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腹腔感染疾病英文名称: abdominal infection疾病概述: 腹腔感染(ab...
养生
疾病名称: 腹腔感染
疾病英文名称: abdominal infection
疾病概述:
腹腔感染(abdominal infection)是外科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腹膜炎和腹腔脓肿。本病常发生于腹腔解剖屏障遭到破坏的患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通常为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属和拟杆菌属等厌氧菌的混合感染。腹腔感染患者常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乏力、呼吸急促、脉搏加快等症状。腹腔感染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普通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腹部
常见症状: 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乏力、呼吸急促、脉搏加快
主要病因: 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 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查、尿常规、血气分析、血生化、凝血功能检查、X线、CT、B超、诊断性穿刺
重要提醒: 腹腔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临床分类:
依据术后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将腹腔感染分为单纯性腹腔感染与复杂性腹腔感染。一般并不需要给予抗菌药物(除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腹腔感染为单纯性腹腔感染;在控制感染源后,仍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残余感染的为复杂性腹腔感染,如阑尾脓肿或阑尾炎伴穿孔的腹腔感染。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腹腔感染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暂无具体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腹腔感染常发生于腹腔解剖屏障遭到破坏的患者,包括急性胆囊炎及胆道感染,细菌性肝脓肿、急性腹膜炎以及急性胰腺炎继发细菌感染等。
病因-总述:
腹腔感染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不同类型的腹腔感染主要的病原体也不完全相同。通常为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属和拟杆菌属等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病因-基本病因:
1、原发性腹膜炎90%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其次是肺炎链球菌占15%。
2、继发性腹膜炎多由空腔脏器穿孔或坏死或细菌在腹腔内播散引起。在上消化道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下消化道穿孔或破裂,细菌污染较为严重,包含厌氧菌(主要是脆弱类杆菌)的混合感染多见。
3、第三类型腹膜炎致病菌多为耐药菌,可为肠球菌、白色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以及真菌。
4、膈下和上腹部的腹腔脓肿主要以肠道杆菌为主;下腹部和盆腔脓肿则主要是厌氧脆弱类杆菌和需氧肠道杆菌,也有其他类杆菌和梭状芽胞杆菌。
症状-总述:
腹腔感染主要表现为腹膜炎和(或)不同部位的腹腔脓肿,患者的症状与其病情有关,常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乏力、呼吸急促、脉搏加快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腹膜炎
(1)腹部症状:腹痛为最主要表现,疼痛的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疼痛一般从原发病变部位开始,较剧烈,难以忍受,随炎症扩散至全腹。
(2)消化道症状:腹膜受到刺激,可引起反射性的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为黄绿色胆汁,甚至为粪样内容物。
(3)全身症状:主要为全身感染性改变,如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呼吸急促等;若感染进一步加重,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脉速、呼吸浅快、大汗、口干等。
2、腹腔脓肿
按发病部位可分为膈下、盆腔和肠袢间脓肿。
(1)膈下脓肿:全身症状主要有发热、食欲减退、盗汗、脉搏加快等,腹部多为右上腹疼痛,患者还可有下胸痛、气促、呼吸困难等表现。
(2)盆腔脓肿:体温下降后复又升高,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还可有腹泻、黏液便、里急后重感等症状。
(3)肠袢间脓肿:表现为腹胀、腹痛、排气排便不畅、恶心、呕吐,全身中毒症状以发热、乏力、脉快为主。
症状-并发症:
1、感染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
2、继发性腹膜炎发病时,本身大量液体渗出进入腹腔,同时长时间呕吐,又无法进食,引起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
3、患者还可出现肠梗阻、肠穿孔、肠坏死等多种并发症。
就医-急诊指征:
1、剧烈腹痛,腹肌紧张。
2、高热,脉搏加快,呼吸急促。
3、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发热、腹痛、恶心、呕吐。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病情较重时,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若病情较缓,可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如需手术治疗,可转诊至普通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腹部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最近有没有急性胆囊炎、细菌性肝脓肿或急性胰腺炎等疾病?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乏力、呼吸急促、脉搏加快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查、尿常规、血气分析、血生化、凝血功能检查、X线、CT、B超、诊断性穿刺等辅助检查了解患者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会首先检查患者体温、脉搏等变化情况,检查其他部位是否有异常表现,然后重点进行腹部检查。
2、压痛、反跳痛是腹膜炎的主要体征,腹肌紧张程度则随病因和患者全身情况的不同而有轻重不一。腹部叩诊可因胃肠胀气而呈鼓音。腹腔内积液多时,可以叩出移动性浊音。听诊常发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腹腔脓肿患者根据脓肿的位置不同,可有相应位置的压痛,可检出肝浊音界升高、肺底部呼吸音减弱、呼吸动度变小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可以判断患者是否贫血和感染。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提示感染的种类及程度,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可提示是否存在失血性疾病或血液浓缩。
2、C反应蛋白检查
C反应蛋白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有炎症或组织损伤,若患者存在腹膜炎,C反应蛋白可升高。
3、尿常规
