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泛发性湿疹疾病概述: 泛发性湿疹(universal 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
养生
疾病名称: 泛发性湿疹
疾病概述:
泛发性湿疹(universal 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炎症反应。其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内、外因素及其他因素有关。本病通常泛发或散发于全身多个部位,皮损呈多形性,具有剧烈瘙痒及渗出倾向等表现。本病经局部及综合治疗后,症状可得到缓解,但易复发。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婴儿湿疹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多形性皮损、剧烈瘙痒、渗出
主要病因: 部分病因不明,部分可能与过敏、遗传等因素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变应原检查、血常规检查、皮损细菌培养、皮肤斑贴试验、组织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可出现剧烈瘙痒,皮损处容易被患者抓破导致感染,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及早就医。
临床分类:
本病包括自身敏感性湿疹、钱币状湿疹、婴儿湿疹、乏脂性湿疹。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及婴儿。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本病好发于冬季。
病因-总述:
本病的类型不同,其病因也不相同。自身敏感性湿疹,与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有关;钱币状湿疹,病因不明;婴儿湿疹,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乏脂性湿疹,与皮脂分泌减少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自身敏感性湿疹
这种湿疹是由于患者对自身内部或皮肤组织所产生的某些物质过敏而引起。
2、钱币状湿疹
病因不明,常于冬季与皮肤干燥同时发生。此外,精神因素、饮酒及长期用肥皂、热水烫洗、药物刺激均可加重本病。
3、婴儿湿疹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4、乏脂性湿疹
此病多见于冬季,空气干燥导致水分脱失,皮脂分泌减少,加之热水烫洗而激发。
症状-总述:
泛发性湿疹通常泛发或散发于全身多个部位,皮损呈多形性,具有剧烈瘙痒及渗出倾向等表现。其皮损表现根据分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症状-典型症状:
1、自身敏感性湿疹
发病之前,在皮肤某部常有湿疹病变,面积大小不定,较多见为钱币状湿疹或小腿湿疹。经搔抓等刺激因素下可有红肿糜烂、渗出明显增加的表现,在其附近及全身泛发。从原发皮损至发生全身泛发一般需经7~10天。本病常突然出现多数散在丘疹、丘疱疹及小水疱,呈群集性,可互相融合,泛发或对称分布。偶有玫瑰糠疹样发疹,并可见沿搔抓部呈线状皮疹。自觉瘙痒剧烈,在原发病灶好转后,续发病灶也自然减轻或消退。
2、钱币状湿疹
临床表现为直径1~3cm境界较清楚的圆形损害,为红色小丘疹或丘疱疹密集而成,有很多渗液。慢性者皮肤肥厚,表面有结痂及鳞屑。损害的周围散在丘疹、水疱,常呈卫星状。类似损害散发多处。多发于手足背、四肢伸侧、肩、臀、乳房及乳头等处。自觉有剧烈瘙痒。
3、婴儿湿疹
通常在生后第2或第3个月开始发生,亦有报道生后第2或第3周发生者。皮损主要发生在两颊、额及头皮,个别病例可发展至躯干、四肢。其皮疹特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型。
(1)渗出型的湿疹:多发生于肥胖有渗出性体质的婴儿。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境界不清,红斑上密集针尖大丘疹、丘疱疹、水疱和渗液,渗液干燥则形成黄色厚薄不一的痂皮,常因剧痒、搔抓、摩擦而致部分痂剥脱,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及头皮。
(2)干燥型的皮疹:常见于瘦弱的婴儿,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片、密集小丘疹而无水疱,皮肤干燥无明显渗出,表面附有灰白色糠状鳞屑。常累及面部、躯干和四肢。慢性时亦可出现轻度浸润肥厚、皲裂、抓痕或结血痂。
(3)脂溢型:特点为皮损发生在头皮、耳后等皮脂腺发达区,可产生黄色厚痂,但其基本特点和渗出型相似。
4、乏脂性湿疹
皮肤干燥,表皮及角质层有细裂纹,皮肤呈淡红色,裂纹处红色更明显,类似“碎瓷”。可发生于全身多处,但多见于四肢。特别是年老者的胫前部。
症状-并发症: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继发感染。此外,还可同时存在红皮病、腹泻、营养不良等疾病。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6、您对什么过敏吗?
7、家族中有本病患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这个病遗传吗?
