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腹腔肺吸虫病疾病别名: 腹腔并殖吸虫病疾病概述: 腹腔肺吸虫病又称为腹腔并殖吸虫病,是指...
养生
疾病名称: 腹腔肺吸虫病
疾病别名: 腹腔并殖吸虫病
疾病概述:
腹腔肺吸虫病又称为腹腔并殖吸虫病,是指由于并殖吸虫感染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肝大、血便或芝麻酱样便等。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以杀死寄生虫。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腹部
常见症状: 腹痛、腹泻、肝大、血便或芝麻酱样便
主要病因: 感染并殖吸虫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CT、MRI、活检
重要提醒: 本病可经口传播,平时需注意饮食卫生。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病兽及病畜是主要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主要经口传播。生食或半生食(如腌吃、醉吃或烤吃)含囊蚴的蟹、蝲蛄,是人体感染的主要方式。也可因蟹换壳或死亡时囊蚴坠入水中,人饮用含囊蚴的生水而感染。进食含活囊蚴的转续宿主的肉也可被感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发病率约占肺吸虫病的3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与青少年感染率较高。学龄儿童可能因接触溪蟹或蝲蛄等机会较多而患病较多。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本病流行于全世界。主要分布在直接捕食溪蟹的地区。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夏秋季感染为主;喜食醉蟹的地区四季均可发病。
病因-总述:
本病为感染并殖吸虫所致,可经口进行传播。并殖吸虫侵入人体后,成虫定居、蚴虫游走、虫卵均可造成机械性损伤,虫体代谢产物等抗原物质可造成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
病因-基本病因:
1、并殖吸虫的种类
该病由感染并殖吸虫引起。世界已知并殖吸虫超过50种,其中分布在亚洲最多,达31种,我国已发现28种(含同物异名的种),9种有致病性。在亚洲对人致病的有卫氏、斯氏(四川)、会同、异盘、团山、宫崎、肺生、太平等虫种,还有卫氏并殖吸虫四川变种和伊春变种。其中以卫氏与四川并殖吸虫分布较广泛,感染人数最多,也是我国最重要的致病虫种。
2、发病机制
成虫定居、蚴虫游走及虫卵均可造成机械性损伤,虫体代谢产物等抗原物质可造成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
(1)童虫引起的病变
囊蚴被吞食后,在小肠上部脱囊,尾蚴随即穿过肠壁进入腹腔脏器间移行,发育为童虫。虫体伸缩活动力强,具有分泌酸性、碱性物质的腺体,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破坏组织。尾蚴穿过部位肠黏膜、肠壁浆膜及腹膜的炎症与出血,可导致器官组织广泛纤维素性炎症和粘连,并伴有混浊或血性积液,内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多数童虫可穿过膈肌游动于胸腔,引起胸膜炎或胸腔积液。童虫进入肺可产生窦道,形成囊肿。四川并殖吸虫童虫在人体内移行造成的损害较卫氏并殖吸虫更显著,常在寄生部位形成嗜酸性肉芽肿,幼虫极少进入肺形成囊肿,而以游走性皮下包块与渗出性胸膜炎较为多见,也可有肝脏、脊髓等损害。
(2)成虫引起的病变
成虫导致的病变范围较大,可固定于某一部位,也可游走于多脏器。卫氏并殖吸虫常固定于肺,或沿疏松组织游走,使病变波及多个脏器。虫体沿颈内动脉经破裂孔进入颅内,侵犯脑组织。产生相互沟通的囊肿,其周围因纤维包膜形成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结节状肿块。虫体多侵犯脑基底结、内囊和视丘,也可侵入侧脑室引起偏瘫或脑疝。
(3)虫卵引起的病变
卵可见于囊肿间的隧道内以及成虫穿行经过的各种组织中。虫卵引起组织反应轻微,虫卵结节无明显坏死,属于机械性或异物刺激型肉芽肿反应。
症状-总述:
腹腔肺吸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尤以右下腹为多见,轻重不一。还可有腹泻、 肝大、血便或芝麻酱样便,并伴有里急后重感。
症状-并发症:
1、其他类型的肺吸虫病
(1)胸肺型:最常见。主要由卫氏并殖吸虫感染所致,以咳嗽、胸痛、气短等为主要表现。病初为干咳,继之痰量逐渐增多,咳嗽加剧,痰中可混少量血丝,或为铁锈色或烂桃样血痰。痰中可查见虫卵及夏科-莱登晶体。胸膜受累可岀现渗岀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或胸膜粘连。
(2)皮肤型:要为皮下结节或包块。卫氏并殖吸虫病皮肤型占10%,一般不游走;斯氏并殖吸虫病皮肤病型占50%~80%,游走性为主要特点。结节或包块可在腹部、胸部、腰背及四肢的皮下深层肌肉内扪及,直径1~6cm,表面皮肤正常,触之有痒感或疼痛感,活检可查见童虫。
(3)脑脊髓型:多见于儿童卫氏并殖吸虫病。脑型常有颅内压增高,伴颅内占位病变表现,可反复癫痫发作,视、幻觉及肢体感觉异常,或瘫痪、失语、偏盲等。四川并殖吸虫病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型可有下肢麻木感或刺痛,或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等。
(4)其他类型:可出现阴囊肿块,大如鸡蛋或拳头,局部轻微疼痛,肿块内可查见虫卵或成虫。隐性感染者并无明显症状及脏器损害表现(亚临床型),而仅皮内试验或血清学检测阳性,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肝脓肿
四川并殖吸虫常在肝内形成嗜酸性脓肿,导致肝大及肝功能异常。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可至消化内科就诊,确诊腹腔肺吸虫病后可至传染病可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胸、腹部进行检查,可穿宽松衣物,便于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的?多久了?