通过尿胆红素、尿淀粉酶等检查结果,来查看有无急性胰腺炎、肝胆疾病等,有利于明确病因。
4、其他
医生还可能进行血气分析、血生化、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详细了解患者情况。
检查-其他检查:
B超或CT引导下的诊断性穿刺是腹腔脓肿诊断的金标准,适用于单房、无分叶并有安全穿刺入路的脓肿。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腹部X线平片检查可见肠腔胀气并可有多个气液平面等肠麻痹征象。
2、CT
CT可检查腹腔内实质性脏器病变情况,有助于了解肝、胆、胰、脾、肠道、血管等情况。CT扫描还可对腹腔脓肿进行定位、定性诊断,检查前2小时口服造影剂并行增强CT对比可区分肠袢内液体及脓肿。
3、B超
B超可评估肝、脾、胆囊、胰腺、阑尾等器官情况,还能显示脓肿的大小、部位、深浅度等,有助于寻找病因。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异常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变化情况,询问患者既往有无腹腔脏器疾病经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查、尿常规、血气分析、血生化、凝血功能检查、X线、CT、B超、诊断性穿刺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腹腔感染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包括通过各种措施去除感染灶、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输液以保证容量充足等治疗方式。
治疗-一般治疗:
1、根据患者情况输注液体,保证容量充足,改善灌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适当进行禁食、胃肠减压等处理,根据情况给予胃肠外营养。
治疗-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应用抗菌药物,清除感染灶内细菌,减少复发的可能,尽快促进感染症状的消退。请以医生的治疗方案为准,在此仅作为介绍。
1、原发性腹膜炎
优先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其他选择有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等。
2、继发性腹膜炎
根据情况选择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头孢西丁、头孢美唑、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甲硝唑等。
3、腹膜透析导致的腹膜炎
首选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4、腹腔脓肿
在充分引流后根据脓液涂片染色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头孢美唑、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甲硝唑、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1、引流
将脓肿变成窦道或瘘,可在手术清除感染源的同时完成引流,也可在影像学技术的引导下穿刺引流,将脓液排出。
2、清除坏死组织
区别有活力和无活力组织,将坏死组织清除。
3、其他
移除腹腔感染源头,纠正导致腹腔感染的解剖异常。比如发病与导管感染有关时拔除导管;腹膜透析导致的腹腔感染则移除透析管;切除穿孔的肠管等。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与患者的病情、治疗时机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预后较好,症状得到缓解,部分患者则可能出现不良预后,可能丧失生命。
预后-危害性:
腹腔感染会引起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乏力、呼吸急促、脉搏加快等症状,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还可能出现肠穿孔、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等情况,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可以治愈,症状得到缓解,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日常-总述:
腹腔感染患者在日常中要保持良好心态,家属应多关心、安慰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防止疾病进展或复发。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疾病突然发作且疼痛剧烈,患者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尤其是诊断不明时,患者因缺乏疾病相关知识,而强烈要求医护人员注射止痛剂以减轻痛苦。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多关心和体贴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早日康复。
(2)患者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面对,积极接受和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谨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品剂量。如果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遵照医嘱停药或换药。
日常-生活管理:
1、病情允许时适当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2、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3、保持休息环境清洁、安静、舒适,维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4、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以防受凉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感染的风险。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血常规、X线、CT或B超等。
日常-术后护理:
1、患者手术完毕后,给予平卧位,全麻未清醒者头偏向一边,防止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待血压、脉搏平稳后改为半卧位,并多翻身、多活动,预防肠粘连。
2、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防止感染,有渗血、渗液时及时告知医生。
3、术后禁食,待排气后逐步恢复经口饮食,先以流质食物为主,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食物。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
饮食调理:
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应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促进疾病康复。
饮食建议:
宜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饮食禁忌:
1、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2、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尽量减少食用烧烤、烟熏、腌制食品,以及容易产气的食品,如碳酸饮料、咖啡、西瓜、香蕉、蚕豆等。
预防措施:
以下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1、对于腹腔脏器感染的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3、合理膳食,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