赤,并有憋气、呼吸不畅等症状。随着异物贴附于气管壁,症状可暂时缓解;若异物轻而光滑并随呼吸气流在声门裂和支气管之间上下活动,可出现刺激性咳嗽,闻及拍击音;气管异物可闻及哮鸣音,两肺呼吸音相仿。若异物在气管内形成活瓣状阻塞,则可引起双侧肺水肿,出现纵隔的矛盾运动,即吸气时纵隔左右径增宽,呼气时纵隔横径(左右径)变小,此与正常呼吸时情况相反。X线检查可见异物位置。
4、变态反应性肺浸润
见于热带性嗜酸性细胞增多症、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浸润、多源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等。致病原因为寄生虫、原虫、花粉、化学药品、职业粉尘等,多有接触史,症状较轻,可有发热等全身性症状,胸部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浸润阴影,可自行消失或再发。肺组织活检也有助于鉴别。
5、其他
包括毛细支气管炎、肺结核、先天性呼吸系统畸形和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支气管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和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等。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长期持续、规范和个体化治疗。急性发作期治疗重点为抗炎、平喘,以便快速缓解症状;慢性持续期应坚持长期抗炎,降低气道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避免危险因素和自我保健。
治疗-对症治疗:
哮喘危重状态时可使用辅助机械通气,其指征如下:
1、持续严重的呼吸困难;
2、呼吸音减低或几乎听不到哮鸣音及呼吸音;
3、因过度通气和呼吸肌疲劳而使胸廓运动受限;
4、意识障碍、烦躁或抑制,甚至昏迷;
5、吸氧状态下发绀进行性加重;
6、PaCO2≥65mmHg。
治疗-药物治疗:
1、哮喘急性发作期药物治疗
(1)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最有效、临床应用最广的支气管舒张剂。根据起作用的快慢分为速效和缓慢起效两大类,根据维持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效和长效两大类。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疗效可维持4~6小时,是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严重哮喘发作时第1小时可每20分钟吸入1次,以后每2~4小时可重复吸入。急性发作病情相对较轻时也可选择短期口服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
(2)糖皮质激素:病情较重的急性患儿应给予口服泼尼松短程治疗(1~7天)。一般不主张长期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严重哮喘发作时应静脉给予甲泼尼龙,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一般静脉糖皮质激素使用1~7天,症状缓解后即停止静脉用药,若需持续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改为口服泼尼松。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选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液。但病情严重时不能以吸入治疗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3)抗胆碱能药物: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舒张支气管的作用比β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也较慢,但长期使用不易产生耐药,不良反应少。
(4)短效茶碱:短效茶碱可作为缓解药物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主张将其作为哮喘综合治疗方案中的一部分,而不单独应用治疗哮喘。需注意其不良反应,长时间使用者最好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
2、哮喘危重状态的药物治疗
(1)氧疗:所有危重哮喘患儿均存在低氧血症,需用密闭面罩或双鼻导管提供湿化氧气。
(2)补液、纠正酸中毒: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紊乱。
(3)糖皮质激素: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作为儿童危重哮喘治疗的一线药物,应尽早使用。病情严重时不能以吸入治疗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4)支气管舒张剂的使用:可用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氨茶碱静脉滴注、抗胆碱能药物、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5)镇静剂:可用水合氯醛灌肠,慎用或禁用其他镇静剂;在插管条件下,亦可用地西泮镇静。
(6)抗菌药物治疗:儿童哮喘发作主要由病毒引发,抗菌药物不作为常规应用,如同时发生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则选用病原体敏感的抗菌药物。
3、哮喘慢性持续期药物治疗
(1)ICS:ICS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炎药物,优点是通过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通常需要长期、规范吸入1~3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起到治疗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ICS有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和丙酸倍氯米松。每3个月应评估病情,以决定升级治疗、维持目前治疗或降级治疗。
(2)白三烯调节剂:分为白三烯合成酶抑制剂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该药耐受性好,副作用少,服用方便。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包括孟鲁司特和扎鲁司特。
(3)缓释茶碱:缓释茶碱用于长期控制时,主要协助ICS抗炎,每日分1~2次服用,以维持昼夜的稳定血药浓度。
(4)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药物包括福莫特罗、沙美特罗、班布特罗及丙卡特罗等。
(5)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常用于预防运动及其他刺激诱发的哮喘。
(6)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在哮喘慢性持续期控制哮喘发作过程中,全身性糖皮质激素仅短期在慢性持续期分级为重度持续患儿,长期使用高剂量ICS加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及其他控制药物疗效欠佳的情况下使用。
(7)联合治疗:对病情严重度分级为重度持续和单用ICS病情控制不佳的中度持续的哮喘提倡长期联合治疗,如ICS联合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ICS联合白三烯调节剂和ICS联合缓释茶碱。
治疗-相关药品: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泼尼松、甲泼尼龙、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布地奈德悬液、异丙托溴铵、水合氯醛、地西泮、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丙酸倍氯米松、孟鲁司特、扎鲁司特、福莫特罗、沙美特罗、班布特罗、丙卡特罗、色甘酸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在无法避免接触变应原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针对过敏原的特异性免疫治疗,需要在有抢救措施的医院进行。对其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尚待进一步研究和评价,且过敏原制备的标准化及纯化也有待加强及规范。特异性免疫治疗应与抗炎及平喘药物联用坚持足够疗程。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儿童哮喘的预后较成人好,约70%~80%年长后症状不再反复,但仍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约30%~60%的患儿可完全控制或自愈。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长期反复发作,影响患儿日常生活。
预后-自愈性:
部分患儿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症状可得到缓解。
日常-总述: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缓解症状,并防止疾病复发。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家长应严格遵医嘱督促患儿服药,当使用气雾剂药物时,应嘱患儿将气雾剂药物出口处含在口中,在按压阀门时深深吸气,且需屏息十秒,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2、患儿需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3、在天气好的时候,家长应带患儿多去户外运动,增强患儿的体质,注意运动应以患儿不感到疲累为宜。
4、经常打扫卫生,勤换洗床单被罩,并将床单被罩置于阳光下晾晒,注意杀灭居室内的蟑螂。
5、患儿家中尽量避免饲养带毛的宠物,如猫、狗。
6、家长带患儿外出时应为其佩戴口罩,避免去花粉、柳絮纷飞和人群密集的地方。
7、注意防寒保暖。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
饮食调理:
患儿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可适当进行饮食护理。
饮食建议:
1、家长应为患儿准备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稀饭、瘦肉粥、豆浆、果汁等。
2、注意饮食卫生。
3、患儿可适量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饮食禁忌:
1、患儿要少吃油腻、高糖、高盐、高脂的食物。
2、患儿应尽量避免食用粉末状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慢性鼻窦炎。
2、可尽早为小儿安排过敏原检测,日常注意避免接触致敏物。
3、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意外感染。
4、积极为小儿接种流感疫苗。
5、家长带小儿外出时应为其佩戴口罩,避免去花粉、柳絮纷飞和人群密集的地方。
相关疫苗:
积极为小儿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