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肥胖性水肿疾病概述: 肥胖症是指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
养生
疾病名称: 肥胖性水肿
疾病概述:
肥胖症是指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的一种慢性代谢异常疾病。肥胖性水肿是指肥胖者因皮下脂肪的积聚组织增多导致血液及组织液回流受影响而致的水肿。患者一般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23,或者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出现头面部、上肢、下肢的水肿。本病治疗的重点是肥胖症的治疗,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改变等进行治疗,水肿一般随肥胖消失而消失。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超重、水肿、肢体沉重感
主要病因: 由皮下脂肪的积聚组织增多影响血液及组织液回流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X线、超声
重要提醒: 本病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有不良生活习惯、肥胖家族史的人群发生肥胖性水肿的风险高。
病因-总述:
肥胖性水肿发病原因是肥胖者皮下脂肪积聚增多,对浅静脉的支撑作用减轻,血管易扩张,下肢静脉压升高,血液淤积,导致血液及组织液回流受影响而引起水肿。
病因-基本病因:
1、肥胖者皮下脂肪堆积过多,压迫静脉血管,回流障碍,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
2、脂肪是良好的隔热体,肥胖者往往借助于周围血管扩张而散热。
3、皮下脂肪增多,可减弱对浅静脉的支撑作用而易扩张、瘀滞。
4、毛细血管长期扩张、充血而毛细血管壁渗透压增加,滤过压增高。
5、肥胖时心脏及腔静脉堆积大量脂肪而静脉淤血性水肿,并可因血流障碍而心排血量减少、肾灌注量减少、肾静脉淤血等。
症状-总述:
肥胖性水肿患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或在短时间内有体重明显增加的情况,患者会出现头面部、上肢、下肢的水肿,可有肢体沉重感。
症状-典型症状:
1、本病患者一般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23,或者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
2、由于肥胖性水肿患者的脂肪较多,皮肤坚实而可凹性不明显,但在胫骨前、踝部、足部等处仍可出现凹陷性水肿(按压数秒钟后出现凹陷小窝)。
症状-并发症:
患者可同时出现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变。
就医-门诊指征:
1、体重明显增加。
2、胫骨前、踝部、足部等处出现凹陷性水肿。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就诊于内分泌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肥胖人群出现水肿、肢体沉重感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通过体重指数、理想体重了解患者肥胖情况,然后通过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X线、超声等检查了解患者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初步观察患者情况,通过体重指数、理想体重等判断患者肥胖情况,同时检查患者的水肿情况,检查有无凹陷性水肿表现。
1、体重指数(BMI)是较常用的判断肥胖的指标,BMI=体重(kg)/身高(m)2,亚洲成年人BMI≥23为超重。
2、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或等于身高(cm)减100后再乘以0.9(男性)或0.85(女性)。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检查,通过这些检查了解患者病情,判断有无感染发生,有无肝、肾等器官病变。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能选择X线、超声等检查,了解患者有无心、肝等器官的异常改变,有助于寻找病因。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异常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变化情况,询问患者既往的体重情况以及有无其他疾病经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X线、超声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心源性水肿
水肿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心源性水肿患者常有心衰的体征,辅助检查可有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轻度蛋白尿,X线检查心影增大,有相应心电图改变,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进行鉴别。
2、肝源性水肿
患者多有肝炎、血吸虫病或其他肝脏病史,可能有大量饮酒史。水肿起病缓慢,先出现腹水,后出现下肢水肿,常伴有消瘦、萎黄、皮肤色素沉着、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肝脾大等。实验室检查有肝功能损害表现,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相应的肝脏异常表现,可通过辅助检查进行鉴别。
3、肾源性水肿
患者发病前有肾脏病史,水肿出现较快,开始即可呈全身性水肿,但多从眼睑、面部开始。辅助检查可发现与病情相关的改变,比如尿蛋白增多、高脂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下等,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肥胖性水肿患者治疗的重点是肥胖症的治疗,水肿一般随肥胖消失而消失。治疗以减少热量摄取及增加热量消耗为主。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减肥方案。
治疗-一般治疗:
