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腹膜后疝疾病英文名称: retroperitoneal hernia,cooper he...
养生
疾病名称: 腹膜后疝
疾病英文名称: retroperitoneal hernia,cooper hernia
疾病别名: 十二指肠旁疝、先天性结肠系膜疝、肠系膜疝
疾病概述:
腹膜后疝(retroperitoneal hernia,cooper hernia)又称为十二指肠旁疝、先天性结肠系膜疝、肠系膜疝等,是指腹腔内脏向脏层腹膜皱褶处向外突出的囊或畸形开口处疝入。本病由胚胎发育时中肠扭转异常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餐后腹部疼痛和不适、腹部胀气、恶心、呕吐等。临床上常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暂无资料表明本病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发病部位: 腹部
常见症状: 餐后腹部疼痛和不适、腹部胀气、恶心、呕吐
主要病因: 由胚胎发育时中肠扭转异常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检查、B超检查、CT检查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国内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发于男性,男女发病之比为3∶1。
病因-总述:
正常的腹膜后有若干隐窝,如十二指肠上隐窝、十二指肠下隐窝、十二指肠旁隐窝、十二指肠后隐窝、十二指肠空肠隐窝、小肠系膜腹壁隐窝等,它们一般较小,不致引起病理现象。而腹膜内疝发生的原因为胚胎发育时中肠扭转异常,使部分小肠或肠襻被包绕在腹膜后隐窝内。
症状-总述:
腹膜后疝的临床症状轻重与肠管梗阻的程度、有无嵌顿和绞窄密切相关。本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手术时偶然发现,或在尸体解剖时发现;也可表现为餐后腹部疼痛和不适、腹部胀气、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部分病人还有顽固性便秘的症状。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导致疝入的肠管坏死。
就医-门诊指征:
1、餐后腹部疼痛不适、腹部胀气、恶心、呕吐。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就诊于普通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4、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餐后腹部疼痛和不适、腹部胀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而后会让患者进行X线检查、B超检查、CT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发作时腹部可见一肿块,腹部触诊扪及肿块呈囊性,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亢进。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表现取决于检查时疝囊内有无肠袢。最重要的表现是在站立侧位时见一段扩张的小肠向后方伸展,超过脊柱的前缘和骶骨上半部。可见有多个小肠粘膜环限制在一个小空间内,无蠕动或者有逆蠕动,其近端肠袢有扩张和淤积,有时也见气液平面。
2、B超检查
可探及液性暗区包块或能辨认梗阻的肠袢。
3、CT检查
通过检查可观察到扩张肠管和气液平面,并了解腹膜后疝的具体位置。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以及餐后腹部疼痛和不适、腹部胀气、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腹膜后疝经过确诊,均应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时可在无血管区切开疝囊顶部,以减轻疝囊内张力,便于肠袢从疝囊颈部拉出。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可通过手术治疗复位疝内容物,封闭疝环口。若已发生肠绞窄、肠坏死,则应做肠切除、肠吻合。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改善症状,一般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肠坏死,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使患者出现餐后腹部疼痛和不适、腹部胀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能出现肠坏死,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患者经及时且正规的治疗,可改善症状,达到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术后需卧床,禁食,根据医嘱恢复饮食。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注意观察伤口及全身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环境及个人卫生。另外,病情恢复后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并遵医嘱按时到医院复诊。
日常-生活管理:
1、病情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2、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经常通风换气。
3、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更换并清洗衣服,手术患者避免洗澡,可用湿毛巾避开手术部位擦澡。
4、病情恢复后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腹部X线或CT。
日常-术后护理:
1、卧床休息,根据医嘱采取合适的体位。
2、密切观察伤口和全身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保持手术伤口清洁、干燥,避免伤口感染。
4、术后暂禁食,胃肠蠕动恢复后根据医嘱进流食,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
饮食调理:
充足的营养补充,对保证机体能量需求、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促进机体恢复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宜清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谷物、豆类和奶制品,保持充足的营养。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由胚胎发育时中肠扭转异常所致,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