3、症状还会加重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全身多部位出现多形性皮损且有剧烈瘙痒、渗出等表现时,需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了解相关情况,然后进行详细体格检查,之后可能建议行变应原检查、血常规检查、皮损细菌培养、皮肤斑贴试验等,以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主要通过肉眼观察皮肤损害的部位及其大小、颜色、形态、分布特点等情况,同时还需注意有无破溃、糜烂、结痂、出血等异常等表现。
2、触诊
医生手消毒后,温暖双手后进行触诊检查,主要检查皮肤损害的质地、有无触痛等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变应原检查
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
2、血常规检查
通过抽血化验,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
3、皮损细菌培养
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
4、皮肤斑贴试验
斑贴试验主要目的是寻找致敏原,找出致敏原因,从而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及预防。操作简单、检查较安全,不良反应极少,且试验结果准确、可靠。但注意,斑贴期间不要剧烈活动,勿洗澡,避免搔抓,减少出汗,并避免日光照射,以防影响检查结果。
检查-病理检查:
有时医生可能会取部分病变皮肤组织送病理科检查,以了解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一定价值。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家族史、发病史等相关病史,以及患者全身多部位出现多形性皮损、剧烈瘙痒、渗出等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变应原检查、血常规检查、皮损细菌培养、皮肤斑贴试验等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需除外急性接触性皮炎、慢性单纯性苔藓、手足癣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接触性皮炎
病因多属外因,有异物接触史,发生于接触部位,皮损形态单一,边界清晰,可有大疱及坏死,炎症较重;自觉瘙痒、灼热或疼痛;病程较短,去除病因后迅速自愈,不接触不复发;斑贴试验多阳性。结合其表现及斑贴试验结果可相鉴别。
2、慢性单纯性苔藓
多先有痒感,搔抓后出现皮损。病因以神经精神因素为主。好发于颈项、肘膝关节伸侧、腰骶部,皮损为多角形扁平丘疹,密集成片,呈苔藓样变,边缘见扁平发亮丘疹。病情多慢性,无渗出,干燥。结合其典型表现可相鉴别。
3、手足癣
好发于掌跖或指(趾)间,皮损多为深在性水疱,无红晕,领圈状脱屑,边界清楚,常单发。还常伴有指(趾)甲增厚、污秽、脱落。真菌检查阳性。结合其表现及皮损细菌培养结果可相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泛发性湿疹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症状、减少复发,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包括局部用药和系统用药。
治疗-一般治疗:
1、积极寻找并去除可能的病因或过敏原。
2、减少外界刺激因素,如热水烫洗、暴力搔抓、过度擦拭,或者接触其他对患者敏感的物质,如皮毛衣物等。
3、避免食入刺激性食物,如鱼虾、浓茶、酒类、咖啡等。
治疗-药物治疗:
1、局部治疗
(1)无水疱、糜烂、渗出时,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凝胶,渗出多者可用3%硼酸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等冷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剂。
(2)为防止和控制继发性感染,可加用抗生素。
(3)可合用保湿剂及角质松解剂,如20%~40%尿素软膏、5%~10%水杨酸软膏等。
(4)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塞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等,以缓解症状。
2、系统治疗
目的在于抗炎、止痒。
(1)抗组胺药物:具有止痒抗炎作用,常用药物主要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优于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若患者嗜睡、口干等副作用明显时,可选后者。
(2)抗过敏治疗:可用钙剂及硫代硫酸钠缓慢静脉注射,有心功能不全者或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禁用钙剂。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疗法有明显止痒和缓解病情的作用,但是治疗前必须做普鲁卡因皮试。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有一定抗过敏作用,可以用于急性发作或瘙痒明显者。
(3)抗生素:有继发感染时可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抗过敏治疗的同时使用敏感抗生素。对于伴有广泛感染者医生可能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7~10天。
(4)糖皮质激素:能快能控制症状,抗炎、止痒,但停药易复发,故一般情况不主张使用。对急性严重、泛发性患者,采用其他治疗无效,无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证时可酌情使用,如泼尼松、地塞米松。
(5)免疫抑制剂:应当慎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仅适用于病情严重而其他治疗无效的病例,如环孢素、硫唑嘌呤。
治疗-相关药品:
炉甘石洗剂、3%硼酸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氧化锌油剂、20%~40%尿素软膏、5%~10%水杨酸软膏、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塞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硫代硫酸钠、普鲁卡因、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泼尼松、地塞米松、环孢素、硫唑嘌呤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泛发性湿疹可反复发作,目前难以彻底治愈,但可通过积极治疗、科学护理,可缓解症状和减少复发,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容易复发,使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可导致患者精神萎靡,烦躁。
2、本病可能继发感染。
3、严重瘙痒者可影响正常生活、交往、工作、学习等。
预后-治愈性:
本病很难治愈,但积极治疗有助于可缓解症状和减少复发。
预后-复发性:
本病易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防止复发。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可感觉严重瘙痒,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交往、工作、学习等,且本病容易复发,使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时刻关注患者的状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患者应相信医生,积极配合治疗,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适当的方法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卫生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及床单被罩,勤打扫卫生。注意洗澡水温不要过烫,不要过度搓洗。
5、建议患者穿宽松舒适的棉质衣物,避免接触化纤类刺激性面料的衣物。
6、保持皮损清洁、干燥,禁止搔抓,防止发生感染和遗留瘢痕或色素沉着。
7、注意皮肤的保湿,可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润肤乳进行涂抹。
8、对于婴幼儿患者,家长应尽力安抚患儿,避免患儿过度哭闹加重病情,且须勤为其修剪指甲,避免患儿搔抓患处。
9、建议患者尽早进行过敏原筛查,避免接触致敏物质。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
7、对于婴幼儿患者应进行母乳喂养。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要少吃羊肉、狗肉、海鲜等食物。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等。
4、患者应尽早进行过敏原筛查,避免接触致敏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建议尽早进行过敏原筛查,日常避免接触致敏物质。
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增强体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