1、医学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是肥胖的最基本治疗方法。对于轻度和中度肥胖可以取得一定疗效。营养治疗主要是限制病人摄入的热量,使摄入热量小于消耗。关键是限制糖和脂肪的摄入量,同时供给充足的营养素,如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尤其应注意足量蛋白质供给,以减少减重造成的蛋白质丢失。首先要确定合适的热量摄入,其次需确定适当的营养素分配比例。值得注意的是,医学营养治疗需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2、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
与医学营养治疗相结合并长期坚持,可以使肥胖病人体重减轻。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应适合病人具体情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注意循序渐进,有心血管并发症和肺功能不好的病人必须更为慎重。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帮助患者恢复正常体重,如果患者水肿症状严重,也可适当选择药物缓解患者症状。
1、利尿剂
适当使用利尿剂可以缓解患者的水肿情况,如氢氯噻嗪、螺内酯、呋塞米等。请根据医嘱使用此类药物,以免出现血容量异常下降、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2、肠道脂肪酶抑制剂
主要有奥利司他,此类药物可以减少对脂肪的吸收。常见不良反应为油性斑点,胃肠排气增多,大便紧急感,脂肪(油)性大便,脂肪泻,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失禁等,患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治疗-相关药品:
氢氯噻嗪、螺内酯、呋塞米、奥利司他
治疗-手术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具体请以医嘱为准。手术方式有吸脂术、切脂术和各种减少食物吸收的手术。后者包括胃转流术、空肠回肠分流术、垂直袖状胃切除术、胃束带术与胃囊术、Roux-en-Y胃旁路术(RYGB)和袖状胃切除术(SG)等等,有助于患者恢复正常体重。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与患者肥胖症的治疗情况有关。如果患者肥胖症得到较好的控制,水肿一般随肥胖消失而消失,如果肥胖症控制较差,可能水肿也难以完全根除。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水肿,影响正常外观,还会导致肢体沉重、运动不便等,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患者还可能有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影响患者健康。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果肥胖情况消失,水肿也可得到缓解。
日常-总述: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作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锻炼,促进水肿消退。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及时处置不良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本身因肥胖可能产生自卑等心理,出现水肿后更加重了心理负担,可能会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2、护理措施
(1)家属注意与患者多沟通,及时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2)患者可积极向医生了解相应的疾病知识,正视自己的病情,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合理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毒副作用,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请医生判断是否需调整用药。
日常-生活管理:
1、休息与体位
休息有利于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促进水钠排出,减轻水肿。下肢水肿明显者,卧床休息时可抬高下肢;轻度水肿者应限制活动,重度水肿者应卧床休息。
2、皮肤护理
严密观察水肿部位、肛周及受压处皮肤有无发红、水疱或破溃现象。保持床褥清洁、柔软、平整、干燥,严重水肿者使用气垫床。家属定时协助患者变换体位,膝部及踝部等骨隆突处可垫软枕以减轻局部压力。患者宜穿柔软、宽松的衣服,减少与皮肤的摩擦。
3、运动护理
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减轻体重。活动最好以慢跑、散步、游泳、打拳等有氧运动为主,避免进行对膝、腰、肩等关节损伤较大的运动项目,如跳绳、爬楼梯等。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时间以5~10分钟为宜。运动量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本病的发生与治疗均与饮食有一定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可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营养搭配合理,并进食足够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2、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宜选用奶类、蛋类、肝类、豆制品和去骨鱼及瘦肉等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
饮食禁忌:
1、限制钠盐摄入。味精含钠,应限制用量。酱菜、咸蛋等高盐食品应禁忌。
2、控制饮水,限制水分的摄入量。
3、禁食高热量饮食,如油炸食物、巧克力糖果、坚果类、肥肉、含糖果汁、方便面等。
预防措施:
本病预防的关键是预防和积极治疗肥胖症。
1、少吃高热量饮食,如油炸食物、巧克力糖果、坚果类、肥肉、含糖果汁、方便面等。
2、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禁止暴饮暴食。
3、多运动,避免肥胖的发生。
4、肥胖者积极减肥,制定合理的减肥计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