2、您大小便正常吗?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3、您最近有没有外出?去了什么地方?是否到过小溪或河边?
4、您最近是否有生食或未煮熟的
5、您平时喝生水吗?
6、您的家人或者一起吃饭的友人是否有类似症状?
7、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我这个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我的情况怎么样,会更加严重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5、我需要吃些什么药?
6、我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会复发吗?
7、我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有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溪蟹或蝲蛄等危险经历,出现腹痛、腹泻、肝大、血便或芝麻酱样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出现医生会先询问病史,特别是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然后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会常规做血常规检查,如怀疑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则会抽取患者的腹水寻找卫氏并殖吸虫虫卵,对皮下结节或包块做活检、免疫学检查、MRI或CT,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可有腹部压痛,偶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及腹部结节、肿块或腹水。 腹部肿块扪之似有囊性感,数目不等,直径1~4cm。
检查-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
可选择血常规、腹水检查等。急性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可占30%~40%;腹水中嗜酸性粒细胞也可增高;血沉明显加快。
2、病原检查
(1)粪便:约15%~40%的患者粪便中可查见并殖吸虫虫卵。
(2)体液:腹水可查见并殖吸虫虫卵,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夏科-莱登晶体,明确诊断。抽取腹水为有创操作,医生会进行常规消毒和局部麻醉,然后沿麻醉处缓缓刺入,用注射器抽取所需的液体量,结束后拔针消毒并纱布覆盖伤口。
3、免疫学检查
早期或轻度感染的亚临床型及异位损害病例,常根据特异性免疫学方法诊断。
(1)皮内试验:以1:2000成虫抗原0.1ml注射于前臂皮内,20分钟后皮丘>12mm、红晕>20mm者为阳性反应,阳性率较高。
(2)ELISA检测:可采用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斑点法等检测,阳性率达95%以上,特异性较强,可作为诊断参考。
(3)免疫印渍试验:由凝胶电泳、转移电泳、固相免疫3种方法构成的免疫印渍试验。是分析蛋白抗原和鉴别生物学活性抗原组分的有效方法,是高度特异性、敏感性的诊断方法。
检查-病理检查:
皮下结节或包块病理检查可见并殖吸虫虫卵、童虫或成虫。皮下活检是有创操作,在取得患者及家属了解和配合后,于皮下结节包块处常规消毒铺巾麻醉,在麻醉处用手术刀做深达皮下的切口,切取检查所需大小的组织,然后缝合切口。
检查-影像学检查:
CT或MRI:检查可显示腹部病变状态,或阻塞病变部位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过去的病史,若有居住或者去过流行病区,曾有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蝲蛄或饮用溪流生水的经历,应考虑本病。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检查结果,一般可以确诊。确诊主要是通过病原学检查查到虫卵、虫体。
诊断-鉴别诊断:
1、肝脓肿
肝脓肿患者也可出现发热、腹泻、肝肿大等表现,临床上可通过病原学检查鉴别。
2、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患者也可出现食欲缺乏、乏力、球蛋白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降低等表现。但腹腔肺吸虫病患者肝区压痛常不眀显,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肝炎病毒标记物阴性,驱虫治疗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迅速改善等,有助于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主要为抗感染治疗,以杀死寄生虫。此外可通过药物及手术的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症状。还需注意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合并感染等。
治疗-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主要是加强护理与营养支持,多吃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腹泻严重的患者注意及时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饮食、环境卫生等的清洁,预防合并感染等。
治疗-药物治疗:
1、吡喹酮
为广谱抗吸虫药物,对卫氏并殖吸虫病均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而轻,疗程短,服用方便,是目前首选的药物。
2、三氯苯达唑
为一种新的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对并殖吸虫有明显杀灭作用。疗效与吡喹酮相似,不良反应轻微。
3、硫氯酚
可杀死体内的并殖吸虫,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呕吐等。可因虫体杀死后释放大量异体蛋白而出现赫氏反应,表现为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发绀、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应立即停用,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孕妇慎用。
治疗-相关药品:
吡喹酮、三氯苯达唑、硫氯酚
治疗-手术治疗:
对已经形成包膜或囊肿者,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腹腔肺吸虫病的一般预后较好,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或减轻。
预后-危害性:
若不积极治疗,本病会引起多种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预后-治愈性:
本病可经过治疗实现痊愈。
日常-总述:
家属应多给予患者关心与支持,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患者在家休养期间应注意休息,保持个人卫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恢复一段时间后,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疾病的不适症状,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心理。家属要多关心、安慰患者,缓解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学习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和不良反应,不擅自调整药物的用量或停药。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药物,避免耽误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减少疾病传播。
3、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预防感冒。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饮食调理:
患者应适当调整饮食,合理、多样化饮食,保证机体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摄入,少吃刺激性食物等,减轻肠道负担,有助于促进机体的恢复。
饮食建议:
进食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肉食、蛋类、牛奶等。
饮食禁忌:
1、避免暴饮暴食,以防加重肠道负担。
2、少吃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彻底治疗患者、隐性感染者,以及病猫、病犬等牲畜。调查、管理动物传染源,捕杀对人有害或为保虫宿主(含转续宿主)的动物。不用生溪蟹、生蝲蛄喂猫和犬等,以防动物感染。
2、切断传播途径
应切实做到不吃生的或未煮熟透的溪蟹、蝲蛄等,也不饮用生溪水,不随地吐痰。
3、保护易感者
流行区人群及到深山密林、荒野地区作业或旅行者,要警惕感染此病自然疫源性。应广泛进行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